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5年的中国葡萄酒市场,无论生产、进口、营销、流通、投资,以及对葡萄酒的理解、热爱和消费程度上,都有着空前的非凡表现。
相关报告《2017-2022年中国干红葡萄酒市场运营态势及十三五市场竞争态势报告》
1、2015年葡萄酒行业竞争概况
2015年的中国葡萄酒市场,无论生产、进口、营销、流通、投资,以及对葡萄酒的理解、热爱和消费程度上,都有着空前的非凡表现。自2012年起,在中央限制“三公消费”的打压下,价格严重偏离正常价值的高端葡萄酒和烈酒的销量大幅下跌。经过3年多的市场调整,葡萄酒消费中畸形的以高端酒为主的公务消费已基本被挤压殆尽,个人消费和商务消费重新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的葡萄酒文化正在改变,大众化趋势明显。
2015年葡萄酒市场逐步复苏,其根本原因在于葡萄酒价格大幅下调、价值回归,当然年轻一代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追捧,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在我国葡萄酒发展保持良好发展的同时,一批葡萄酒企业也纷纷打响了自己的品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在我国的500多家葡萄酒企业中,已经形成了以张裕、王朝、长城等为龙头的一线葡萄酒品牌。几大品牌占据了国内葡萄酒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集中度进一步增大,近期内这种态势仍将保持。未来,这三家独大的局面还将延续。
2、进口酒持续施压国内市场
2015年,举步维艰的国产葡萄酒在未能穿越“寒冬”的情况下,继续遭遇进口葡萄酒关税下调的冲击。这双重压力使得国内葡萄酒行业推入压力空前的竞争险境。
新西兰葡萄酒的“零关税”自2012年开始,在取消2%~4%的进口税率之后,对中国出口迅速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在华出口份额节节攀高,中国消费者也更加有兴趣购买物有所值的新西兰精品酒。
这一情况将在世界第四大葡萄酒出口国智利和占据我国进口酒份额第二的澳大利亚身上上演。2015年智利葡萄酒进入中国实现零关税。澳大利亚也会在4年之内实现关税归零。
《2017-2022年中国葡萄酒市场评估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指出:进口酒关税归零或下调将打压国产葡萄酒的成本优势。未来几年内,国产葡萄酒除了将遭遇进口酒关税下调和归零的阶段性冲击外,长期依赖的价格优势,将不再成为竞争王牌,这将是国产酒无法回避的竞争冲击。
3、国内竞争压力
2015年,国产葡萄酒其他的压力来自自身,在以往同进口酒竞争的环境中,国产葡萄酒长期倚重团购渠道等灰色营销。当下,随着限制“三公消费”、“禁酒令”等政策的实施,这些不合理消费形态在逐渐破裂,并对国产葡萄酒的市场造成了很大压力。
从调整这几年来看,由于灰色营销失效,加之没有培养起大众消费需求,国产葡萄酒部分区域进口产品比重不断上升,甚至已经挤占了国内的品牌市场,进口酒大量进口、库存,以低价抛售,对产业、市场都形成了严重冲击。
国内葡萄酒企业长期发展中积累的一些内部问题,也使得国产葡萄酒在未来竞争中压力空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QLY)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