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参考《2017-2022年中国乳制品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运行态势预测报告》
我国乳制品行业的产业链可主要分为四个环节,从上游的奶牛养殖到原奶生产,再经由乳企加工变成终端产品,最终完成销售到达消费者手中。目前我国乳企的生产原料主要分为原奶和大包粉两种,其中原奶由于保质期较短、难以储存和运输等特点主要来自国内牧场;而大包粉系用来调节原奶与乳制品生产季节的不匹配,更多来自于海外进口,大包粉库存高低会进一步影响企业当期的采购意愿。2015 年国内共生产原奶 3755 万吨;进口大包粉总量达50 万吨,对应折原奶量超过 400 万吨,对国内原奶形成了一定替代作用。
就国内的上游原奶生产来看,生产格局较为分散,整体议价能力不高,主要根据下游需求状况调节产能,但由于扩产时存栏增加的主要是小牛,到实际贡献原奶产量仍需 1-2 年时间,产能增加存在一定滞后性,因此上游呈现出较强的周期性;同时由于当前散养农户依然占据较高比例,按存栏量来看散养占比接近一半,个体农户退出或再进入行业的成本较低,加剧了行业整体的波动程度。
而就乳制品加工环节来看,行业中存在多个超大型乳企,属于产业链中较为强势的一方,对上游议价能力较强。此外乳企的最终产品类型涵盖了白奶、酸奶、奶粉等多个品类,更加多元化,品牌及品类所带来的溢价也更高。2008 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行业重新洗牌,公司数量已自巅峰时期的 815 家下降至如今的 638 家,其中大型上市企业占比 2.35%,根据欧睿数据,截止 2015 年前三名伊利、蒙牛、光明的市场份额合计高达 44.6%。目前的乳制品销售渠道主要包括线下零售渠道(商超、便利店、夫妻店等)、送奶到户(巴氏奶为主)、企业团购等;而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人对进口奶的热情不断升温,以进口奶为主的电商渠道所占份额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已提升至 6.6%。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