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示:外资企业加速布局国内市场,国内乳企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借国内乳制品信任危机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当前“洋奶粉”已垄断一线城市市场,并通过改变包装、细化产品等运作手法抢占中低端市场。
一是国内乳制品安全事件频繁,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乳制品仍存信任危机。继2010年1月在陕西、上海、山东发现三聚氰胺问题奶粉回流,7月甘肃、青海和吉林再现三聚氰胺超标乳制品事件后,11月中旬,湖南远山乳业玉米奶中三聚氰胺再次严重超标 ,此外,国内乳企为抢夺市场份额不惜抹黑竞争对手,圣元激素风波、雅士利“回溶粉”以及伊利“QQ星儿童奶”事件令公众真假难辨,严重影响了整个乳品行业信誉的恢复,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乳制品仍存在较大的信任危机。据调查,8成以上的国内消费者认为国外奶粉质量优于国内奶粉,大部分消费者选择购买国内生产的进口奶源奶粉或通过网购等方式购买国外原装奶粉 ,甚至越来越多的国内乳品生产企业,如贝因美、飞鹤和娃哈哈等,为适应国内消费需求也开始使用进口奶源,导致对进口乳制品的需求居高不下。与此同时,国产乳制品在国际市场中受限风险也随之上升。如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印度一直禁止进口中国产的牛奶和乳制品 。我国乳制品在国内外市场陷入的信任危机导致我国乳制品贸易呈现进口空前繁荣而出口持续低迷的态势。
中国液体乳及乳制品行业“十一五”回顾及“十二五”规划投资分析及预测报告
二是国内供需存在较大缺口,拉动进口规模不断扩大。我国乳制品需求空间巨大,目前城市居民食用乳制品的普及率已达95%以上 ,农村乳制品消费量也逐步增长,而且近年我国进入第4个生育小高峰,每年大约有1700万新生儿 ,婴幼儿奶粉市场在未来3至5年将保持20%以上的市场增长速度 。但当前我国正处于产奶淡季,国内牛奶产量严重不足,导致原料奶供不应求,原本依靠本土奶源的乳企纷纷转向进口奶源,进而带动我国乳制品进口量持续高位运行。
三是国内原奶价格持续攀升,进口产品价格优势刺激企业进口热情。国内原奶供给增长缓慢,截至2010年6月份,国内原奶生产1400万吨,同比仅增长2.2%,落后同期乳品产量增速6.7个百分点 。随着天气转冷进入产奶淡季,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此外,农资价格特别是饲料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也推动原奶价格一路攀升。10月份,全国原奶平均价格达到每公斤3.02元,上涨24.3% ,其中山东省最高价格达到每千克4.15元,远远超过美国目前的生奶收购价格 ,广东2011年收奶价格谈判也因牧场大幅加价2成 陷入僵局。据农业部测算,不算加工、运输等费用,每吨国产奶粉仅原料奶成本就达到23000元,比进口奶粉价格平均高1000元左右 。国际乳制品较国内同类产品性价比优势依然明显,刺激国内市场对进口乳制品的需求日益旺盛。
值得关注的是,严重而持续的信任危机已经成为我国乳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方面,外资企业加速布局国内市场,国内乳企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借国内乳制品信任危机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当前“洋奶粉”已垄断一线城市市场,并通过改变包装、细化产品等运作手法抢占中低端市场。数据显示,美赞臣、雀巢、惠氏等洋品牌已经占据了国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80%以上的份额 。除此之外,洋品牌纷纷开启“本土化”进程。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乳业品牌全都进入我国市场,国际乳业巨头雅培、美赞臣等,先后在我国建立了自己的奶源基地,他们还通过合资、收购、租赁、委托加工等形式,间接控制当地奶源,近期已开始加快在我国建立研发中心。随着外资企业市场网络的不断完善及配方话语权的进一步强化,国产奶粉企业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我国近2000家乳企中,规模较大的仅200家,30%在亏损,其余1800家规模较小的企业绝大部分都在亏损,甚至停产 。
另一方面,劣质进口产品借机侵入国内,危害国内消费者健康权益。2010年3至8月,我国检出670余吨不合格进口乳制品,其中婴幼儿奶粉不合格量占了近7成,总量超过450吨,原产地以澳洲最多,菌类、重金属超标是不合格主要原因 。部分国外企业借我国乳制品诚信危机向我国输出劣质奶粉、危害国内消费者健康权益的情事尤其需要警惕。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