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3年中国日化品牌逐步站稳脚跟,未来将与外资品牌相抗衡。我国日化市场巨大,国外巨头都纷纷强势入驻,攫取巨大的市场空间。不过,随着日化业的竞争逐步激烈,民族品牌的强势崛起,外资品牌一枝独秀的景象不复存在。
在日化市场上,外资品牌一度称霸。日化用品销售区曾一度被众多洋品牌占据,不过,近期来,民族品牌开始逐步爆发,与此同时,外资日化品牌在华放缓了增速,很多外资巨头甚至酝酿推出中国市场。
中国报告网行业分析师指出:我国日化市场巨大,国外巨头都纷纷强势入驻,攫取巨大的市场空间。不过,随着日化业的竞争逐步激烈,民族品牌的强势崛起,外资品牌一枝独秀的景象不复存在。
我国日化产品市场曾一度被国外占据主场地位,很多民族品牌甚至被收购,,从欧莱雅收购小护士,到拜尔斯道夫收购丝宝、强生收购大宝,大部分中国本土日化品牌都已经被外资收购。但近期以来,形势有所转变。部分外资巨头在中国也面临着难过的日子。
2013年12月31日,已登陆中国37年的外资巨头露华浓无奈宣布退出中国市场。由于销售业绩下滑,在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地区出现负增长的现象,只能败走麦城。其在各大商场的专柜预计将在2014年2月份完成撤退收尾工作。其他巨头的业绩也有所下滑,相关数据显示,宝洁在中国牙膏市场的占有率从20.8%下降到19.7%。联合利华在中国牙膏市场的份额已从12%下降到9.9%。此外,多家日化企业也宣布裁员。如雅芳2013年12月高调宣布再缩减开支又裁员650人,联合利华也宣布在2014年底前裁员2000人,其中市场部将裁员超过800名,裁减幅度为12%。
部分外资巨头的不景气,是民族品牌奋发图强的好机会。相关企业应当加紧布局,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定位,布局三四线城市及广大的农村市场,与外资品牌抗衡。这段时间内,将是民族企业突围寻路、重获生机的重要时间。
中国报告网在《中国日化用品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4-2018)》中提到:我国日化市场上外资品牌已经不再一家独大,对于民族品牌而言,本土企业的国际化需要有国际化的设计、营销,也需要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企业应当对于自身的品牌有信心,更要让全球市场看到企业的品牌力量。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