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上半年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同比减少12.3%

        导读:上半年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同比减少12.3%。有报道称,2010~2014年,中国进口食品中检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中国法律规定要求的批次数量为:2010年1692批,2011年1857批,2012年2499批,2013年2164批,2014年3505批。从检测出的不安全食品总批次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参考:《中国进口食品行业供需态势全景调研与未来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藤佳材日前称,近年来中国的食品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在海关的质量安全检测中,检出的不合格食品数量、批量的趋势也逐年递增。

  藤佳材是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上透露上述信息的。2005年,中国进口食品总量为5811.20万吨,到了2014年,进口食品总量达到15222.42万吨,总额为900多亿美元,而去年中国出口的食品总额为600亿美元。

  中国保健协会理事王大宏对本报记者表示:“消费者之所以买进口食品,是因为曾经被一些国产食品伤害过。”

  进口食品正通过在合法与“地下”、线上与线下等各种渠道进入中国,数字证明了这一切: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2014年中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显示,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数据,2011年中国进口的食品、农产品总额排名世界第一,当年就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食品进口市场。

  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去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验检疫进口食品104.2万批(货物批,下同)、3514.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9%、7.3%。

  有报道称,2010~2014年,中国进口食品中检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中国法律规定要求的批次数量为:2010年1692批,2011年1857批,2012年2499批,2013年2164批,2014年3505批。从检测出的不安全食品总批次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不过,王大宏表示:“不合格批次增加不表明任何问题,这需要与进口的总批次相比才行,要看合格率,而不是单个数字。”

  上述白皮书就显示,2015年上半年,国家质检总局进一步加大对进口食品的检验检疫力度,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来自57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食品中检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进口食品共1255批、4960吨、1452万美元,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同比减少12.3%,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

  今年上半年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同比减少12.3%,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

  从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信息看,多年来,中国进口食品的质量安全总体上一直保持稳定,没有发生过重大的进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2014年,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出的不符合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进口食品虽然共有3503批、2.4万吨、326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1.9%、209.1%和37.9%,但主要原因是进口食品贸易量迅速增长,以及检验检疫机构加大了监管力度。

  而且,2014年的不合格进口食品涉及17类不合格原因,列前10位的分别为:品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微生物污染、标签不合格、证书不合格、污染物超标、包装不合格、未获检验检疫准入、货证不符、农兽药残留超标,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97.5%。安全卫生问题中,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超标、污染物超标这三类较为突出,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40.9%;非安全卫生问题中,品质不合格、标签不合格、证书不合格较为突出,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46.2%。

  不同种类进口食品的不合格原因也有所不同,乳制品、水产品、蜂产品、干坚果和糕点饼干等进口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等有害微生物污染;饮料、粮谷制品和蜜饯等进口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苯甲酸、柠檬黄、山梨酸钾、二氧化硫等食品添加剂超标或超范围使用;酒类和粮谷制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铜、铁、铅、铝等重金属超标;进口食用油脂及油料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黄曲霉毒素超标,进口肉类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莱克多巴胺(瘦肉精的一种)等兽药残留超标。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从正规渠道进入的进口食品问题不大,国家的监管能够覆盖到。特别是新《食品安全法》要求对国外的生产商进行审查,对进口食品代理商的主体责任也有规定,这些都能进一步降低风险。但一些处于监管薄弱领域甚至真空地带的进口食品,特别是网购食品,量到底多大?目前不知道,国外产地的疫情也不可知。一些预包装食品也可能存在问题。而且随着跨国界网购的规模越来越大,内外交叉可能出现新的问题,也会造成更多的不可控风险。”

  进口食品网络销售额近年来增长迅速。据报道,2015年春节期间,京东的进口生鲜食品销量涨幅就超过300%。

  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正在完善中。根据新《食品安全法》等法规,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起草了《网购保税模式跨境电子商务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细则》,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中。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作为功能饮料第一大品类,近年发展势头向好,销量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态势背后,是消费基础夯实、企业营销见效、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市场竞争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与

2025年10月16日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随着消费习惯养成,现制咖啡从社交饮品转向日常消费品。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饮用者人数已达1.3亿人,较2018年增长0.9亿人。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623.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930.4亿元,同比增长18.9%。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一方面,黑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虽然近两年产量、产值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2024年出现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黑茶产量为47.32万吨,同比增长3.32%,较2023年增速下降了4.12个百分点;产值为319.41亿元,同比增长2.9%,较202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近年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健康意识增强及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与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从市场结构看,行业呈现“能量饮料主导、运动饮料占比提升”的鲜明特征,其中运动饮料以9.66%的年均增速成为增长亮点。渠道布局上,线下仍为核心销售阵地,同时线上渠道份额逐步提升,渠道结构持续

2025年10月14日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我国是茶消费大国。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多饮茶、饮好茶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推动我国茶叶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达到240.4万吨,同比增长0.27%,2013-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2024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241.3万吨左右,同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近年来产量和产值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其内销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内销量和内销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红茶内销量占茶叶总内销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14.30%提升至2024年的15.90%,反映出国内茶叶消费结构逐渐向红茶倾斜。从出口来看,自2022年起,我国

2025年10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