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1年我国食用油行业运行现状——基于波特五力模型视角

       食用油也称为“食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菜籽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橄榄油、山茶油、棕榈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亚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等。

食用油的种类

种类

概述

大豆油

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三大营养素之一,可以增强脑细胞活性,帮助维持脑细胞的结构,减缓记忆力衰退,对增强宝宝的记忆力很有帮助。而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胆固醇,保护宝宝的血液循环畅通。但多不饱和脂肪酸也会降低好的胆固醇,在高温下还易产生油烟和有毒物质,因此,在食用的时候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注意安全。

高锌花生油

花生油成分中80%以上都是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人体所必需的亚油酸、亚麻酸、花生油四烯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微量元素锌的含量也是食用油类中最高的,每百克花生油含锌元素8.48毫克,是色拉油的37倍,菜籽油的16倍,豆油的7倍。

橄榄油

橄榄油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低密度胆固醇,不会伤害到人体的其他有益成分。橄榄油被认为是“迄今所发现的油脂中最适合人体营养的油脂”,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其中的抗氧化成分,还可以防止许多慢性疾病,而且由于橄榄油在生产过程中未经过任何化学处理,其天然的营养成分保持的非常完好,正好适合小宝宝食用。

核桃油

核桃油中富含丰富的磷脂,是大脑必不可少的重要营养素,对促进宝宝的智力发展,维持神经系统机能的正常运转大有好处。丰富的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及多种微量元素,极易消化吸收并容易贮存。核桃油中还含有角鲨烯及多酚等抗氧化物质,可以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保持骨质密度,并可保护皮肤,防辐射,增强免疫力,对婴幼儿来说还具有于平衡新陈代谢、改善消化系统的功效。

山茶油

山茶油富含丰富的天然维生素E、角鲨烯、茶多酚。维生素E与多种酶一起构成抗氧化系统,保护人体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伤害,改善人体的免疫力。如果维生素E的摄取量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标准,就会导致免疫力低下,从而使人体容易受自由基侵害,活力锐减,从而引发癌症、心脏病等慢性疾病。

茶油

茶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高达79%,仅次于橄榄油。对中老年朋友而言也是值得推荐的食用油。

豆油

豆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较低,约为20%左右。豆油和橄榄油交替食用,可有效补充豆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不足。

菜籽油

人体对菜籽油的消化吸收率较高,欧米伽3含量较高,但部分菜籽油中含有相对较高的芥酸,影响其营养价值。

火麻油

巴马植物中最有名的就是火麻,火麻似小米样,巴马老人最爱喝火麻汤,经实践证明火麻是非常有效的抗衰老和抗辐射植物,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卵磷脂、及延缓衰老的维生素E、硒、锌、锰、锗、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食用油行业以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产业链为基础,主要加工环节包括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油脂科技工艺等,主要产品包括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等,产业链下游为商业零售业、餐饮服务业、食品加工业、饲料业以及化工业。

食用油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食用油产销量总体增长,2020年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为5476.2万吨,同比增长1%。

2015-2020年我国食用油产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一、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使用行业的上游主要为农副产品,其中,常用的原料包括豆类、植物、肉类等,品类丰富,供给充足且相对稳定,价格合理,基本属于完全竞争市场,因此,原材料供应商的威胁不明显,议价能力较低。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油菜籽种植国,油菜籽产量居世界前列。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菜籽油产量为1320万吨,同比下降2.1%。

2016-2020年我国油菜籽产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食用油的消费量在逐年上升的同时,其消费结构也处于快速转型的时期。近年来我国包装食用油消费量逐渐上升,占据着食用油市场的主要地位。分品类来看,2019年我国包装食用油以大豆油为主,占比达到35%;其次是玉米油与菜籽油,占比均在10%以上;然后是葵花籽油与橄榄油,占比分别为8%、5%。

2019年我国包装食用油消费结构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受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和健康饮食观念增强的影响,我国包装食用油消费量不断扩大。我国食用油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市场种类繁多、产油量大,因此,导致购买者议价能力相对较强。

三、 新进入的威胁者

       近几年来我国食用油相关企业注册量直线攀升,行业企业数量众多,竞争激烈。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食用油相关企业注册量为7.8万家,同比增长39.29%。

2015-2020年我国食用油相关企业注册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截至2021年初,我国共有33.4万家食用油相关企业,其中广东省以6.44万家位居第一,山东、福建分列二三名,相关企业数量为2.07万家、1.94万家。

2021年初我国食用油相关企业地域分布TOP1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四、 替代品的威胁

       食用油作为日常烹饪的配料,是我国特色饮食文化的核心元素,有相对稳定的需求量,不存在明显的替代品。同时,食用油企业不断丰富产品结构,提高食用油中的营养物质成分的提高,食用油系列产品中,也是分为低、中、高档产品的,主要是同行业之中的竞争,因此食用油行业替代性不高。

五、 同行业的竞争程度

       我国食用油行业集中度较高,整体呈现“一超多强”局势。数据显示,在2019年我国食用油市场品牌份额分布中,金龙鱼占比最高,达到33.7%,远超其他品牌;其次是福临门,占比为13.5%。

2019年我国食用油市场品牌市场份额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食用油行业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一超多强格局稳定。我国食用油行业进入者正不断增多,但得益于品牌知名度较高等因素影响,行业龙头优势较为明显。

我国部分食用油品牌基本情况

品牌名称

概述

金龙鱼

“金龙鱼”是郭兄弟集团在中国的著名食用油品牌。嘉里粮油商务拓展(深圳)有限公司是马来西亚郭兄弟集团在中国的全资负责营销策划的公司。 郭兄弟集团是亚洲非常具多元化、非常富有魄力的跨国企业集团之一。

福临门

上海福临门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11月,是由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北海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黄海粮油工业(山东)有限公司、东洲油脂工业(广州)有限公司四方共同斥资组建。

胡姬花

青岛胡姬花,秉承近百年地道花生油木榨工艺精髓:从选料、炒料、碾碎、蒸胚、炒胚到压榨,6大工艺样样融汇近百年地道花生油压榨工艺的独家心得,令每一滴胡姬花花生油都晶莹剔透、鲜纯飘香,几十年如一日地完整保留了正宗地道的花生油风味。

鲁花

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其前身是莱阳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花生油年生产能力为40万吨,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花生油专业生产公司,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现拥有总资产24亿元,职工5000人。

香满园

小包装油香满园卓越品质共同选用 香满园压榨一级花生油 香满园花生调和油香满园五合一特香营养调和油(更多芝麻油) 香满园食用调和油 香满园深山茶籽调和油。

海狮

“海狮”牌精制食用油是“上海名牌产品”,由上海市油脂公司生产。该公司是集食用油脂、油料购销、储运、加工为一体的内外贸大型企业,率先荣获国内食用油企业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海狮牌食用油是质优价廉的大众油品。

厨宝

厨宝食用油 玉米油 花生油 调和油。

口福

口福系列食用油源自益海集团.本集团是全国最大散油生产基地,采取自榨,自炼,自灌装.北京公司主要经营口福小包装色拉油,调和油以及针对宾馆,饭店,机关,食堂特供的20升中包装色拉油,调和油.益海集团下属12家榨油厂。

滋采食用油

中粮集团荣誉出品滋采,中粮集团历时四年倾力推出的高端天然食用油品牌,也是中粮集团的核心品牌,要为人们提供更高品质的食用油品牌、创造更全面性的健康生活。滋采系列食用油,全部选用珍贵稀有的纯天然原料。

鲤鱼

作为中国小包装菜籽油的品牌,鲤鱼品牌长期坚持风味菜油特色,以正宗为本、地道为统、风味为重的品牌理念,为千家万户带来风味至尊的菜油享受。 鲤鱼纯香菜籽油集风味与健康于一体,集中了传统菜油的风味和色拉油的卫生健康的特点。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TJL)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食用油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调研与前景评估预测
        《2021年中国食用油市场调研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燕窝,自古以来位列“八珍”之首,曾是宫廷御膳的专属珍品,承载着千年滋补文化的厚重底蕴。不过,随着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浪潮,这一传统奢侈品正悄然褪去“贵族光环”,以更亲民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日常滋养的标配。这一演变既受消费需求驱动,也依赖产业升级与标准化建设的支撑。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受供需两侧协力推动,我国运动饮料行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2019-2024年,其市场规模从345亿元增至5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6%,增速高于功能饮料行业整体及能量饮料细分赛道。当前市场品牌百花齐放,行业集中度虽呈上升趋势,但与美日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其中,外星人表现亮眼、后来居上,2024 年以22.7%的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作为功能饮料第一大品类,近年发展势头向好,销量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态势背后,是消费基础夯实、企业营销见效、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市场竞争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与

2025年10月16日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随着消费习惯养成,现制咖啡从社交饮品转向日常消费品。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饮用者人数已达1.3亿人,较2018年增长0.9亿人。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623.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930.4亿元,同比增长18.9%。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一方面,黑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虽然近两年产量、产值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2024年出现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黑茶产量为47.32万吨,同比增长3.32%,较2023年增速下降了4.12个百分点;产值为319.41亿元,同比增长2.9%,较202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近年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健康意识增强及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与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从市场结构看,行业呈现“能量饮料主导、运动饮料占比提升”的鲜明特征,其中运动饮料以9.66%的年均增速成为增长亮点。渠道布局上,线下仍为核心销售阵地,同时线上渠道份额逐步提升,渠道结构持续

2025年10月14日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我国是茶消费大国。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多饮茶、饮好茶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推动我国茶叶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达到240.4万吨,同比增长0.27%,2013-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2024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241.3万吨左右,同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近年来产量和产值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其内销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内销量和内销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红茶内销量占茶叶总内销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14.30%提升至2024年的15.90%,反映出国内茶叶消费结构逐渐向红茶倾斜。从出口来看,自2022年起,我国

2025年10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