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美白及祛斑类化妆品市场现状,目前,市场上流通着品类繁多的美白、祛斑类化妆品。
1广告铺天盖地,误导消费者,增加消费者使用风险
目前,市场上流通着品类繁多的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电视广告、街头传单铺天盖地,在宣传过程中,常有鼓吹“3天美白,7天还你靓白肌肤”等夸张语句,有的甚至在产品说明书中宣称采用“法国配方”、“名贵植物精华”、“根治黄褐斑、妊辰斑、蝴蝶斑、肝斑”、“一次见效,有效率90%以上”等。这些宣传,每句话每个字都对消费者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消费者很容易听信这些宣传,而购买并使用这些化妆品。笔者在调查走访了延庆辖区的众多消费者后发现,有90%消费者都会听信这些宣传,不去考虑化妆品的优劣真伪,认为哪个能快速“美白、祛斑”哪个就有效,哪个暂时不过敏、不反弹哪个就是好产品。
2美容院、美容用品商店夸大宣传,高价兜售,以假劣产品欺诈消费者
一些美容院及美容用品商店利用消费者美白、祛斑的迫切心理,吹嘘在售化妆品功效,高价向消费者兜售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有的商家为了获取暴利,以极低的成本购进假劣产品,欺骗消费者。在延庆药监分局2009~2011年化妆品专项检查中,监管人员就发现不少小型美容美发店使用标签上未标注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却宣称具有美白、祛斑功效的产品,且这些假劣产品的价格每瓶均不低于150元。
3在化妆品中添加药物成分甚至汞、铅、砷等有毒有害物质
目前,一些不法厂家常在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添加汞、铅、砷、氢醌等化学成分及药物成分,以求提升美白祛斑效果。添加这些物质虽然对消斑美容有暂时的“立竿见影”效果,但是长时间、超剂量地使用必然会引起慢性中毒和其它严重不良后果,是损害消费者的健康最大隐患。
4化妆品生产厂商规避法律法规约束,产品质量风险由消费者买单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祛斑类化妆品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而具有美白功效的化妆品,却被归类在“一般化妆品”之列。即使美白同祛斑类化妆品的配方及作用成分相同,但是由于宣称的作用不同,也被分为了两类。厂家就是抓住了这个法律法规的漏洞,为了逃避特殊用途化妆品复杂的审批程序和管理程序,他们就用美白化妆品替代祛斑化妆品。没有了审批和危害性评价,致使这类化妆品的不良反应率持续增高。
行业分析报告《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态势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3-2017)》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