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茶叶行业PEST分析:政策帮扶力度加大 产值规模渐增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发展到现在种类繁多。按照发酵程度的区别,我国共有六大基本茶,分别为绿茶、白茶、红茶、黑茶、黄茶以及青茶(乌龙茶)。

我国六大基本茶类

分类

发酵程度

知名茶种

绿茶

不发酵

(氧化程度<10%

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六安瓜片、恩施玉露等153

白茶

微发酵茶

(氧化程度5~10%

福鼎白茶、政和白茶等4

黄茶

轻发酵茶

(氧化程度10~25%

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等4

乌龙茶

半发酵茶

(氧化程度20~70%

铁观音、黄金桂、永春佛手、大红袍等14

红茶

全发酵茶

(氧化程度70~95%

正山小种、川红、镇红等

黑茶

后发酵茶

(氧化程度80~98%

普洱茶、安化黑茶、六堡茶等6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国茶叶产量不断增加;同时随着茶叶需求量逐渐增大,消费者对茶叶品质要求逐渐提高,我国茶叶价格也持续上涨,行业产值规模稳步实现稳步扩增。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茶叶产值规模为2626.58亿元,同比增长9.6。

2016-2020年我国干毛茶产值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一、政策环境(P)       

       近年来,为稳定茶叶市场秩序,促进产业平稳发展,各地出台税收减免、金融扶持等系列政策,支持加工企业购买新叶、帮扶产销。如2021年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大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鲜活农产品仓储保鲜补贴力度,为茶叶行业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政策氛围。

2016-2021年我国茶叶行业相关政策规划

时间

政策规划

要点

2016

《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

提出全面开展绿色食品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绿色食品步入“以品牌引导消费、以消费拉动市场、以市场促进生产”的发展轨道,支持多形式建立绿色食品电商平台,积极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电商平台拓宽营销渠道、提高流通效率。

《关于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

提出完善电子商务法规政策环境,健全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加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交易保障设施建设,积极培育电子商务服务,深化电子商务应用。

《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

提出:1、划定优势区、发展最宜,到2020年茶园面积稳定在4200万亩左右;2、到2020年,干毛茶产值达到3000亿元,比2015年翻一番,茶叶出口额达到30亿美元,比2015年翻一番;3、提高茶叶质量效益、提高茶产业竞争力、提高茶产业持续发展能力;4、到2020年,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占比达70%以上,比2015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5、到2020年,培育5个销售额超50亿元的茶叶集团、20个销售额超20亿元的茶叶集团,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培育1-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的超大茶叶集团;6、实施茶林间作,培育健康园土壤,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绿色防控,保护茶园生态环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茶叶等产业提档升级。

《关于做好“十三五”时期消费促进工作的指导意见》

培育和壮大消费热点,优化消费供给结构;推进内贸流通创新,拓宽消费供给渠道;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提升消费供给条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消费供给环境四项主要任务,推动消费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

《中国茶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划》(2016-2020年)

规划提出:到2020底,全国茶园总面积控制在320万公顷以内,无性系良种覆盖率达到75%,生态有机茶园建设力争上升,生态有机茶园建设力争上升3-5个百分点;茶叶总产量控制在300万吨以内,其中名优茶产量保持在120-150万吨;茶叶农业产值达到2000-2200亿元,经济总量争取突破50005000亿元大关。

《关于做好“十三五”时期消费促进工作的指导意见》

培育和壮大消费热点,优化消费供给结构;推进内贸流通创新,拓宽消费供给渠道;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提升消费供给条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消费供给环境四项主要任务,推动消费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茶叶等产业提档升级。

《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

提高茶产业竞争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创建茶叶知名品牌,培育大型茶叶集团。到2020年,培育5个销售额超50亿元的茶叶集团、20个销售额超20亿元的茶叶集团,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培育1-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的超大茶叶集团。同时,打造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茶叶知名品牌

2017

《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茶叶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文件的规定,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全面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监管工作措施,强化监管责任落实。

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动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促进食品产业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关于发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若干规定的公告》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通过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客观、有效、真实地记录和保存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实现食品质量安全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产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究,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中共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做大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农做大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农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杂粮豆、蔬菜瓜果、茶叶、蚕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大力发展木本粮油等特色经济林、珍贵树种用材、花卉竹藤森食品等绿色产业。实施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开展特色农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推进区域农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2018

《关于推进绿色发展质量兴茶八条措施的通知》

提出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闽茶品牌影响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福建省茶产业将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产值超千亿元的目标

2019

《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

严把食品加工质量安全关,实行生产企业产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严把流通销售质量安全关,建立覆盖基地贮藏、物流配送市场批发、销售终端全链条的冷配送系统;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生产企业对其产品追溯负责。

2020

《关于促进贫困地区茶产业稳定发展的指导意见》

加快贫困地区茶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促进加快贫困地区茶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产品特色突出,效益切实提高,助力贫困地区脱致富、乡村振兴。

2021

《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著的实施意见》

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制定促进农产品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全面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大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鲜活农产品仓储保鲜补贴力度,建设一批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经济环境(E)

       数据显示,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持续提升,我国人均茶叶消费量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有望达1.87kg/年。

2015-2025年我国人均茶叶消费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社会环境(S)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起源于中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茶叶从古至今都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是最有中国特色的农作物,千百年来一直滋养着中华民族。

       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中国文化受到世界的追捧,茶叶产业逐步进入繁荣阶段。同时,茶叶是地球健康和人类健康的守护神这一地位,得到全世界的认同。现代都市人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饮茶成为保健、修身养性的首选。

       四、技术环境(T)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茶叶产业将传统和现代生产、加工、储存技术结合起来,提高了标准化、国际化水平,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安全、卫生、健康的茶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shz)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茶叶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趋势预测
        《2021年中国茶叶市场分析报告-行业供需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燕窝,自古以来位列“八珍”之首,曾是宫廷御膳的专属珍品,承载着千年滋补文化的厚重底蕴。不过,随着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浪潮,这一传统奢侈品正悄然褪去“贵族光环”,以更亲民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日常滋养的标配。这一演变既受消费需求驱动,也依赖产业升级与标准化建设的支撑。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受供需两侧协力推动,我国运动饮料行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2019-2024年,其市场规模从345亿元增至5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6%,增速高于功能饮料行业整体及能量饮料细分赛道。当前市场品牌百花齐放,行业集中度虽呈上升趋势,但与美日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其中,外星人表现亮眼、后来居上,2024 年以22.7%的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作为功能饮料第一大品类,近年发展势头向好,销量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态势背后,是消费基础夯实、企业营销见效、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市场竞争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与

2025年10月16日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随着消费习惯养成,现制咖啡从社交饮品转向日常消费品。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饮用者人数已达1.3亿人,较2018年增长0.9亿人。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623.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930.4亿元,同比增长18.9%。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一方面,黑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虽然近两年产量、产值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2024年出现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黑茶产量为47.32万吨,同比增长3.32%,较2023年增速下降了4.12个百分点;产值为319.41亿元,同比增长2.9%,较202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近年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健康意识增强及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与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从市场结构看,行业呈现“能量饮料主导、运动饮料占比提升”的鲜明特征,其中运动饮料以9.66%的年均增速成为增长亮点。渠道布局上,线下仍为核心销售阵地,同时线上渠道份额逐步提升,渠道结构持续

2025年10月14日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我国是茶消费大国。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多饮茶、饮好茶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推动我国茶叶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达到240.4万吨,同比增长0.27%,2013-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2024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241.3万吨左右,同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近年来产量和产值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其内销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内销量和内销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红茶内销量占茶叶总内销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14.30%提升至2024年的15.90%,反映出国内茶叶消费结构逐渐向红茶倾斜。从出口来看,自2022年起,我国

2025年10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