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汽车产业企业规模效应仍不明显

中国报告网讯:

中国汽车市场市场专项调研及盈利空间预测报告(2012-2016)

中国汽车轴承市场行情动态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2-2016)

       导读:企业规模效应不明显。国际一般认为,汽车整车企业的经济规模在200万辆左右。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超过200万辆的仅有上汽、东风、一汽、长安等4家企业,70%左右的整车企业年产销量不足5万辆。2010年,在福布斯世界500强名单中,东风汽车、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分别位列第182名、223名和258名,整体实力虽然大幅提升,但与世界十大汽车集团对比,规模明显偏低。
      (一)规模竞争力

      1.产业规模实力较强。2001年以来,在消费需求增长拉动和产业支持政策推动下,我国汽车产量年均增长率超过了20%。2011年,实现汽车产销1841.9万辆和1850.5万辆,无论从单一年度还是历史年度都名列世界第一,产销量甚至超过排名第二、第三的日本和美国产量总和,占世界汽车产销总量的比重超过了1/5。2010年,我国汽车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4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3%,实现工业增加值9972亿元,占GDP的2.51%;汽车行业直接和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超过4000万人。经过多年发展,汽车产业与机械、钢铁、电子、石化、轻纺、有色等上游产业及金融、销售、服务等下游行业构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群关系,强化了产业规模实力。

      2.企业规模效应不明显。国际一般认为,汽车整车企业的经济规模在200万辆左右。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超过200万辆的仅有上汽、东风、一汽、长安等4家企业,70%左右的整车企业年产销量不足5万辆。2010年,在福布斯世界500强名单中,东风汽车、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分别位列第182名、223名和258名,整体实力虽然大幅提升,但与世界十大汽车集团对比,规模明显偏低。2010年,我国销量规模最大的上汽集团销售量仅有356万辆,相当于国外十大汽车集团销量排名第八位的本田,为世界销量第一的丰田销售量的42.28%。我国前十大汽车企业集团的2010年平均销售量为156万辆,仅为世界十大汽车企业集团516.2万辆的平均规模的1/3。

      (二)结构竞争力

      1.产业集中度偏低。产业组织结构“零、散、乱”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弊端。目前,我国拥有超过120家整车生产厂商,如果包括改装厂在内有六七百家,而多数发达国家的汽车产能集中在不超过5家汽车集团手中。从产量上看,2005年我国前3家、前8家企业的集中度分别为46.09%和78.63%,2010年分别提高到48.95%和81.03%,但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2009年,法国、意大利和美国几大公司的生产集中度分别达90%以上,德国达80%以上,日本达70%以上。世界六大汽车集团的年产量占全球汽车年总产量的80%以上,远远超过我国。

      2.合资企业主导汽车市场。2010年,包括整车和零部件在内的全部外资汽车制造企业销售产值占规模以上汽车企业的比重达到51%,在整车领域这一比重更高。由于比内资企业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外资汽车制造企业销售产值占规模以上汽车企业的比重达到了近65%,而且外资汽车企业主导市场的状况在近年来还有加剧的态势。

      (三)技术竞争力

      1.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较低。据《全球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排名》,在整车领域,我国只有东风、上汽和比亚迪等3家企业进入该排行榜,分列19位、21位和23位,其中,3家企业2009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9.64亿元、13.4亿元和10.4亿元,而位列榜首的丰田汽车一年研发费用为623.6亿元。同时,我国汽车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跨国公司存在较大差距。全球研发投入最靠前的26家整车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比重平均达到4%左右,而我国入围的3家企业中,比亚迪研发费用占比最高仅为2.9%,东风和上海汽车则分别仅为2.3%和1%。研发投入相对不足导致国内汽车企业原创技术和产品严重缺乏,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跟随发展的劣势地位。

      2.自主创新能力与跨国汽车企业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尽管国内整车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但仍明显滞后于国外整车企业。2007年~2010年,国内整车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从327件增长至836件,年均增长率达59.89%,远高于国外整车企业16.22%的年均增长率,但3年累计申请量仍然仅是国外整车企业的1/4;与跨国汽车企业比较,在国内汽车知识产权申请和授权中,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比例高,反映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比例较少,而跨国公司的专利大部分是发明专利,含金量比较高。2007年~2009年,国内整车企业的专利授权量是国外整车企业的1.19倍,国内整车企业所获专利中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仅占3.73%,而国外整车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比重则达到64.6%。

      (四)市场竞争力

      1.自主品牌影响力较弱。到2010年,我国共有14个企业生产自主品牌轿车,品种达60多个。2005年~2010年,自主品牌汽车国内市场占有率最低的是2006年,仅为25.7%,2010年达30.9%。相对占据主导地位的外资品牌,自主汽车品牌溢价能力依然较弱,长期在低端市场徘徊。目前,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售价在10万元以内的A级和紧凑型车系。据国外一份综合评价,我国汽车综合品牌评价得分远低于欧美及日韩等汽车强国,6个品牌的平均分值仅为152,最高的英国和德国品牌得分分别达到857和781。

      2.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强。2011年,我国汽车出口量突破80万辆,占总产量的4%。这一比重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然落后。数据显示,德国、日本和韩国汽车出口量占整个产量比重分别为75%、65%和50%,甚至发展中国家巴西这一比重也达到20%以上。2010年,我国汽车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为-3.6,反映了我国汽车产业整体贸易逆差,尤其是汽车整车和发动机领域,近年来始终存在着较大的贸易逆差,2010年贸易竞争力指数分别为-63.02和-45.55。

      (五)绩效竞争力

      1.生产效率较低。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05年~2010年,汽车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22.9%,2010年达到人均4.53万美元。但这一指标仍然只相当于美国的34.98%,日本的30%左右。生产率低下直接制约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2.内资企业盈利水平不高。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值利润率为7.57%,高于内资企业5.21个百分点;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的获利能力进一步增强,达到12.13%,高于内资企业5.1个百分点。外资企业的产值税收率也高于内资企业,2005年、2010年的产值税收率分别为6.52%和7.54%,而内资企业则仅为4.79%和4.32%。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重卡销量回升 新能源车型渗透率突破20% 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我国重卡销量回升 新能源车型渗透率突破20% 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2020-2025年上半年,我国重卡市场销量波动调整,但新能源重卡销量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渗透率突破20%。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重卡市场呈现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近年来“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日益凸显,市场份额持续向头部企业集聚。中国重汽持续巩固其行业龙头地位,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23.64%稳步提升至2025年上

2025年07月25日
新能源牵引车热度持续攀升 渗透率突破30% 呈现 市场呈“你追我赶”激烈竞争态势

新能源牵引车热度持续攀升 渗透率突破30% 呈现 市场呈“你追我赶”激烈竞争态势

受多重因素推动,近年来我国新能源牵引车市场发展势头迅猛,2020-2024年实现198.8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进入2025年后,其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仅1-6月累计销量就突破5.85万辆,超越2024年全年销量。与此同时,其渗透率不断攀升,2025年上半年突破30%。从细分市场来看,纯电动牵引车持续领跑市场,2025年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中卡出口需求旺盛 新能源化步伐慢 行业集中度渐下降 一汽解放份额领先

我国中卡出口需求旺盛 新能源化步伐慢 行业集中度渐下降 一汽解放份额领先

2022年我国中卡销量大幅下降,但自2023年起强劲回升,2024年同比增长19.14%至12.76万辆;但在2025年上半年,其销量又出现下滑。从出口来看,我国中卡出口总体呈现强劲增长态势,2020-2024年出口量实现24.1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进入2025年,其出口需求依旧旺盛,1-5月出口量较2024年同期大

2025年07月18日
我国全地形车企业正在群体性崛起 外销火热、内销待释放 春风动力为“领头羊”

我国全地形车企业正在群体性崛起 外销火热、内销待释放 春风动力为“领头羊”

从全球全地形车行业的发展史来看,曾经市场一度是美/日企业的竞争史,不过当下中国企业正后来居上成为行业新势力。纵观2018-2023年的市场格局演变,全球全地形车市场呈现出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

2025年07月17日
汽车电机铁芯行业:新能源车多电机趋势带来广阔空间 竞争格局将由分散走向集中

汽车电机铁芯行业:新能源车多电机趋势带来广阔空间 竞争格局将由分散走向集中

电机铁芯是维持电机生命和正常运转的关键,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中成本占比较高,达30%。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驱动电机进入发展快车道,带动汽车电机铁芯需求增长。随着多电机成新能源汽车重要发展趋势,汽车电机铁芯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增长空间。

2025年07月17日
我国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突破14% 行业呈“双龙头”格局 中尾部企业竞争态势胶着

我国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突破14% 行业呈“双龙头”格局 中尾部企业竞争态势胶着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环卫车行业快速发展,销量从2020年的3629辆跃升至2024年的9709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89%。进入2025年后,这一增长势头更加强劲,1-5月累计销量已达4697辆,较2023年同期大幅增长超过70%。与此同时,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也不断攀升,由2020年的3.18%快速提升至2025年1

2025年07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