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白酒市场运行现状与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白酒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

  进入21世纪,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跌宕起伏,先是迎来十年的黄金时期,之后又进入四年的深度调整,近期,中国白酒行业终于发出回暖的信号。2016年,洋河股份、贵州茅台、五粮液以及泸州老窖等上市公司业绩良好,又恰逢春节旺季效应、食品饮料行业势头正猛等有利契机,高端白酒的金融属性优势凸显,各大上市公司一路高歌猛进。2017年,泸州老窖、古井贡、郎酒、剑南春等酒企纷纷撸起袖子加油干,白酒行业提出剑指千亿的目标。与此同时,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看到了白酒行业回暖的趋势,想要借助混改的春风进行集团主业整体上市。

  一个行业的发展要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历经四年蛰伏期,白酒行业时刻紧跟当下市场的发展走向。2017年,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者的观念也发生改变,由应付生活转变为经营生活、享受生活,消费趋势升级,健康理性饮酒的消费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也会随之增强,一些品牌厚重、文化底蕴丰厚的酒业将对产品进行更加精确的定位,向高端品牌发展,使之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例如茅台、五粮液等酒企一路高歌猛进,使得白酒行业出现回暖复苏现象。

  能够把准市场的脉搏,洞察先机,就是时代的前行者。近些年,大众消费逐渐成为高端白酒增长的支撑点,这就意味着消费趋势升级,一些酒企乘势而上,增强市场竞争力。并且通过不断开发高端产品,以此来巩固企业的市场占有额。有的企业已经嗅到白酒行业未来发展的契机,近日,洋河一款高端产品梦之蓝手工班悄然上市佐证了中国白酒日趋明朗化的消费趋势——消费升级随之会带动品牌的提升,所以说,高端白酒也成为白酒行业复苏必备的优质土壤。各个白酒企业要想在这场战争中笑到最后,就要牢牢抓住消费升级这一势头,提升自身品牌,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回春现象明显白酒行业并购加速

  2016年,洋河股份收购了贵酒、古井贡酒控股湖北名酒企业黄鹤楼酒业、五粮液收购山东古贝春酒业51%的股权,整个白酒行业并购现象频繁发生。白酒行业观察家马斐认为,“并购是白酒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2017年并购会不断加强。”2月6日,已然完成股份制改革的郎酒公司,宣布力争在2019年上市,并在2020年回归百亿阵营。

  因此,照目前的形势来看,白酒行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兼并重组将成趋势。根据近几年对白酒行业的调查显示,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向强分化以及强有力的结盟合作的方向发展。一线酒企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产能不断优化,对产品的定位也在摸索中逐步提高。而对于一些中小型地方酒企而言,他们的发展依旧举步维艰。此时,并购重组合作将会是一些中小型地方酒企生存发展的主要途径。在未来的白酒行业发展中,有专家指出,各酒商之间如果可以团结起来,把各方资源进行强有力的整合,那将会得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品牌与消费者体验可能会成为未来白酒发展全面回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并购速度的加快有利于酒企加快资源的整合,提高经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形成规模经济从而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同时也能够及时掌控白酒行业的风向标,迅速的占领市场。但是并购并非易事,一些文化冲突等问题也要及时解决,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营销优势,把握市场发展大前景,将传统的白酒经销商模式与现下流行的电商营销模式相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克服区域之间的障碍冲突,并对产能结构进行相应的优化提升,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进行产品创新与体制创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并为整个白酒行业注入新活力、新力量。

  两极分化明显融冰之旅任重道远

  虽然白酒行业回春的消息给予企业很大的信心,但是企业万不可掉以轻心,不能被表面现象蒙蔽住双眼。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1358.36万千升,同比增长3.23%,纳入到国家统计局范畴的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578家,其中亏损企业113个,企业亏损面为7.16%。

  由此看来,白酒行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茅台、五粮液等一线酒企发展势头良好,而一些中小型酒企,依旧处于冰冻状态。两极分化不仅表现在一线与中小型酒企之间,也在地方区域中展现出来。高端品牌不断地扩张,占有市场份额,中低端酒企发展艰难,在夹缝中生存。各区域也因文化习俗以及经营模式的不同,彼此之间没能加深合作,分化现象也随之加剧。要想使得全行业得以回暖复苏,仍然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资本运作和行业并购无疑是其行业发展的一条路径。高端白酒要不断巩固自身品牌形象,中低端酒企也要加快整改步伐,发展个性化、功能性的产品,区域企业发展地方性名酒,长此以往,中国白酒行业整体回春才能指日可待。4年的深度调整才逐渐将白酒行业“产能过剩”的弊端解决,下一步白酒行业回暖复苏要吃一堑长一智,不要出现“乍暖还寒”的现象。酒业专家耿欣指出,“白酒企业国企占比高,又属于高度竞争行业,是最有条件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山西汾酒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其他酒企之间也应敢于尝试和突破,及时了解新的市场和渠道,合理控制产能,掌握科学方法,才能使白酒行业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w-xz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特医食品行业高增但渗透率仍偏低 国产获批数量领先背后市场仍由外资主导

我国特医食品行业高增但渗透率仍偏低 国产获批数量领先背后市场仍由外资主导

消费水平提高下,国内“一老一小”等特殊人群营养需求持续扩大,叠加大众对特医食品的认知度不断提升,我国特医食品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然而,与美国等成熟市场40%以上的渗透率相比,我国特医食品渗透率仍然偏低,2024年仅有3%,存在显著差距。但这种差距也恰恰表明,我国特医食品行业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花椒油行业快速增长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但花椒价格上升带来成本压力

我国花椒油行业快速增长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但花椒价格上升带来成本压力

自2023年起,随着抑制终端需求的因素消除,我国花椒油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并以1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27年,我国花椒油市场规模将将达百亿元以上。

2025年08月11日
“万物皆可藤椒味”!我国藤椒油已悄然成高增长赛道 幺麻子占据行业龙头地位

“万物皆可藤椒味”!我国藤椒油已悄然成高增长赛道 幺麻子占据行业龙头地位

藤椒油是重要的调味品品类之一,在消费者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川菜、火锅等细分消费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981亿元,同比增长3.9%。预计到2027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039亿元。可见

2025年08月09日
全球阿洛酮糖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获批政策落地或致市场进入爆发期

全球阿洛酮糖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获批政策落地或致市场进入爆发期

随着各国政策进一步开放,叠加健康消费需求推动,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从2019年的32.83百万美元增至2024年的203.56百万美元。随着各国政策进一步开放,叠加健康消费需求推动,市场增速预计进一步提升,预计2030年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将达到544.82百万美元。而2025年政策落地后,中国市场预

2025年08月09日
小米粉 大生意! 行业标准完善加速推动我国米粉市场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小米粉 大生意! 行业标准完善加速推动我国米粉市场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发展至今,米粉早已经成为我国当代饮食图景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从清晨巷弄的烟火气到深夜食堂的灯火通明,“嗦粉”已然跨越地域界限,融入亿万人的生活节奏。根据红餐网数据,米粉行业自2020年以来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到2024年其市场规模达到了775亿元,预计2025年这一规模将继续增长至836亿元。另也有数据显示我国粉类市场规模

2025年08月04日
魔芋种植面积减少 我国魔芋加工行业产品价格走高 食品类广阔市场空间仍待挖掘

魔芋种植面积减少 我国魔芋加工行业产品价格走高 食品类广阔市场空间仍待挖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购买力增长,居民膳食结构持续改善,膳食纤维摄入愈发受到重视,为魔芋加工终端商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增长空间。数据显示,2014-2023年我国魔芋终端商品市场复合增长率达20%以上,2024 年我国魔芋休闲零食市场规模突破 183 亿元。2024 年6 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发布《“体重管理年

2025年07月22日
乳制品行业:原奶价格有望回升 加工端“三超多强” 消费结构待升级

乳制品行业:原奶价格有望回升 加工端“三超多强” 消费结构待升级

2019年以来,我国乳制品市场已形成“三超多强”竞争格局。乳制品同类产品口感同质化强,叠加营养的功能属性,意味着产品生命周期长,先发者可以靠全国化的品牌投放和渠道铺货做到极大单品。而品类的延展性不断(保温方式、口感、功能)意味着企业天花板高,因而战略驱动是平台型企业胜出的关键。

2025年07月19日
我国玉米淀粉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快于需求且高度集中 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我国玉米淀粉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快于需求且高度集中 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基于完备的玉米产业链与规模经济优势,我国在玉米淀粉生产领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现阶段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玉米淀粉生产国。玉米淀粉作为“工业黄金”,应用已从食品添加剂逐步拓展至医药、纺织、造纸、新能源等战略领域。随着下游市场稳定发展,2018年以来,我国玉米淀粉消费量已维持在 2700 万吨左右。从供需两端看,在供给侧改

2025年07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