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雪糕受多因素影响正成为“奢侈品” 目前行业呈现出“三足鼎立”局面

       雪糕在形态、口感上模仿冰淇淋,但却并不是冰淇淋,其主要是指以砂糖、奶粉、鸡蛋、香精、淀粉、麦芽粉、明胶等为主要原料,经混合调剂、加热灭菌、均质、轻度凝冻、注模冷冻而制成的带棒的硬质冷冻食品。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提升、消费水平的改善,我国雪糕市场也在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的雪糕市场规模迅速增至近1380亿元,稳居全球第一,预计在2021年有望超过1600亿元。

2014-2021年我国雪糕市场规模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渠道上看,超市、大卖场和冷饮批发点成了消费者购买雪糕的主要场所。近年来,以大卖场、超市、便利店为主要代表的新型商业态已取代了过去传统杂货店。居民的购买习惯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超市、大卖场和冷饮批发点带回自己喜爱的冷饮供全家享用,这种现象蔚然成风。

       在价格方面,人们更青睐5元以下的价格。根据调查显示,有28.5万人选择了“5元/支以下”,占比约62.6%,而选择“5-10元/支”的有10.3万人,占比约25%。这意味着,只有12.4%的人有意愿接受价格在每支10元及以上的雪糕。

人们愿意接受雪糕的价格分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但作为低频消费品,受生产成本、渠道费用、物流费用、市场营销投入等因素影响,雪糕正成为“奢侈品”。一方面,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了雪糕也在不断涨价,尤其是一些高端品牌为了追求品质,用料严格且讲究,价格越发贵。例如从2007年到2013年,像牛奶、淡奶油、巧克力等原材料的成本翻了一番,到了2020年左右,这些原材料的成本较2007年已经上涨了约70%-80%,而这种上涨的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另一方面,冷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是导致雪糕价格飙升的另一大原因。由于雪糕是易化冻、对流转效率要求极高的产品,在出货前,储存雪糕的冷库温度必须保持在零下18℃-22℃之间,出货前还要保持12小时的急冻,不仅如此,运输过程中还要使用干冰泡沫箱,并放入一块-78℃的干冰以保证密封箱内的温度保持恒定,这样才能确保雪糕在48小时内不易融化。因此对于冷链物流必不可少的。而冷链物流成本一般都是较高的。根据钟薛高此前公开的数据,其冷链物流成本保持在46%左右,远远高于32%的业内平均水平。

       随着雪糕市场的不断扩大,资本也相继进入该市场。自2015年以来,雪糕相关企业年注册量逐年攀升,2020年新注册企业2288家,同比增长24%,2021年1-5月新增企业1042家。目前我国共有1.4万家雪糕相关企业,广东省以2300家企业数量排名第一,山东、吉林分列二三名,分别有1770家和1455家。从注册资本来看,企查查图表显示,93%的雪糕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以内,7%的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以上。

       从品牌占有率看,伊利品牌市场份额位居第一。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伊利品牌市场份额达14%,其次为蒙牛、和路雪、三元和雀巢,分别占据7.4%、6.4%、3.9%、3.9%。

中国冰淇淋市场份额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竞争格局来看,目前国内的雪糕行业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具体来看,和路雪、雀巢、哈根达斯等外资品牌占据了25%的市场份额,而蒙牛、伊利等头部品牌主要覆盖了中端市场,约占45%;区域性品牌如中街冰点、五羊等则定位中低端市场,约占30%。

雪糕行业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有专家表示,从冰品整体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价格会继续拉升,而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品质作为一个主要诉求点,能够提升产品颜值和IP属性,是一个重要趋向。同时未来雪糕产品也会向天然、保健、功能化、零食化发展。此外健康食品提出“三低一高”即低脂肪、低糖、低盐、高蛋白的健康化需求,这也将是雪糕产品的发展趋势。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雪糕市场分析报告-产业现状与前景评估预测
        《2019年中国雪糕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发展潜力评估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燕窝,自古以来位列“八珍”之首,曾是宫廷御膳的专属珍品,承载着千年滋补文化的厚重底蕴。不过,随着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浪潮,这一传统奢侈品正悄然褪去“贵族光环”,以更亲民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日常滋养的标配。这一演变既受消费需求驱动,也依赖产业升级与标准化建设的支撑。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受供需两侧协力推动,我国运动饮料行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2019-2024年,其市场规模从345亿元增至5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6%,增速高于功能饮料行业整体及能量饮料细分赛道。当前市场品牌百花齐放,行业集中度虽呈上升趋势,但与美日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其中,外星人表现亮眼、后来居上,2024 年以22.7%的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作为功能饮料第一大品类,近年发展势头向好,销量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态势背后,是消费基础夯实、企业营销见效、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市场竞争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与

2025年10月16日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随着消费习惯养成,现制咖啡从社交饮品转向日常消费品。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饮用者人数已达1.3亿人,较2018年增长0.9亿人。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623.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930.4亿元,同比增长18.9%。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一方面,黑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虽然近两年产量、产值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2024年出现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黑茶产量为47.32万吨,同比增长3.32%,较2023年增速下降了4.12个百分点;产值为319.41亿元,同比增长2.9%,较202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近年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健康意识增强及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与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从市场结构看,行业呈现“能量饮料主导、运动饮料占比提升”的鲜明特征,其中运动饮料以9.66%的年均增速成为增长亮点。渠道布局上,线下仍为核心销售阵地,同时线上渠道份额逐步提升,渠道结构持续

2025年10月14日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我国是茶消费大国。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多饮茶、饮好茶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推动我国茶叶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达到240.4万吨,同比增长0.27%,2013-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2024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241.3万吨左右,同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近年来产量和产值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其内销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内销量和内销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红茶内销量占茶叶总内销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14.30%提升至2024年的15.90%,反映出国内茶叶消费结构逐渐向红茶倾斜。从出口来看,自2022年起,我国

2025年10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