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我国化妆品行业投融资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投融资情况

        随着化妆品行业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2015年化妆品行业融资次数达到高峰。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化妆品行业融资事件达59起;2016-2019年融资事件数量呈下降态势,2019年下降至41起。

2013-2019年我国化妆品行业融资事件数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融资金额来看,2019年我国化妆品行业总融资金额和平均单笔融资金额双双创历史新高,总融资金额达到138.16亿元,平均单笔融资金额达到3.37亿元,分别是2018年的2倍和3倍左右。

2013-2019我国化妆品投融资金额及平均单笔融资金额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资料显示,最令人瞩目的融资事件的主角是我国本土彩妆品牌“完美日记”,成立不足五年,完成了三轮融资,在最新一轮的融资中融资金额达到1亿美元,成为了我国首个本土彩妆“独角兽”企业。

2019-2020年我国化妆品行业重点投融资事件汇总情况

时间

被投资方

投资方

融资全领

2020.04

完美日记

厚朴基金、Tiger老虎基金(中国)、博裕资本

1亿美元

2020.04

POLYVOLY保利

嘉御基金(领投)、华映资本、青松基金等

数千万元

2020.03

斑敏痘

未透露

5000万元

2019.12

GirlCult

IDG资本

数千万元

2019.12

HEDONE

辰海资本

未透露

2019.09

完美日记

高瓴资本(领投),红杉资本中国、CMC资本(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未透露

2019.05

彩棠

PROYA珀莱雅、熊客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

未透露

2019.04

美丽修行

青松基金

1000万元

2019.04

高蒂雯Godiven

PreAngel

数百万元

2019.02

基础颜究院

拉芳投资

未透露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发展趋势

        (1)生物多肽护肤

        未来6~10年,以生物多肽护肤和现代高新科技相结合的新产品为开发热点。国外生物多肽护肤年销售额已超过160亿美元,并以每年30%~40%的速度递增。亚洲人对传统生物多肽护肤的接受程度较高,美容趋势也在改变。生物多肽护肤科技含量高、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方便,目前很多国外生物医学公司已经进入我国化妆品市场。我国化妆品行业相关企业应加大生物多肽护肤的研究力度,争取早日投入市场。

        (2)抗污染

近几年,为了抵抗汽车尾气、灰尘杂质、电脑辐射、外部毒素的入侵、工作压力、睡眠不足、生活不规律等,国内外许多化妆品公司开始着手研发抗污染、抗紧张类护肤品。

        (3)无添加护肤

        目前国内外对无添加并没有统一标准,导致化妆品市场上无添加护肤产品参差不齐,化妆品行业相关部门规定无添加护肤产品必须具备以下这4个主要特征:不添加有害人体(皮肤)的物质、不添加没有确切功效成分的物质、不添加纯度达不到要求的物质、不添加多余的辅助材料。我国需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要求相关产品必须根据以上4个特性生产,来改变我国本土产品在消费者心中形象。

        (4)绿色化妆品

        目前,“绿色化学”的概念已经开始被一些国内外化妆品公司所接受,开始着手开展这方面研究与实践。

        (5)90后将成为化妆品消费主力军

        目前化妆品市场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的消费族群90后将成为化妆品消费主导者。相对来讲,随着90后消费实力的提高,将带动行业市场进一步增长。(TJL)


          欲了解更多内容,请参阅我们的行业分析报告:
        《
2021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分析报告-市场现状调查与投资战略研究

        《2021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调研报告-产业竞争格局与未来动向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中国报告网专注于行业分析与产业研究,多年来持续追踪数千个细分行业,是业内领先的资深行业分析报告提供方,曾为数千家企业(包括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数十家国内五百强企业)提供了详实的行业分析报告,并获得了客户认可。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婴儿卫生用品:新生婴儿数量减少下市场规模有所收缩 宝洁、金佰利仍为行业龙头

婴儿卫生用品:新生婴儿数量减少下市场规模有所收缩 宝洁、金佰利仍为行业龙头

我国婴儿卫生用品开始发展于上世纪90年代,并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民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婴幼儿用品的健康、卫生和便捷性,这使得市场得到了较大发展。但进入2021年以来,受新生婴儿数量减少、行业竞争激烈等影响,我国婴儿卫生用品市场规模呈现连续下滑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16-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从1883人下

2025年03月22日
我国吸收性卫生用品行业:女性卫生用品占比最大 成人失禁用品为成长性最强赛道

我国吸收性卫生用品行业:女性卫生用品占比最大 成人失禁用品为成长性最强赛道

近几年来,受婴幼儿卫生用品市场拖累,我国吸收性卫生用品市场出现下滑放缓现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吸收性卫生用品市场规模达到1115.1亿元,较2021年同比下降2.4%。2023年我国吸收性卫生用品市场规模1160.4亿元,比2022年增长4.1%。其中婴儿卫生用品(纸尿裤)市场规模322.6亿元,较2022年下

2025年03月20日
我国化妆品行业供应分析:备案监管政策趋严 新品牌涌现推动代工市场规模扩大

我国化妆品行业供应分析:备案监管政策趋严 新品牌涌现推动代工市场规模扩大

化妆品行业内品牌端参与者众多,市场发展相对成熟,品牌商掌握化妆品的定价权,盈利水平在产业链中最高。近年来,我国化妆品行业备案监管政策趋严,而新品牌不断涌现推动代工行业市场规模扩大。

2025年03月08日
我国男士护肤品市场呈现蓬勃发展势头 洗面奶、面霜与精华成“三辆马车”带动高效增长

我国男士护肤品市场呈现蓬勃发展势头 洗面奶、面霜与精华成“三辆马车”带动高效增长

近年来,随着“颜值经济”与其衍生来的“他经济”逐渐席卷市场,“为悦己者容”已不再局限于女性,男性在美容护肤领域的消费力逐步显露。在过去一年间(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全网范围内的男士护肤品类整体交易额高达8亿元。如今,我国男士护肤市场已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规模保持不断增长趋势。

2025年03月06日
我国洗面奶行业:Z世代“精简护肤”倒逼产品创新 国产品牌已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我国洗面奶行业:Z世代“精简护肤”倒逼产品创新 国产品牌已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护肤及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肌肤健康的了解也不断深入,洗面奶作为日常必备清洁产品,依旧是消费者非常关心的焦点。目前,洗面奶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细分化的趋势。数据显示, 2023年我国洗面奶市场规模达到532亿元,在2019-2023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2.6%。

2025年03月05日
家清市场持续扩张 线上渠道中抖音引领增长 竞争卷向高端领域 行业格局或重塑

家清市场持续扩张 线上渠道中抖音引领增长 竞争卷向高端领域 行业格局或重塑

2024年我国家清行业TOP5中有四家为中国企业,其中立白、纳爱斯、蓝月亮、庄臣市占率为14.7%、11.8%、7.1%、5.9%,分别排名第一、二、四、五位。

2025年03月04日
洗涤用品市场以洗衣液、凝珠为主 行业整体国产化显著但个人护理类仍由外资主导

洗涤用品市场以洗衣液、凝珠为主 行业整体国产化显著但个人护理类仍由外资主导

我国洗涤用品市场国产化趋势明显,国产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但在沐浴露、洗发水等个人护理类产品市场中外资厂商仍处于较领先位置。未来,随着消费者对产品提出更高要求,我国洗涤用品将朝浓缩化、功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2025年01月23日
竞争升级 我国化妆品新原料备案量同比大增 本土企业创新活力与研发实力显著提升

竞争升级 我国化妆品新原料备案量同比大增 本土企业创新活力与研发实力显著提升

自2021年《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我国化妆品新原料备案热潮持续升温,国内化妆品原料正在强势崛起,越来越多的本土原料商、美妆品牌开始发力原料端,新原料备案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年增加,使得国内市场呈现出“竞赛升级”的大趋势,头部效应开始显现。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显示, 2024年,化妆品新原料备案

2025年01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