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0-2015年全国面粉产量分别为101184568.5、116777939.8、123317239.4、132045792.5、141160172.7吨。
2010-2015年全国面粉增长率分别为16.21、24.08、14.35、4.17、4.76%。更多行业信息,请详见《中国面粉行业发展现状全景调查与未来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未来中国面粉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也是小麦生产、加工、消费大国。面粉行业是小麦产业链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应在小麦产业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食品工业化发展对小麦链的必然调整,也是面粉加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国内消费者对于高品质高营养的面粉产品、主食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2015年因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产业格局低迷、内外价差倒挂等因素制约,国内麦面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主体生存艰难。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小麦生产、流通以及消费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麦面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主体趋于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产业链整合中破陈出新,机遇与挑战并存。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全国内生产总值116777939.8吨,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4.08%;GDP增速进一步放缓,传统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增速都有放缓的迹象,这是导致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主要原因。
自2006年国内主产区启动小麦托市收购预案以来,2006~2015年(除2011年未启动),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6个小麦主产区启动托市收购政策,累计收购托市小麦数量约2.53亿吨,约占其间小麦产量的22%。其中,河南托市小麦收购总量约1.26亿吨,安徽约4600万吨,江苏4250万吨,山东1560万吨,河北1350万吨,湖北约960万吨。
2015年以来,国内小麦市场价格整体呈现下行趋势,尤其是自5月下旬夏粮收购以来,新麦市场收购价持续低于托市收购价,“买方”市场氛围浓厚。截至2015年9月底,国产普通小麦南方销区到港价2480~2490元/吨,相比之下,12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940~1950元/吨,国产小麦价格持续高于国际小麦。
国内粮食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象,不但造成国产粮食的严重滞销,而且在进口廉价粮食冲击下,国内粮食库存居高不下。这一状况是粮食高价格、高产量、高收购量 和消费进入新常态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5年7月,农业部公布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480号建议答复摘要》显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有关要求,立足我国国情、农情,按照“突出重点、有保有放”的原则,对不同品种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对于稻谷、小麦两个口粮品种,应继续坚持最低收购价,但要改变价格刚性上调的市场预期,以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弱化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收入”功能,减少农民增收对粮食市场价格上涨的过度依赖,同时统筹运用好价格支持和补贴两个手段,保护农民利益。
随着国内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已逐渐成为主流。普通粉将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在细分市场上,特色面粉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这给面粉加工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思路,也将继续推动国内面粉加工行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品质化方向发展。面粉加工企业应洞悉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从盲目扩大规模、恶性竞争的经营模式逐渐转到抓质量、重研发、上档次、重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上来,坚持产品安全质量第一,把“适口、营养、健康和方便”作为发展方向,重视关键技术装备的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主动与下游客户差异化需求对接,由以往的生产型向销售型、服务型、研发型转变,走“市场细分、产品差异化”路线,培育和打造产品品牌,用品牌引领质量管理。中小型面粉加工业应立足于开发适合于地方特色或风味的面食制品专用粉,以面粉品质特色化为亮点,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而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应充分发挥其规模化优势,开展上下游联合协作,实现产业链融合发展,建立规模化产业基地,集成种植、仓储、物流、加工、深加工为一体,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及企业转型升级。
相关面粉行业精品市场调研报告:
2016-2022年中国米面制品产业规模调查及盈利前景预测报告
中国面粉加工市场竞争分析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2015-2020)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