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饮料企业间的并购合作可以缓解整体产能过剩的现状,同时 两类饮品逆市上扬

导读:饮料企业间的并购合作可以缓解整体产能过剩的现状,同时  两类饮品逆市上扬。  自2001年以来,我国饮料市场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
        参考行业报告《
2017-2022年中国饮料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自2001年以来,我国饮料市场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至2015年,我国饮料年产量已接近1.5亿吨,市场规模达到全球第一。然而,这一高增长态势在2014年迎来拐点,今年更是冷风劲吹,饮料企业上半年营收普遍下滑。经济大环境疲软以及消费者饮食习惯的变化使得饮料行业将持续面临考验,但低热量饮料和健康营养、活菌型含乳饮料等品种前景看好。以下是2016年我国饮料行业市场分析:


  上半年营收普遍下滑

  统一企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公布的2016年中期报告显示,今年前6个月,该公司人民币收入为117.13亿元,同比下跌2.4%;毛利由去年同期的37.8%下降至36.9%。在饮品业务上,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共收益人民币74.480亿元,较去年同期衰退8.2%。

  另一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国的果汁销售额降幅达到两位数,可口可乐饮料销售额降幅也达到个位数。而今年4月可口可乐公司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在中国市场的整体销量下滑2%。

  维维股份一季度财报也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5亿元,同比减少12.87%。

  面对销售下滑的现实,统一在秋季推出一款主打功能性饮品市场的中式水果草本饮品。而据英国媒体报道,可口可乐公司正在改组其业务,出售其在美国以及全球的瓶装业务,转而专注于研发生产饮料使用的浓缩汁。

  调查发现,受健康消费观念和气候的影响,目前各大超市的饮料销售都较为平淡。报告认为,今年下半年饮料消费需求或依旧疲软,饮料市场增速压力较大。

  寡头格局或将加速

  报告指出,整体产能过剩必然催生饮料企业并购,从而加速饮料业的寡头格局。此前饮料行业的并购均为“大鱼吃小鱼”,并购是为了拓展某个品类或是加强渠道,而未来饮料企业之间的并购将转向巨头间的并购。报告显示,近两年发生的国内饮品行业的资本并购至少已有13起,国际巨头之间的并购也在悄然发生。

  2016年,红牛饮料中国运营商华彬集团以1.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挪威高级瓶装水制造商Voss50%以上的股权,宣布将这一高端瓶装水品牌引入国内。目前该品牌水的售价在每瓶20元左右。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高端水的市场前景看起来很美好,但现阶段的需求并没有太大,在依云称霸的高端水市场,每瓶售价20元的Voss前景堪忧。

  与华彬集团并购Voss一样,此前饮料行业的大多数并购是对品类的补充。2015年4月,可口可乐宣布以4亿美元的现金全资收购厦门粗粮王饮品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此举被看成是可口可乐急于拓展非碳酸饮料业务的表现。不过由于并购品类过于小众,此项并购并没有给可口可乐带来太大的市场影响力。

  2014年3月,汇源果汁宣布以1.18亿元收购三得利食品公司100%的权益及三得利贸易50%的权益。汇源果汁称,与三得利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促使公司产品组合多元化,从而开拓市场,特别是茶及咖啡饮料市场。

  报告指出,饮料企业间的并购合作可以缓解整体产能过剩的现状,但并购重组又加速了饮料业的寡头格局,行业竞争门槛也将大幅提高。此外,行业内的资本并购还呈现出向高端、健康饮品市场发展的迹象。

  两类饮品逆市上扬

  2015年,近水饮料市场新品推出不断,增幅也较去年更高,未来将出现符合消费升级趋势及口味需求的创新产品,新品类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近水饮料是指配方以水分、维生素、微量矿物质为主,颜色近乎半透明,比水更有味道,又不像碳酸饮料、茶饮料那么浓郁的饮料类型,也称“清淡饮料”。近水饮料从问世到实现20倍增长仅用了3年时间,我国近水饮料仍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大发展在即。目前我国近水饮料人均消费量约1.2公斤,初步测算行业爆发后市场空间将达415.8亿元,比目前的131亿元具备近300亿元的市场增量。

  报告还显示,在整体疲软的情况下,即饮咖啡饮料市场增速明显,总体销售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5%。目前全球咖啡豆销量约为每年800多万吨,并且保持每年2%的增速,中国约占市场销量的1/20,我国咖啡消费以每年15%~20%的幅度增长。我国目前人均年咖啡消费量仅为5杯,而东邻日本和韩国年人均消费量约为300杯,世界平均值也在240杯左右。巨大的人口基数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咖啡消费大国,咖啡市场潜力仍然不容小觑。

        目前国内即饮咖啡市场的参与者有雀巢、星巴克、统一、伯朗、康师傅、麒麟等。其中雀巢和统一在国内即饮咖啡领域已发展多年,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良好的市场基础。从价格来看,雀巢、统一雅哈、伯朗等品牌的即饮咖啡均在4~7元的定价范围内,可以预见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K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特膳食品行业:婴幼儿类产品仍具增长韧性 特医食品领跑黄金赛道

我国特膳食品行业:婴幼儿类产品仍具增长韧性 特医食品领跑黄金赛道

近年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我国特膳食品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4年我国特膳食品市场规模从73 亿元左右增长至232亿元,五年间实现了三倍增长。预计2025年这一市场将突破 286 亿元。分析认为,这一增长的背后,是多重社会因素的叠加驱动: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3亿带来的慢性病营养需求

2025年10月29日
量贩零食行业开启“大浪淘沙”:质量竞争取代规模扩张 龙头品牌盈利能力有望突破

量贩零食行业开启“大浪淘沙”:质量竞争取代规模扩张 龙头品牌盈利能力有望突破

得益于市场发展一路向上,近几年我国量贩零食店也开启“狂飙”模式。2020年时,我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仅1000多家,到2023年已激增至2万家以上。2024年,我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已超过4万家,较2021年增长近5倍,头部品牌如“好想来”“鸣鸣很忙”门店均超1.5万家,日均新增门店20家。2025年我国量贩零食门店数量有

2025年10月28日
我国适老食品行业供给侧严重不足 政策利好+企业布局下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适老食品行业供给侧严重不足 政策利好+企业布局下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国内市面上的专业适老食品占比不足5%。适老食品上游主要包括食品原料、食品辅料、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等原材料,其中食品原料价格呈现显著品类差异,薯类、叶菜类等基础蔬菜从产地到销地存在明显价格加成,而百合等特殊食材则出现价格倒挂现象。

2025年10月24日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燕窝,自古以来位列“八珍”之首,曾是宫廷御膳的专属珍品,承载着千年滋补文化的厚重底蕴。不过,随着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浪潮,这一传统奢侈品正悄然褪去“贵族光环”,以更亲民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日常滋养的标配。这一演变既受消费需求驱动,也依赖产业升级与标准化建设的支撑。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受供需两侧协力推动,我国运动饮料行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2019-2024年,其市场规模从345亿元增至5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6%,增速高于功能饮料行业整体及能量饮料细分赛道。当前市场品牌百花齐放,行业集中度虽呈上升趋势,但与美日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其中,外星人表现亮眼、后来居上,2024 年以22.7%的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作为功能饮料第一大品类,近年发展势头向好,销量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态势背后,是消费基础夯实、企业营销见效、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市场竞争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与

2025年10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