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茶企如何让进军茶饮料


   今年夏天,饮料市场又掀起了新一波茶饮热。三得利在北京和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大力推广黑茶饮料,可口可乐也加大了原叶茶的宣传;6月,康师傅铁观音茶随着央视广告,遍布大街小巷。
  在日本,茶饮料已超越碳酸和果汁饮料,成为仅次于啤酒的第二大饮料品种,且呈现上扬趋势。业内人士认为,我国茶饮料竞争看上去似乎几近惨烈,但其实,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面对难得的机遇,饮料企业风风火火。在这场依然处在“起步阶段”的茶饮热战面前,茶叶企业该当何为?是作为原料企业乐观其成,还是投身其中分一杯羹?
  茶企在观望
  茶叶企业普遍看好未来的茶饮市场,然而,记者采访发现,绝大多数茶企对这一未来市场却隔岸观望。
  某知名绿茶企业老总告诉记者,“目前没有投资茶饮生产线,最近五年内也没有投资的规划。”笔者调查了福建、湖南、贵州、安徽等不少茶区的大型企业,均没有发现相关投资计划。何以如此?八马茶业副总经理林荣溪的观点说出了多数茶人的心声,“动辄上亿元的宣传推广经费,庞大的营销网络,大批量铺货,乃至于拖沓的回款期,这些都超出了多数茶叶企业的营运能力,风险太高。”
  河南信阳市五云茶叶集团副总欧阳道坤说,“旭日升当年风风火火,响遍全国,从大型超市,到乡村小店,都有旭日升的茶饮料。如今,由于管理不善,旭日升早已经销声匿迹,乍起乍落之间,只留给茶行业沉思的背影。包括我们在内的不少茶叶企业,都有大笔货款呆坏在旭日升的账户上。”
  如果说,作为新兴企业,旭日升的陨落让茶叶企业对茶饮生产提高了警惕,那么,传统茶企的茶饮颓败则“撞碎”了不少茶企的茶饮梦。
  早在1995年,中国就已经有了一家茶叶企业投资茶饮生产。罐装茶饮料的发展历史并不长,“时年14岁”。1981年,日本伊藤园发明了灌装茶水这一新型饮茶方法。自此,罐装茶饮从日本扩展到东南亚、欧美、我国港台和大陆。当时,伊藤园生产灌装茶水的原料铁观音,来自福建安溪。安溪茶厂作为原料供应商,近水楼台先得月,首先在中国引入了一条完全的铁观音茶水灌装线,成为茶叶行业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生产线采用原汤高温灌装,不添加任何糖分和其他食品添加剂,用易拉罐包装,是真正的原味茶。
  唐密茶道传人谢美霞女士,曾经是这家企业的北方区负责人,并负责茶叶企业该首款茶饮在北京地区的推广。她说,“茶水是真正的原汁原味,比当前市面上的原味茶‘更像茶’,而且携带方便,我们这种不喝饮料的老茶人,对它也恋恋不舍。出去拜访客户的时候,自己带着路上喝;和超市经理洽谈的时候,请他们品尝,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北京销区当时拿了一吨货,业务员喝了一半,超市经理喝了一半。虽然品质好,但是市场洽谈不成功,最终以失败告终。进入超市的渠道太难了!”最后,这家企业的茶饮产品全部出口俄罗斯等国外市场,“远走他乡”。
  茶企开拓国内茶饮市场,铩羽而归的不仅仅是安溪茶厂这些“年轻后生”。北京地区具有百年历史的某老字号茶企,曾经努力尝试做大茶饮业务,最后也黯然收场。茶书网总经理陈龙认为,“老字号与茶饮之间存在品牌和文化鸿沟。老字号的忠实客户群,是年龄稍长的老茶人,而茶饮的消费群体以年轻人居多。在老字号门店卖茶饮,自然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可。在店外卖茶饮,营销能力又跟不上茶饮市场的节奏。老字号茶饮夭折,卡在了营销环节。”
  茶饮缺茶味?
  7月28日,记者携带号称原味浸泡的某知名品牌铁观音茶饮料,走进北京马连道茶叶一条街的一家茶店。在记者的一再劝说下,店老板终于品尝了一口——在专业茶人眼里,茶饮似乎“不配叫茶”,更不值得品尝。
  “这种号称原味的茶饮,实在太多了,简直泛滥成灾。就以这瓶铁观音茶为例,加了白砂糖,口感发腻,不仅缺少茶味和茶香,而且没有回甘,差极了。除了名字像铁观音,其他一概不像。”品尝过一小杯以后,她再也不肯多喝一口。
  目前的茶饮市场,娃哈哈、统一、康师傅、可口可乐等知名快消企业占据主流地位,引导着行业的发展,主导着消费者的“茶饮”观。甜甜的口感,似乎非常适合年轻人的口味需求,茶饮企业也是主打年轻、时尚、运动的元素,而传统茶叶企业的文化定位则是内蕴、隽远。同一个“茶”概念,在快速消费品企业和传统茶企业中产生了明显不同的影象。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有多年茶龄的老茶人来说,喝茶饮料不啻于自虐,简直就是虐待自己的味觉和嗅觉。看来,茶饮料和茶确实有着迥异的市场区隔。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说,“传统茶叶企业很少直接生产茶饮料,但是,作为原料供应商,茶企也在茶饮料市场的膨胀繁荣中得到了很多好处。无论大家怎么看,茶饮料都是对传统茶产业的创新,是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绝大多数茶饮料都是含糖茶饮,糖分作为重要的添加剂,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其实,茶饮添加糖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遮掩茶成分的‘低劣’。多数茶饮使用的原料都是品相较低的茶叶,口感差,添加糖分就是为了掩盖这一缺憾。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口感,是概念。能跟茶叶贴上等价号,为产品贴上茶标签,就万事大吉。”某知名茶人说。
茶企有优势
“茶”字可以有多种写法,“茶饮”也可以有不同的做法。当前,多数茶企依然在观望,少数敢于尝试的茶企已经奋战在了茶饮商海第一线。普洱之乡云南澜沧江的普洱茶企、黑茶之乡湖南安化的黑茶企业,乃至主营出口的福建铁观音茶企,都在努力尝试新的发展路径,颇有星星之火意欲燎原的气势。他们会重复既往茶企的历史吗?是否会继续败走麦城?茶企做不起茶饮,会是一种宿命吗?
有茶人认为,茶叶企业中一定会发展出几家全国知名的茶饮企业。不懂茶的企业主导茶饮行业,是不正常的,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某资深茶人说,“茶饮需要茶叶企业,我相信这是一种宿命——如果有宿命的话。可以说这是信仰,也可以说这是合乎逻辑的推理和预测。”
回顾早期的先行者,茶企折颈茶饮,都是茶企的错吗?还是市场环境使然?八马茶业副总林荣溪说,“茶叶行业在快速发展的通道上,依然处在生产基地、茶叶品牌的建设中,茶饮、茶叶提取物等后续产品,还没有排上多数企业的议事日程。早期茶企折颈茶饮生产,有生产企业自身组织不完善和行业发展不到位的双重原因。”
在人才和资金充分流动的今天,茶企的营销和资本短板是否能阻挡行业的发展?据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刘仲华教授介绍,在目前的三类茶饮生产工艺中,小规模的生产线只需要500万元投资,市场分析可实现4000万年销售额。某风险投资经理说,对于投资建厂来说,500万投资额度并不大。这是一个“不差钱”的时代,只要有好的项目,一定会吸引投资者的眼光。有丰厚的资金保障,一定能做好营销工作。关键是,首先建起看得见的项目,这样才会吸引外来投资。
在目前的茶饮市场中,茶企的优势何在?“知茶味!”与饮料企业相比,茶叶企业有丰富、优质的茶叶资源。茶饮的竞争力,依赖于好茶、好水,这为茶叶企业生产广受欢迎的茶饮奠定了基础。三得利茶饮客户经理告诉记者,现在的茶饮市场,依然是低糖茶饮占主流,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无糖原味茶饮。在日本和香港市场,茶饮产业已经走过了低糖茶饮阶段,无糖茶饮占据着明显的优势。记者采访获悉,罐装茶水的首创者伊藤园,近期将在上海等城市试点推广无糖茶饮,开始尝试在我国内地市场大规模推广这种未来茶饮。
某资深茶人说,目前,这是一个茶饮转型阶段,缺少真正的霸主,茶叶企业介入恰逢其时,正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
目前的茶饮行业,消费群体定位雷同,呈现统一、康师傅、可口可乐争霸的局面。这种竞争格局,为茶叶企业投身茶饮留下了“蓝海”空间——年龄稍长、钟爱茶味的消费者。一位策划营销师说,“茶叶企业,可以将茶叶品牌忠诚度成功转移到茶饮产品,同一个品牌的茶饮料和茶叶还可以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携手并进,共壮声势。”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花椒油行业快速增长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但花椒价格上升带来成本压力

我国花椒油行业快速增长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但花椒价格上升带来成本压力

自2023年起,随着抑制终端需求的因素消除,我国花椒油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并以1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27年,我国花椒油市场规模将将达百亿元以上。

2025年08月11日
“万物皆可藤椒味”!我国藤椒油已悄然成高增长赛道 幺麻子占据行业龙头地位

“万物皆可藤椒味”!我国藤椒油已悄然成高增长赛道 幺麻子占据行业龙头地位

藤椒油是重要的调味品品类之一,在消费者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川菜、火锅等细分消费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981亿元,同比增长3.9%。预计到2027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039亿元。可见

2025年08月09日
全球阿洛酮糖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获批政策落地或致市场进入爆发期

全球阿洛酮糖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获批政策落地或致市场进入爆发期

随着各国政策进一步开放,叠加健康消费需求推动,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从2019年的32.83百万美元增至2024年的203.56百万美元。随着各国政策进一步开放,叠加健康消费需求推动,市场增速预计进一步提升,预计2030年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将达到544.82百万美元。而2025年政策落地后,中国市场预

2025年08月09日
小米粉 大生意! 行业标准完善加速推动我国米粉市场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小米粉 大生意! 行业标准完善加速推动我国米粉市场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发展至今,米粉早已经成为我国当代饮食图景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从清晨巷弄的烟火气到深夜食堂的灯火通明,“嗦粉”已然跨越地域界限,融入亿万人的生活节奏。根据红餐网数据,米粉行业自2020年以来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到2024年其市场规模达到了775亿元,预计2025年这一规模将继续增长至836亿元。另也有数据显示我国粉类市场规模

2025年08月04日
魔芋种植面积减少 我国魔芋加工行业产品价格走高 食品类广阔市场空间仍待挖掘

魔芋种植面积减少 我国魔芋加工行业产品价格走高 食品类广阔市场空间仍待挖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购买力增长,居民膳食结构持续改善,膳食纤维摄入愈发受到重视,为魔芋加工终端商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增长空间。数据显示,2014-2023年我国魔芋终端商品市场复合增长率达20%以上,2024 年我国魔芋休闲零食市场规模突破 183 亿元。2024 年6 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发布《“体重管理年

2025年07月22日
乳制品行业:原奶价格有望回升 加工端“三超多强” 消费结构待升级

乳制品行业:原奶价格有望回升 加工端“三超多强” 消费结构待升级

2019年以来,我国乳制品市场已形成“三超多强”竞争格局。乳制品同类产品口感同质化强,叠加营养的功能属性,意味着产品生命周期长,先发者可以靠全国化的品牌投放和渠道铺货做到极大单品。而品类的延展性不断(保温方式、口感、功能)意味着企业天花板高,因而战略驱动是平台型企业胜出的关键。

2025年07月19日
我国玉米淀粉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快于需求且高度集中 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我国玉米淀粉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快于需求且高度集中 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基于完备的玉米产业链与规模经济优势,我国在玉米淀粉生产领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现阶段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玉米淀粉生产国。玉米淀粉作为“工业黄金”,应用已从食品添加剂逐步拓展至医药、纺织、造纸、新能源等战略领域。随着下游市场稳定发展,2018年以来,我国玉米淀粉消费量已维持在 2700 万吨左右。从供需两端看,在供给侧改

2025年07月01日
酱油行业进入“以价换量”阶段 新规下零添加酱油或退场 厂商纷纷寻求突围之路

酱油行业进入“以价换量”阶段 新规下零添加酱油或退场 厂商纷纷寻求突围之路

随着此次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食品安全新规正式实施,“零添加酱油”这一模糊表述在预包装食品上正式退场,标志着酱油行业正步入一个以品质为核心的新竞争时代。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和配方优化来适应市场需求,应转向产品品质、口感、营养等实际价值为核心的营销策略。同时,企业要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消

2025年06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