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政策干预 2014年中国化妆品或将进入修整期。在广东这一日化商会看来,美白类产品在化妆品中占到三分之一的市场,在专注于护肤类的化妆品企业中,比重非常大。特证管理范围扩大至美白产品,几乎将影响所有化妆品企业。
化妆品步入政策“大修”期
“从修改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备案新规,到美白类化妆品归入特证管理,及近期对化妆品生产G M P条例的征询等等,国家监管层给化妆品行业划出了一个又一个禁区。”广东一家日化企业就当前密集发布的化妆品新政如是指。
在该企业看来,化妆品是时尚行业,流行的时效性非常明显。目前,国家局在用药品管理的思路来规范化妆品行业,条例规定的行政审批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但在监管部门看来,加强对化妆品尤其是特殊用途化妆品的管控,尤为必要。国家食药监总局局长张勇27日在京举行的全国食药监系统会议上已公开表示,2014年将组织开展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修订。
此外,先知先觉的跨国公司已经在为正在到来的化妆品从严管控新政作相关应对,以兰蔻为例,该品牌日前就在华撤下了此前花巨资宣传的微整形系列,并冠以更加合乎中国法规的新名称重新上市。
美白产品影响全行业
“原来是非特殊化妆品变为特殊化妆品,即意味着非特证管理变为特证管理,而每一个特殊化妆品特证申报费用高达2万元。”广东日化商会一位相关负责人称,美白等化妆品纳入特证管理,是政策大修对行业的重大影响。
“在我们看来,市场能解决的问题就应该交由市场去解决。”该秘书长如是认为。
在广东这一日化商会看来,美白类产品在化妆品中占到三分之一的市场,在专注于护肤类的化妆品企业中,比重非常大。特证管理范围扩大至美白产品,几乎将影响所有化妆品企业。
“依照国内现有的化妆品法规,特殊用途的化妆品是不可以委托生产的,而很多化妆品企业一开始都是以OEM的方式进行市场开拓,若一旦扩大特殊化妆品监管的范围,即意味着很多产品将面临退出市场的风险。”亚洲PH PC咨询公司总经理谷俊亦如是指出政策大修对行业的影响。
南都记者昨日就此数度联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化妆品注册管理司和新闻处,不过,截至记者昨日截稿,均未能联系到上述部门的相关负责人。
而日化行业专家冯建军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则认为,近年来特殊用途化妆品出问题的情况比较多,化妆品政策大修,将有助于改变市场管理某种程度上的失措,让行业变得更加有法可依。
《中国眼影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4-2018)》由中国报告网眼影行业分析专家领衔撰写,主要分析了眼影行业的市场规模、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同时对眼影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趋势预测和专业的眼影行业数据分析,帮助客户评估眼影行业投资价值。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