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纸企供给收缩 需求端旺季效应叠加产业链补库存。 供给:主动收缩+被动淘汰,叠加事件催化。
参考《2016-2022年中国造纸行业运营现状调查及十三五投资定位分析报告》
供给:主动收缩+被动淘汰,叠加事件催化,大企业产能协同性好 主动收缩:龙头企业主动减少投资,小型企业缺乏经济效益主动退出。近几年造纸利润收窄,企业 ROE 从 10 年见顶后持续下滑,直到 15 年行业筑底弱复苏后逐渐好转,龙头企业倾向于减少投资和资金占用,调低纸机车速,纸种结构持续优化。部分小型纸企因接单能力不足、环保成本具有规模效应、小规模纸厂电和蒸汽外购成本高等因素主动退出。
被动淘汰:自然出清+政策加码,落后产能加速淘汰。“十二五”以来为了减少环境指标不达标造纸企业造成的污染,全国不断淘汰落后产能,效果初显,据统计,“十二五”期间(2011-2015 年)我国合计淘汰的造纸落后产能达到 3260 万吨,相对于 2015 年全国纸及纸板 10710 万吨产量,淘汰的产能约占 30.4%。目前造纸行业的企业单位数有 6839 家,CR10 约占 30%左右,前 100 位的纸企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 60%左右。政策加码为产能收缩助力,14-16 年东莞年产 20 万吨以下生产线全部淘汰,淘汰落后产能 530 万吨;浙江富阳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中型产能合并,合计减少纸企 100 余家。
G20/雾霾/环保督导等事件催化区域性产能抑制。G20 期间华东纸企停产减排,订单由江浙向山东和广东转移;16 年以来华北雾霾严重导致河北等地区纸企大面积停产;自 2016年 10 月 21 日起,环保部组织 10 个督察组对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 20 个省(市、区)落实环境执法监管重点工作情况进行督察,造纸行业亦为重点考察行业之一。 集中度高的纸种避免恶性竞争的协同性更好,纸价涨幅明显高于其他纸种。典型纸种包括铜版纸、白卡纸、箱板瓦楞纸,其中箱板瓦楞纸玖龙、理文、山鹰等龙头企业春节期间对纸机大规模检修,对保价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QLY)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