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走出原料涨价和造假困境 阿胶产业经不能往歪里念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2016-2022年中国阿胶市场规模现状与“十三五”市场商机分析报告


  当前,在原料价格相差悬殊的情况下,阿胶产业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一种是个别企业以次充好,使用牛皮、马皮、骆驼皮、骡子皮等下脚料熬制阿胶;一种是像东阿阿胶、河北赛行、东方阿胶、百年堂公司等龙头企业那样,始终坚持使用100%优质驴皮熬制阿胶。“驴皮不够牛皮来凑”的尴尬现状何时终结?在经历了原料价格的瓶颈和造假劣行的困扰后,阿胶产业将会走向何方?有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加大、消费的日趋理性、市场的日趋稳定,必然会带来阿胶市场的大洗牌。那些坚持规范发展,坚持讲诚信、树品牌的企业,将会成为产业的龙头,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通报了对湖北康源药业有限公司的飞行检查结果。该企业在未通过GMP认证的车间组织生产胶剂,生产出的胶剂已上市销售,更改、套用生产批号阿胶32批、鹿角胶21批、龟甲胶13批,上述66个批次胶剂产品套用以前所生产产品的批号销售出厂;7批退货阿胶、龟甲胶、鹿角胶等产品,在新车间重新包装,并更改药品批号;胶剂中添加骆驼皮或鹿皮,杂碎皮为牛皮、驴皮等小块的皮料;涉嫌编造、篡改批生产记录等诸多问题。湖北康源药业不是近几年来第一个通过飞行检查被查获的企业,早在2014年,国家食药总局联合地方食药监管部门对湖南东健药业有限公司开展的飞行检查中发现,该企业原料库存放的驴皮中掺有杂皮,涉嫌使用杂皮生产阿胶。经检验,该企业生产的龟甲胶和鹿角胶中存在牛源和驴源成分,不符合相关规定。

  通过对近两年曝光的违法违规企业进行梳理后发现,胶类产品尤其是阿胶,屡屡出现在负面清单,非法添加或者使用其他杂皮熬阿胶成了行业内“潜规则”——“驴皮不够牛皮来凑”,体现出阿胶行业一些违法违规企业扰乱市场的尴尬现状。

  不法阿胶类产品含有牛皮源

  2016年,上海、浙江、江西等地的食药监局相继发布了涉及牛皮源成分项目不合格的多批次产品。其中,包括河北东汝阿胶有限公司生产的2批次阿胶(标示批号为20141201、20141207)和1批次龟甲胶(标示批号为20140501);河南百年一笑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2批次龟甲胶(标示批号为140503、140505)和4批次鹿角胶(标示批号为140103、130403、140104、140109);石家庄华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2批次阿胶(标示批号为131120、140405);湖北华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1批次鹿角胶(标示批号为121002);湖南东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龟甲胶(标示批号为20120203);山东一笑堂阿胶集团百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龟甲胶(标示批号为141202)。江苏省2016年第3期药品质量公告,涉及山东华信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龟甲胶,批号:20120310,制剂规格:250克,检查出牛皮源成分;河南省食药监局官网发布的“河南省药品质量公告”(总第39期),其中生产企业为“山东华信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1批次阿胶(检品批号:20130828),被检出“检查牛皮源”项目不合格。这些企业的共同特征都是属于药准字企业。

  为何阿胶造假频频选用牛皮?一位不愿具名的医药界人士表示,根据价格、性能等多方因素考虑,牛皮是最合适的,而还有一些厂家采用骆驼皮、骡子皮、马皮熬胶。一句话,检测不出牛皮源,厂家就不承认造假。近两年来,相关监管部门检测出含“牛皮源”的阿胶胶类产品不断在增加。从2014年底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对胶类产品的打击力度,部分涉嫌掺假企业在国家重拳的打击下,匿藏、转移或者在其他自营产品上使用,如阿胶固元糕。“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黄明胶生产许可有关问题的复函”(食药监办食监一函[2015]724号),对牛皮生产有明确规定。

  对于阿胶产品中含有牛皮源,中国保健协会副会长贾亚光指出,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牛皮是熬制黄明胶的主要原料,黄明胶在药典上明确注释具有药用价值,但在声称阿胶的产品中,用牛皮代替驴皮是一种违法行为,涉嫌欺诈和假冒伪劣。

  那么,这些违规企业是如何被曝光的呢?阿胶价格大幅度上涨后,不法企业利用监管监督检管漏洞,生产掺有牛皮及其他皮的胶类产品,而这些产品又被铺货到各地市场,市场延伸到农村及偏远地区。通常,消费者基本不会选择生产日期超过半年的产品,经销商也无法确定产品的真假。于是,早些年购进的产品就成了库底。但随着胶类产品价格的暴涨,经销商在高利润的利诱下,把这些库存货推向市场。如此一来,从个别企业生产的产品,尤其是在2012年、2013年、2014年的批次产品中检测出牛皮源成分也就不奇怪了。

  2015年以后,随着各地检测部门抽检力度、处罚、措施规范的到位,2015年后生产的阿胶中基本抽检不到牛皮源成分。从这一年开始,随着阿胶系列制品、“阿胶糕”等市场销售火暴,良莠不齐的大大小小的阿胶生产企业开始粉墨登场了。

  正规阿胶类产品其实很规范

  作为药食同源,以驴皮为原材料的纯阿胶产品在国内分成三大版块;一是以东阿阿胶公司为龙头代表的医药行业(国药准字号),共38个批号,不包括膏、口服液、胶囊、颗粒、阿胶浆、合剂;二是以山东东方阿胶公司代表的保健食品,如阿胶片、块(国、卫食健字号),共25个批号,不包括糕、膏、口服液、胶囊、颗粒、阿胶浆、合剂;三是以添加阿胶,或者使用驴皮为原料、其他食材或者添加剂制成的阿胶系列产品(QS\CS号),这类产品在市场上居多。据了解,像东阿阿胶、河北赛行、东方阿胶、百年堂公司等龙头企业,一直在秉承祖训使用驴皮熬制阿胶。

  因为历史遗留因素,市场上出现了药字阿胶、保健阿胶、普通食品阿胶并存的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同是阿胶,国药字号的阿胶跟其他阿胶是有区别的。国药字号阿胶按照用途申请药品批准文号,依据药品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及药品生产企业操作规范要求生产。对于获批保健食品,有着“蓝帽子”的阿胶产品,国家允许的功能声称为提高免疫力,并要在标签标示中说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至于QS\CS食用阿胶,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指出食品不得用于宣传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阿胶涨价源于市场供需变化

  阿胶是一种滋补品,在我国有2500多年历史,之所以一直备受消费者推崇,主因是炼制阿胶必须使用驴皮这种特殊原料。原料驴皮资源紧缺,造成了阿胶产品价格持续走高。2012年开始,阿胶市场价格持续上涨,阿胶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就是驴皮资源严重不足(驴皮占到阿胶原料的98%)。

  “2013年1张驴皮800多元、2014年1200多元、2015年底2400元、2016年底盐干驴皮1公斤540多,鲜湿皮180元多元,以上驴皮是指整张成年驴皮。”长期从事皮毛贸易的张先生说。熬制阿胶成本1400元左右,这只是初加工胶坨子,还没有附加其他运营成本。

  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阿胶市场发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一方面,随着阿胶滋补养颜、调节亚健康的功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以及制作滋补膏剂膏的流行,阿胶市场需求大增,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阿胶的主要原料驴皮资源遇到前所未有的短缺,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我国家驴的存栏量以每年3.5%的速度递减,驴皮的价格日益攀升,而牛皮、马皮等下脚料的价格每吨8000元左右,价格相差几十倍。

  业内人士指出,阿胶类产品价格的上涨,源于消费需求增大和原料供应减少的矛盾,是产业发展过程中一种正常的市场调节行为,是每一个行业都会经历的过程。价格上涨是促进阿胶产业创新谋变的动力,不是这个产业退变的标志,更不是个别企业违法造假的理由。

  兴建养殖基地促进产业升级

  当前,在原料价格相差悬殊的情况下,阿胶产业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现象:一种是个别企业以次充好,使用牛皮、马皮、骆驼皮、骡子皮等下脚料熬制阿胶;一种是像东阿阿胶、河北赛行、东方阿胶、百年堂公司等龙头企业那样,始终坚持使用100%优质驴皮熬制阿胶。

  全部采用驴皮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肯定会高。而面对驴皮资源不足的困难,阿胶生产企业其实可以学习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的做法,建设养驴地基。“把毛驴当药材养”是东阿阿胶2014年提出的口号。目前东阿阿胶在在全国毛驴重点存栏区域建设20个养驴基地,设1200多个良种驴改良示范点,年改良50多万头基础母驴。

  阿胶产业经历了原料价格的瓶颈和造假劣行的困扰,已逐渐步入产业日趋规范、消费日趋理性、市场日趋稳定的整合期。在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对企业优胜劣汰的洗牌,那些坚持规范发展,坚持讲诚信、树品牌的企业,将会成为产业的龙头,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特膳食品行业:婴幼儿类产品仍具增长韧性 特医食品领跑黄金赛道

我国特膳食品行业:婴幼儿类产品仍具增长韧性 特医食品领跑黄金赛道

近年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我国特膳食品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4年我国特膳食品市场规模从73 亿元左右增长至232亿元,五年间实现了三倍增长。预计2025年这一市场将突破 286 亿元。分析认为,这一增长的背后,是多重社会因素的叠加驱动: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3亿带来的慢性病营养需求

2025年10月29日
量贩零食行业开启“大浪淘沙”:质量竞争取代规模扩张 龙头品牌盈利能力有望突破

量贩零食行业开启“大浪淘沙”:质量竞争取代规模扩张 龙头品牌盈利能力有望突破

得益于市场发展一路向上,近几年我国量贩零食店也开启“狂飙”模式。2020年时,我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仅1000多家,到2023年已激增至2万家以上。2024年,我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已超过4万家,较2021年增长近5倍,头部品牌如“好想来”“鸣鸣很忙”门店均超1.5万家,日均新增门店20家。2025年我国量贩零食门店数量有

2025年10月28日
我国适老食品行业供给侧严重不足 政策利好+企业布局下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适老食品行业供给侧严重不足 政策利好+企业布局下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国内市面上的专业适老食品占比不足5%。适老食品上游主要包括食品原料、食品辅料、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等原材料,其中食品原料价格呈现显著品类差异,薯类、叶菜类等基础蔬菜从产地到销地存在明显价格加成,而百合等特殊食材则出现价格倒挂现象。

2025年10月24日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燕窝,自古以来位列“八珍”之首,曾是宫廷御膳的专属珍品,承载着千年滋补文化的厚重底蕴。不过,随着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浪潮,这一传统奢侈品正悄然褪去“贵族光环”,以更亲民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日常滋养的标配。这一演变既受消费需求驱动,也依赖产业升级与标准化建设的支撑。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受供需两侧协力推动,我国运动饮料行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2019-2024年,其市场规模从345亿元增至5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6%,增速高于功能饮料行业整体及能量饮料细分赛道。当前市场品牌百花齐放,行业集中度虽呈上升趋势,但与美日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其中,外星人表现亮眼、后来居上,2024 年以22.7%的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作为功能饮料第一大品类,近年发展势头向好,销量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态势背后,是消费基础夯实、企业营销见效、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市场竞争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与

2025年10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