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9年“产地生态消费”拉开大幕 葡萄酒行业的自救

数据显示,中国葡萄酒业近10年发展迅猛,年平均增速在20%左右,国产品牌有牢牢占据国内市场的大半江山。但不幸的是,中国葡萄酒与国际上的差距却越来越大。而更为残酷的是,2007年我国进口葡萄酒14.73万千升,而且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不断增长,洋品牌在前几年折戟之后,再度卷土重来,大肆入侵。

    解百纳之争、年份酒论战、酒庄酒的全民大跃进......,在有些专家看来,中国葡萄酒产业有集体性迷失在速度与数量虚幻中的危险。

    面对如此困局,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琦曾感慨,中国葡萄酒的竞争需要正本清源,葡萄酒品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原料,应该回归到以品质为核心的轨道上来,迎接国外洋酒的挑战。

    在迷失中,中国葡萄酒产业迫切需要找到自己的价值观。庆幸的是,以“产地生态”为核心的理念被提出,而构想者中信国安葡萄酒业也将于7月推出产地生态的践行产品——尼雅产地生态葡萄酒。在“产地生态葡萄酒”大幕即将拉开之时,中国葡萄酒产业在集体迷失后有了自我救赎的希望。

    国产葡萄酒的原料短板

    树龄10年的葡萄酒标价108元,树龄20年的标价328元!遇到这样的葡萄酒等级划分,消费者除了哭笑不得外恐怕只能自嘲:“不是我太坏,而是这个世界太可爱”。

    但在中国,如此的炒作和划分却已是铁一般的事实,并在继续大行其道。“把葡萄树都拿出来炫耀,只能说国产葡萄酒产业太幼稚,好的葡萄酒原料很缺失”,有网友如此评价。

    其实,网友的评说并不是信马由缰。

    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农业大学晁无疾教授就曾直言不讳地表示:中国葡萄酒和国际上的差距,最大的问题是原料的质量。矛头直指国产葡萄酒的原料短板。毕竟,在国内外的许多专家眼里,葡萄酒业一直以来的逻辑就是“七分原料,三分工艺”,这被誉为金科玉律。

    实际上,国产葡萄酒存在原料短板并非空穴来风。业内专家李华、房玉林曾表示,影响目前中国葡萄酒发展的核心就是产地生态体系的问题,产业布局不合理,没有严格根据葡萄的生态要求来进行,大量葡萄园布局在非适宜的区域,品种单一,产品趋同性严重,不仅产品质量低,生产成本高,而且导致生态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但这原本是个伪命题。资料显示,如今中国葡萄酒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十,葡萄种植面积更是名列世界第五。按理说,中国葡萄酒业在原料上,应该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如果真是这样,中国葡萄酒和国际上的差距就会迅速缩小,但事实并非如此。

    现实多少让人有些忧虑。虽然我国总体上的葡萄种植面积非常庞大,但不少企业的基地却极不稳定。晁无疾教授表示,我国有自己稳定的高质量基地的酒厂寥寥无几。这种现象多少反映了葡萄酒业的浮躁作风,很多企业并没有在葡萄种植基地建设上下功夫,至今仍处于抢原料的阶段。有一些企业,甚至仍在进口原酒来进行生产。据一位业界专家披露,相较于前些年,葡萄原酒进口的质量不升反降。数字显示,1994年,我国进口酒是165吨,平均每升的价格是3.58美元,到了2007年,进口酒达12.8万吨,平均每升的价格是0.57美元。

    可悲的是,在世界葡萄酒版图上,葡萄酒的原料问题本不应该是中国的短板。

    新疆葡萄里的“红色血液”

    在葡萄酒的世界里,原料产区有着泾渭分明的地理维度划分,而杰西丝·罗宾逊这个名字,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简直如雷贯耳。她所著的《世界葡萄酒地图》被誉为“葡萄酒的《圣经》”,书中对葡萄酒产地有一个很明确的地理倾向,数据画到地球仪上,就是北纬44度,这根纬线穿过了中国的新疆。而美国的加州以及法国的波尔多,都位于这个黄金带区域内,并称世界三大黄金葡萄种植基地。

    其中,中信国安的15万亩基地就分布在新疆天山北麓和伊犁河谷,这里具有葡萄生长的绝佳自然条件。

    农业推广研究员,中国著名葡萄种植专家李巍说:“将来在中国土地上要生产精品葡萄酒,不向西部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在法国《农业与葡萄种植进展》杂志主编德尼·把布尔斯眼里:“中国的新疆是块盛产葡萄的宝地,我敢说这里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需要借助化学药品和肥料出产绿色食品葡萄的地区。”

    其实,对于新疆葡萄产区给于如此高的评价并非今人一时的冲动。相传,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就掌握了葡萄种植技术和葡萄酒酿造技术,这在张骞出使西域《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中就有见证。当然,现代文明也给黄金葡萄种植基地提供了科学依据。

    资料显示,新疆天山北麓产区,位于1990年被世界科教文组织命名的“博格达《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内,杰西丝·罗宾逊的书中记载,这里富含钙质的砂砾土壤,全年日照时数在2800小时以上,适宜的昼夜温差、原生态、无公害、无污染的天山雪水灌溉,是“纯净的葡萄圣地”。

    该产区已基本被中信国安所垄断,目前建成了沿天山北坡经济带,西起霍尔果斯、东至阜康的15万亩的葡萄酒基地,它是中国唯一的产地生态葡萄园基地,也是亚洲最大的酿酒葡萄种植区域。在这些自然天成的基地内,中信国安葡萄酒业着力打造了天山天池北坡葡园、天山天池葡园和天山北麓昌吉葡园三个小产地生态葡园。

    产地生态获得世界认可

    就像世人魂牵梦绕的秘境香格里拉一样,已被中信国安据为己有的新疆天山北麓产区就是葡萄酒世界里的香巴拉。

    事实上,葡萄酒产业未来的竞争核心是产地生态。从专业角度上看,葡萄酒品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原料,而原料的优劣不仅取决于品种,还取决于产地,包括当地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小产区”的价值体系和严格的规范。换句话说,葡萄酒的好坏跟产区直接相关,世界范围内的好酒都用其产地来命名。爱饮葡萄酒的人士,没有谁不知道波尔多和布根地的,这是法国两个产酒区的地名,堪称全球最佳酿酒区,也是著名葡萄酒酒质的标志。

    众多的中国葡萄酒生产企业也认同此种理论。当然,此中表现最为积极的要属资本大鳄中信国安,在接管了一直为业界所瞩目的15万亩亚洲最大的生态葡萄种植基地后,中信国安开始了自己在葡萄酒行业的“产地生态化”征程。

    其实,“产地生态消费”并非虚幻的概念。关于生态消费已经成为全球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大部分消费者很关注食品的来源,即食品的产地。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针对法国、德国、西班牙、瑞典和荷兰的1000多名18岁以上公民调查认为,70%的西班牙消费者表示将购买那些重视环境问题的公司的产品。而瑞典、法国、西班牙消费者对食品产地和质量标志最强烈的意识,自然和环保标识对食品购物的选择产生极大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更有发言权的莫过于国内消费者,在经历了“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等一系列食品危机后,国内消费者对于产地生态的要求甚至到了十分苛求的地步。

    作为我国产地生态消费的倡领者,中信国安的目标却远非建基地般如此简单,在今年3月尼雅产地生态葡萄酒的产品战略发布会上,中信国安集团副董事长李建一表示:“产地生态是以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统一为主题,强调产品原料产地先天环境无公害、零污染的生态性和原料管理的纯天然、无化学添加的生态化。”

    而提出产地生态消费理念,“绝非只为短期的盈利考虑,而是更关注葡萄酒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行业未来的格局。而业内人士则认为,中信国安对“产地生态消费”的构想与践行,开启了葡萄酒社会市场营销时代,即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并由此获得企业的利润,而且要符合消费者自身和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要正确处理消费者欲望、企业利润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统筹兼顾,求得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得标准者得天下

    在以葡萄树树龄作为葡萄酒品质判断标准的笑话爆出后,6月14日的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又点出了另一个中国葡萄酒产业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报道称,现今的国产葡萄酒大都有自己的品质等级划分,但划分标准不明确,标注不统一,让消费者在选酒时左右为难。葡萄酒好喝不好选,市场上关于葡萄酒五花八门的酒标往往不能真实反映酒的品质,购买葡萄酒的消费者大多只能盲从价格。

    央视网的问卷调查更是显示,有接近75%的消费者只能依据价格的高低来判断葡萄酒的好坏。但专家却认为,这样的判断并不科学。在调查中,消费者普遍认为选购同一品牌的葡萄酒相对容易,选购不同品牌的葡萄酒难度大,因为同一品牌的葡萄酒有自己的一套品质分级体系。

    中国葡萄酒专家委员会委员李德美指出,2008年1月开始实施的新葡萄酒国家标准中,仅把葡萄酒分为劣质品、不合格、合格、优良、优质几个级别,缺乏可操作的对应细则。同时也使消费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不能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而尼雅产地生态葡萄酒,为解决因等级划分不明确而带来的问题树立了一个标杆。

    首先,由于每一瓶尼雅产地生态葡萄酒的原料都出自于天山天池北坡葡园、天山天池葡园和天山北麓昌吉葡园三个小产地生态葡园,这就确保了原料产地的先天环境无公害、零污染的生态性和原料管理的纯天然、无化学添加的生态化。

    在此基础上,尼雅产地生态葡萄酒根据产地先天生态条件、原料标准、酿造标准、酿酒师、贮藏标准等为划分依据,分为奢藏级、珍藏级、特酿级、优酿级4个质量等级,借此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高品质的葡萄酒。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饮用纯净水行业新一轮营销战开启 短期内市场价格或将承压 一超多强格局稳固

我国饮用纯净水行业新一轮营销战开启 短期内市场价格或将承压 一超多强格局稳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水的重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饮用纯净水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饮用纯净水市场规模约为1206亿元,同比增长4.7%。预计2028年我国饮用纯净水市场规模将达到1798亿元。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菊花茶市场小而美 行业正处快速成长阶段 华润饮料优势明显

我国菊花茶市场小而美 行业正处快速成长阶段 华润饮料优势明显

进入2023年以来,随着疫情消退叠加库存消化,产量有所下滑。但由于2024年9月以来,部分产地新货已经应市。因此近期产区正常来货,市场库存较为稳定,为菊花茶提供了稳定供应。根据中康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菊花产量为17872吨,较2022年同比下降了6.76%;而用量则为16306吨。可见目前,我国菊花生产供给基本能满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瓶装水行业:千亿市场下大战持续升温 布局优质水源地已成水饮企业共识

我国瓶装水行业:千亿市场下大战持续升温 布局优质水源地已成水饮企业共识

瓶装水是我国软饮行业第一大子赛道。按零售额计,2023年我国软饮料市场规模达到9092亿元。其中,瓶装水是最大的品类,市场规模 2266 亿,占比23.6%,对应 19-23 年 CAGR 为 3.6%(高于软饮料行业整体的 2.9%)。根据预测分析,我国未来瓶装水市场将继续增长,但增速会放缓,预计到2027年,我国瓶

2025年03月31日
中国食用猪油行业重新迎来回暖 相关企业主要聚集于四川、河南等生猪养殖大省

中国食用猪油行业重新迎来回暖 相关企业主要聚集于四川、河南等生猪养殖大省

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猪油重新被重视,不再一味追求植物油饮食习惯,人们重新审视动物油的价值,使得食用猪油行业重新迎来回暖,2024年食用猪油市场规模约为194.24亿元,维持平稳的规模。

2025年03月27日
从《“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中分析我国代餐行业市场机遇

从《“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中分析我国代餐行业市场机遇

肥胖隐藏着大量的健康和经济问题,每年导致的直接医疗支出规模超千亿,是社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国家也开始关注肥胖问题的核心原因。在此背景下,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等16个部门联合制定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而预防肥胖问题增加,是节省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表明,在体重管理上每投入1元

2025年03月27日
先“苦”后“香”? 我国咖啡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 市场教育加速

先“苦”后“香”? 我国咖啡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 市场教育加速

近年来,虽然我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但是价格战却逐渐常态化,尤其是原材料咖啡豆价格上涨所导致的成本增加,推动着行业竞争升维。不过,咖啡市场的价格战虽然导致行业利润降低,但是也加速市场教育。随着越来越多跨界品牌入局咖啡赛道,我国咖啡行业虽然会有点“苦”,但从行业内外的实际行动来看,未来市场或将变“香”。

2025年03月20日
我国婴幼儿辅食行业仍存显著提升潜力 但代工模式下食安问题频现 亟待规范发展

我国婴幼儿辅食行业仍存显著提升潜力 但代工模式下食安问题频现 亟待规范发展

近年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家长们对婴幼儿辅食的品质和营养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婴幼儿辅食市场的快速发展。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消费者使用婴幼儿辅食来源调查中,有超7成消费者选择购买婴幼儿辅食。具体来看,2024年,有32.55%消费者会选择购买辅食,24.76%消费者会选择自制辅食, 42.69%消费

2025年03月19日
我国果蔬罐头行业正朝着高质量、多元化方向发展 国际市场地位仍旧稳定

我国果蔬罐头行业正朝着高质量、多元化方向发展 国际市场地位仍旧稳定

我国水果栽培历史悠久,果树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已成为我国第三大农业种植产业,仅次于粮食和蔬菜。近年来我国水果产量稳定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水果生产总量达到32744.28万吨,同比增长4.63%;人均水果占有量达232.28公斤。

2025年03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