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6年我国方便面市场持续下滑的颓势

导读:2016年我国方便面市场持续下滑的颓势。曾经的速食之王方便面,正面临市场持续下滑的颓势。行业巨头康师傅今年前三季方便面业务收益下滑幅度约12%。
         参考行业报告《
2017-2022年中国方便行业市场监测及十三五发展态势预测报告
         曾经的速食之王方便面,正面临市场持续下滑的颓势。行业巨头康师傅今年前三季方便面业务收益下滑幅度约12%;曾经年销售额20亿的五谷道场,则在近日被挂牌出售。以下是2016年我国方便面市场分析:


  康师傅方便面销量跌回5年前

  在方便面领域,康师傅销量跌回5年前。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康师傅方便面业务的收益为25.1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8.54亿美元,下滑幅度大约为12%。

  作为康师傅的支柱业务之一,方便面销售额早从2014年就开始下滑。在2013年达到43.3亿美元巅峰后,2014年已降至41.38亿美元,去年更进一步降至36.13亿美元,大约和2011年(当年方便面销售额为35.92亿美元)时的水平相当。

  对于今年前三季业绩下滑的原因,康师傅在财报中称:“受棕榈油价格上升影响及品牌建设提高广告收入,造成毛利率下滑。”相比饮品、方便食品及其他产品,方便面业务的跌幅也是康师傅整体业务中最多的。

  业绩下滑对康师傅股价也形成影响。华商报发现,截止上周五康师傅控股(00322.HK)的收盘价为每股9.290港元,与2011年8月最高时的每股24.552港元相比,下跌六成多。目前,康师傅控股的总市值约520多亿,与最高时的1400多亿相比减少近900亿。

  香港恒生指数公司在今年9月将康师傅剔除出恒生指数成分股。中信建投投资顾问孙佳欣介绍,成分股是计算港股恒生指数的公司股票,作用接近于上证180指数和深证100指数中的成分股。被纳入或移出成分股对一只股票的影响不大,多是因市值变化或其他因素而被调整。

  方便面市场价格战渐歇

  康师傅方便面业绩萎缩,其实只是行业的一个缩影。曾以非油炸出名、创造年销售额20亿左右的五谷道场连年亏损,近日被中粮集团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另一方便面巨头统一企业,去年方便面业务同比也下降了4.9%。

  快消品调研机构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的《中国购物者报告》显示,去年以来,针对蓝领工人的产品受冲击最大。以销量来衡量,2015年中国方便面销售下降了12.5%。另据AC尼尔森统计,中国方便面市场2011-2015年连续五年下跌,虽然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有回升,但今年三季度销量又下跌了5.4%。

  市场衰退使得方便面巨头多年来的价格战渐歇。华商报在西安市吉祥路某连锁超市看到,时至年末,不少食品和饮料都推出促销活动,但方便面的价签上却很少有打折字样。正在这里购物的市民孙女士说,以前来不及做饭的时候就下碗泡面凑合,现在觉得常吃方便面没营养。

  不少泡面族变成了外卖党

  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品指数的报告认为,中国方便面销售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作人口的下降,并且低端制造业岗位被转移到孟加拉国和越南等成本更低地区。

  对这一原因,财经评论人士余丰慧并不认同。他觉得这样的分析以偏概全:制造业的确不景气,但通过方便面这样的消费品还反映不出来。他说,和化妆品、护肤品的销量增长相比,方便面销量的下滑恰恰说明国内消费品质的提升,这是中国消费转型升级的体现。

  华商报发现,如今各品牌方便面的口味渐多,但消费群体却有流失。不少人不再专情于此转向其他“方便饮食”。在高新区上班的王先生说:“以前上学时没有太多选择,常在宿舍泡面吃,现在不如叫个外卖菜样丰富还方便。”像王先生这样的泡面族变身外卖党的并不在少数。

  如今西安各商超的方便面货架上,进口品牌越来越多,吸引着年轻顾客的注意。近期在互联网和直播平台上非常火的韩国某品牌辣炒火鸡面,在西安一些跨境商品超市有出售,单价大约6元左右。

  西安某进口超市刘姓负责人介绍,进口方便面主要是日、韩及泰国品牌,单价多在5元以上比国产品牌稍贵一些,“进口品牌的口味和口感上更多样,除了海鲜、浓汤猪骨、炸酱还有柠檬味、青咖喱味等,顾客买着尝鲜的比较多。”

  方便面厂商需要适应角色变化

  面临市场下滑的挑战,近两年来,方便面行业巨头康师傅、统一等企业改变之前的价格战策略,开始转向多产品线竞争。

         那么高端化产品能否挽救方便面行业的连年颓势?有业内人士认为,高端化并非万能药。作为快消品的方便面不够健康、不够营养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对方便面的需求在减弱。“方便面作为速食品过去在出差、旅游中需求量很大。”陕西经典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林认为,高铁普及又挤压了这种需求。方便面市场的萎缩已不可避免,厂商的不断创新让方便面市场形成高端、低端两极分化的产品趋势,但仍然要直面市场与自身角色的转变。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K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减糖控糖趋势推动无糖饮料市场持续增长 消费群体以女性为主且年轻化明显

减糖控糖趋势推动无糖饮料市场持续增长 消费群体以女性为主且年轻化明显

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显著提升,减糖、控糖已成为一种全民饮食风尚,并构成了无糖饮料市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此背景下,我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呈持续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15-2024年我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从22.6亿元上升至570.5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43.2%。而这一消费趋势的推动力来自多个方面:年轻群体为身材管理

2025年11月03日
从暴涨到理性回归 从价格战转向产品竞争 我国无糖茶市场迈入更细分、成熟阶段

从暴涨到理性回归 从价格战转向产品竞争 我国无糖茶市场迈入更细分、成熟阶段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不断追求,无糖茶销售额暴涨,成无糖饮料热门品类之一。根据数据,2024年1-9月我国无糖茶销售额增速维持在20%以上,其中1月、2月分别暴增110%、121%。截至2024年底,我国无糖茶销售额占无糖饮料总销售额的比重已达40%,与无糖碳酸饮料的占比差距快速缩小。

2025年11月03日
我国稀奶油行业呈健康、高品质消费趋势 进口依赖度较高 安佳、三花占据领先地位

我国稀奶油行业呈健康、高品质消费趋势 进口依赖度较高 安佳、三花占据领先地位

稀奶油是各类烘焙食品、甜品、饮料的重要原料,能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口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转变,我国稀奶油需求释放。2019-2023年我国稀奶油需求量由63.19万吨增长至69.89万吨,预计2024、2025年我国稀奶油需求量达73.04万吨、76.67万吨,同比增长4.5%、5.0%。

2025年11月03日
我国特膳食品行业:婴幼儿类产品仍具增长韧性 特医食品领跑黄金赛道

我国特膳食品行业:婴幼儿类产品仍具增长韧性 特医食品领跑黄金赛道

近年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我国特膳食品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4年我国特膳食品市场规模从73 亿元左右增长至232亿元,五年间实现了三倍增长。预计2025年这一市场将突破 286 亿元。分析认为,这一增长的背后,是多重社会因素的叠加驱动: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3亿带来的慢性病营养需求

2025年10月29日
量贩零食行业开启“大浪淘沙”:质量竞争取代规模扩张 龙头品牌盈利能力有望突破

量贩零食行业开启“大浪淘沙”:质量竞争取代规模扩张 龙头品牌盈利能力有望突破

得益于市场发展一路向上,近几年我国量贩零食店也开启“狂飙”模式。2020年时,我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仅1000多家,到2023年已激增至2万家以上。2024年,我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已超过4万家,较2021年增长近5倍,头部品牌如“好想来”“鸣鸣很忙”门店均超1.5万家,日均新增门店20家。2025年我国量贩零食门店数量有

2025年10月28日
我国适老食品行业供给侧严重不足 政策利好+企业布局下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适老食品行业供给侧严重不足 政策利好+企业布局下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国内市面上的专业适老食品占比不足5%。适老食品上游主要包括食品原料、食品辅料、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等原材料,其中食品原料价格呈现显著品类差异,薯类、叶菜类等基础蔬菜从产地到销地存在明显价格加成,而百合等特殊食材则出现价格倒挂现象。

2025年10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