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5年我国食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报告网摘要:说起14年来生活的大变化,最直观的感受之一就是“吃”。

    说起14年来生活的大变化,最直观的感受之一就是“吃”。14年来,人们从什么好吃吃什么,变为开始关心吃什么才营养,如何搭配才健康,而其中体现的则是这些年来,生活水平和健康理念相冲撞、相融合的过程。

    粗粮产品越来越吃香

    几年前,我们家天天主食都是白米饭,几乎没变过。”童大妈告诉记者,随着年纪增大,身体状况变差,童大妈现在的伙食顿顿都要想办法吃点粗粮杂粮。

    5月21日,记者走访超市发现,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米面杂粮,大米既有普通大米也有有机大米、非转基因大米以及胚芽米,面粉也是多种品类,根据用途分为不同的麦芯雪花粉、麦芯面白粉、低筋蛋糕粉、高筋特精粉、饺子粉、全麦粉等,除了这些日常的米面外,各种粗粮杂粮也非常走俏。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红小豆、黄小米、黑芝麻、薏仁米、黄豆、黑豆、绿豆以及各种五谷杂粮礼盒都卖得非常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指出,中国人最缺四种食物,其中之一就是粗粮。近20~30年,我国城乡居民粮食吃得越来越少,特别是粗粮减少得明显,这导致国人维生素B摄入量从每天2.5毫克降到了1.0毫克。

    马冠生建议每天吃50~100克(1~2两,干重)粗粮,学粗粮细做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粗粮的口感。

    限油让饮食更健康

    “十几年前,我记得还很流行大桶的色拉油(大豆油),还有就是传统的猪油和菜籽油。后来才有了各种调和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等。炒菜的时候就可劲儿放,怎么好吃怎么来。那会儿吃油真凶啊,一大桶油常常一个月不到就吃完了。”不过,三年前,陈女士和老伴相继查出高血脂和高血糖后,她就去社区领了限油壶,“现在可不能瞎折腾自己身体了,管住嘴才能身体好。”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十几年前流行的猪油、菜籽油已经非常少见,取而代之的是更为丰富的油脂品种:核桃油、橄榄油、山茶油、葡萄籽油、芥花籽油、亚麻籽油、稻米油……

    大豆油也改头换面,以各种调和油的身份出现,而且卖得很好。记者在京客隆超市货架看到,整排的食用油货架上,调和油占据了“半壁江山”:有谷物调和油、坚果调和油、花生调和油、深海鱼油调和油等。

    据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发展态势与盈利空间研究报告(2013-2017)数据显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食用油消费开始出现井喷。随之出现井喷的还有超重、肥胖、心脏疾病等。统计数据表明,食用油人均年消费占有量从1996年的7.7公斤上升到2011年的21.2公斤。伴随这些数据,国人的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也出现明显的上升。

    为了追求健康,人们现在对食用油是“既爱又怕”,一些高血脂、高血糖患者炒菜时甚至不放油。

    有机食品横空出世

    14年前,要问去哪儿买菜,菜场一定是众多人的首选。但现在,为了吃得更放心,不少消费者已经改上超市买菜,他们瞄准的是各种贴着有机字样的蔬菜等食品。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而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残留,使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遭到污染。出于对健康的考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更安全、更有营养的农产品。记者走访市场发现,贴着有机字样的蔬菜虽然价格比普通蔬菜贵了数倍,但选购的人可不少。

    十几年间,有机食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经历了野蛮生长,中间也经历了有机食品认证混乱,只需花费一两万元便可买到一张有机食品的“证书”,普通食品冒充有机食品,由此造成有机市场良莠不齐。

    为防止有机产品中混杂普通产品或者以非有机产品假冒有机产品,2014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建立了有机码制度,采取“一品一码”的方式,对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使用进行规范。

    大事记

    -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02年7月

    ◎农业部发布公告禁用18种高毒农药,明令禁止使用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等农药。

    -2009年6月1日

    ◎《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

    -2011年

    ◎为确保食用油质量安全,我国各地开展严厉打击地

    沟油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2014年4月1日

    ◎新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开始实施。

    -2015年1月

    ◎农业部提出,要大力发展土豆生产,让土豆逐渐成

    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预计

    2020年50%以上的土豆将作为主粮消费。

    -2015年10月1日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将开始施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佐餐卤制食品行业打开成长新空间 竞争仍以区域扩张为基调 头部企业存较大整合空间

佐餐卤制食品行业打开成长新空间 竞争仍以区域扩张为基调 头部企业存较大整合空间

近年来,佐餐卤味品牌注重满足消费者不同季节、不同场景的需求,通过创新产品、改进服务模式等方式,丰富产品的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多样化的美食体验。

2025年11月05日
我国茶饮料行业稳健增长 有糖茶占据主导地位 全渠道布局加速推进

我国茶饮料行业稳健增长 有糖茶占据主导地位 全渠道布局加速推进

近年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叠加文化因素助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无糖、少糖的茶饮料,使得无糖茶占比不断上升。有数据显示,2023年4月到2025年3月,在茶饮料市场中,无糖茶占比从24%提升到了33%。

2025年11月04日
减糖控糖趋势推动无糖饮料市场持续增长 消费群体以女性为主且年轻化明显

减糖控糖趋势推动无糖饮料市场持续增长 消费群体以女性为主且年轻化明显

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显著提升,减糖、控糖已成为一种全民饮食风尚,并构成了无糖饮料市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此背景下,我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呈持续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15-2024年我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从22.6亿元上升至570.5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43.2%。而这一消费趋势的推动力来自多个方面:年轻群体为身材管理

2025年11月03日
从暴涨到理性回归 从价格战转向产品竞争 我国无糖茶市场迈入更细分、成熟阶段

从暴涨到理性回归 从价格战转向产品竞争 我国无糖茶市场迈入更细分、成熟阶段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不断追求,无糖茶销售额暴涨,成无糖饮料热门品类之一。根据数据,2024年1-9月我国无糖茶销售额增速维持在20%以上,其中1月、2月分别暴增110%、121%。截至2024年底,我国无糖茶销售额占无糖饮料总销售额的比重已达40%,与无糖碳酸饮料的占比差距快速缩小。

2025年11月03日
我国稀奶油行业呈健康、高品质消费趋势 进口依赖度较高 安佳、三花占据领先地位

我国稀奶油行业呈健康、高品质消费趋势 进口依赖度较高 安佳、三花占据领先地位

稀奶油是各类烘焙食品、甜品、饮料的重要原料,能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口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转变,我国稀奶油需求释放。2019-2023年我国稀奶油需求量由63.19万吨增长至69.89万吨,预计2024、2025年我国稀奶油需求量达73.04万吨、76.67万吨,同比增长4.5%、5.0%。

2025年11月03日
我国特膳食品行业:婴幼儿类产品仍具增长韧性 特医食品领跑黄金赛道

我国特膳食品行业:婴幼儿类产品仍具增长韧性 特医食品领跑黄金赛道

近年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我国特膳食品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4年我国特膳食品市场规模从73 亿元左右增长至232亿元,五年间实现了三倍增长。预计2025年这一市场将突破 286 亿元。分析认为,这一增长的背后,是多重社会因素的叠加驱动: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3亿带来的慢性病营养需求

2025年10月29日
量贩零食行业开启“大浪淘沙”:质量竞争取代规模扩张 龙头品牌盈利能力有望突破

量贩零食行业开启“大浪淘沙”:质量竞争取代规模扩张 龙头品牌盈利能力有望突破

得益于市场发展一路向上,近几年我国量贩零食店也开启“狂飙”模式。2020年时,我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仅1000多家,到2023年已激增至2万家以上。2024年,我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已超过4万家,较2021年增长近5倍,头部品牌如“好想来”“鸣鸣很忙”门店均超1.5万家,日均新增门店20家。2025年我国量贩零食门店数量有

2025年10月28日
我国适老食品行业供给侧严重不足 政策利好+企业布局下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适老食品行业供给侧严重不足 政策利好+企业布局下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国内市面上的专业适老食品占比不足5%。适老食品上游主要包括食品原料、食品辅料、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等原材料,其中食品原料价格呈现显著品类差异,薯类、叶菜类等基础蔬菜从产地到销地存在明显价格加成,而百合等特殊食材则出现价格倒挂现象。

2025年10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