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牙膏工业发展阶段,两面针对芳草以及立白对蓝天六必治的收购。通过整合和竞争,本土牙膏企业呈现出新的特点:品牌意识、营销手段和管理理念日渐成熟;积极防御,坚守住最后一块阵地,并相机夺回部分原有市场;新进入牙膏生产行业的日化和药企发挥自有优势,避实就虚,获得迅猛增长。
第一阶段是有计划的发展阶段,即从解放初期到实行改革开放的1978年。本阶段我国的牙膏工业在中央领导的亲自指导和原轻工部的领导下,在牙膏行业科技交流协作组的协调和天津、上海和广州3个大的牙膏厂的大力支援下,牙膏行业逐步规范和大力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全国除宁夏和西藏外,均建立了牙膏生产企业,总数在40家左右,基本满足了我国人民当时的消费需要。这一时期牙膏销售市场基本没有竞争,主要实行定产包销和百货社分销。并形成了东有上海中华,南有广东广州,西有重庆四新,北有天津蓝天的格局。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牙膏行业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是群雄竞争的年代,国家实行工业产品自销后,国内品牌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并逐渐形成竞争阵势。竞争的结果,一是“孔雀东南飞”,牙膏企业大多转移到了我国东南的广东、浙江、江苏和上海一带;二是“国退民进”,即国营企业数量猛减,民营企业数量大增;三是规模加大,牙膏企业由原来的40家一跃增加到140家左右。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这期间,高露洁、宝洁、联合利华和好来化工等几家外资和合资企业强势进入中国,并收购或租用了中国的洁龈、中华和美加净等品牌,市场占有量迅速扩大至本世纪初,基本形成了在高端市场上的垄断性局面,国内许多著名国有品牌整体萎缩。与此同时,诸多民营企业迅速崛起,行业竞争空前激烈。惨烈的竞争,凸显了品牌的价值,并迫使企业逐步抛弃了同质低价的竞争手段和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开始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市场的细分化。好名牌、好产品、好形象成了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共识,同时也成为争夺市场份额的有力武器。
第四个阶段是本世纪的初期,本土企业开始进行收购和兼并,寻求新的突破。先后有美晨集团对杭州牙膏厂,奥奇丽集团对田七、三棵针和康齿灵,两面针对芳草以及立白对蓝天六必治的收购。通过整合和竞争,本土牙膏企业呈现出新的特点:品牌意识、营销手段和管理理念日渐成熟;积极防御,坚守住最后一块阵地,并相机夺回部分原有市场;新进入牙膏生产行业的日化和药企发挥自有优势,避实就虚,获得迅猛增长。
在这一阶段,众多企业开始注重品牌的打造、维护、传播和提升。2002年和2005年,分别有6家和9家企业品牌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冷酸灵、两面针和黑妹等少数企业还申办了驰名商标和免检产品,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积极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多种演出和电影、电视剧的赞助活动,以及广告宣传播出活动,全方位地推广和宣传自己的产品品牌,品牌价值大幅度提升。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牙膏市场现状观察及发展商机分析报告2013-2017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