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汽车智能化渐行渐近 国内短板有待补齐

  导读:伴随互联网技术对汽车行业的渗透不断深入,汽车智能化被业内认为是未来汽车重要的技术发展趋势之一。目前,作为汽车智能化重要领域的辅助驾驶技术和半自动驾驶技术在国外已经得到应用,并成为提升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比之下,我国汽车智能化进程仍不尽如人意。

  伴随互联网技术对汽车行业的渗透不断深入,汽车智能化被业内认为是未来汽车重要的技术发展趋势之一。目前,作为汽车智能化重要领域的辅助驾驶技术和半自动驾驶技术在国外已经得到应用,并成为提升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比之下,我国汽车智能化进程仍不尽如人意。

 

  在近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山东省即墨市汽车行业协会举办的中国汽车智能化峰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面对全球汽车智能化大潮的到来,我国应奋起直追,通过多方密切合作推动我国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进程。

 

  渐行渐近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认为,全球汽车行业已经处在产业升级、产品变革和市场结构调整的快速通道之中。传统汽车企业与互联网技术在创新中融合、在合作中共赢,无疑是一条看得见的突破路径。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汽车智能化不仅有效拓展了汽车的基本功能,而且会极大提高汽车的使用效率、降低社会综合成本,十分切合年轻消费者的喜好,无疑会成为下一轮技术和产业升级的主旋律。”王侠表示,汽车智能化将改变整个汽车产业生态。与传统技术创新不同的是,汽车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改变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是整个汽车产业链,或者整个汽车产业生态。从产品形态来看,汽车智能化不仅体现在一般性能和功能上的改善,而是将汽车从一个运输工具变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移动终端。在一辆智能互联汽车里,消费者可以工作、娱乐甚至消费。

 

  “近年来,汽车智能化己成为全球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很多发达国家都将其纳入到各自重点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当中。”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表示,汽车智能化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信、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

 

  在贾新光看来,智能化汽车第一要有一套导航信息资料库,存有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城市道路以及餐饮、旅馆、加油站、景点、停车场等各种服务设施的信息资料;第二,拥有GPS定位系统,利用该系统精确定位车辆所在的位置,可与道路资料库中的数据相比较,确定以后的行驶方向。第三,智能化汽车需要拥有道路状况信息系统,由交通管理中心提供实时的前方道路状况信息,如堵车、事故等,必要时及时改变行驶路线。第四,智能化汽车需要具备车辆防碰系统,包括探测雷达、信息处理系统、驾驶控制系统,控制与其他车辆的距离,在探测到障碍物时及时减速或刹车,并把信息传给指挥中心和其他车辆。第五,智能化汽车需要拥有紧急报警系统,如果出现事故,自动报告指挥中心进行救援;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汽车与指挥中心的联络;自动驾驶系统,用于控制汽车的点火、改变速度和转向等。

 

  “发展智能汽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李克强认为,汽车智能化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完全无人驾驶,初级阶段就是目前已经实现的导航、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和车道偏离预警等驾驶辅助系统。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杨琪表示:“汽车智能化有助于缓解目前交通安全、拥堵和污染等问题。如果智能交通实现,很多人会选择用租赁或租赁车+大容量公交车的方式出行,可节约80%-90%停车用地。”

 

  据了解,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此前发布的“展望2025决定未来经济12大颠覆技术报告”中将智能汽车排名第6位。该报告预测,在2025年智能汽车的潜在经济影响为2000亿至1.9万亿美元,并且智能汽车对于减少交通事故、节约能源和缓解环境压力具有积极作用。

 

  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虽然我国发展汽车智能化的基础已初步具备,但短板仍十分明显。

 

  “一些关键共性技术没有统一标准,阻碍了我国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与配套设施的建设。”在朱宏任看来,技术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缺乏全局性的政策和完善的标准体系制约了我国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健康发展。“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方向目标基本清晰,但具体实现路径仍在探索;汽车智能化技术积累严重不足,关键技术研发滞后;社会各方力量分散,没有形成汽车智能化协同发展的环境。”朱宏任坦言,“目前我国缺乏全局性的政策和完善的标准体系,特别是对于智能驾驶系统、传感系统、车载终端等。标准的不统一使得我国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自动驾驶及自动化辅助驾驶技术发展遇到很多问题和障碍。”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新表示,传统意义上,相关企业的标准如果在行业中达成共识,行业标准进一步升级成国家标准。但在一个新技术大变革时期,依靠行业企业自发地制定一些标准并不现实,需要国家牵头来制定。

 

  对此,杨琪表示,汽车智能化的相关国际标准包括智能运输、地理信息、汽车等。一个标准的制定往往需要3-5年的时间。“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专用短程通信》系列标准,包括总体技术要求、媒体访问控制层和物理层规范、网络层和应用层规范以及设备应用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护国内的产业和投资。另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包括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倒车安全服务、以及换道决策辅助系统、运行危险报警系统。”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杨琪也坦言,虽然我国制定了相关标准,但由于国内相关的研发和生产企业比较弱,我国汽车智能化领域多采用欧美及日本的相关标准。“希望越来越多国内的企业加入到我国汽车智能化标准制定行列中,希望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诞生。”杨琪表示。

 

  多方形成合力为上策

 

  朱宏任认为,确定路线、明确目标、加强核心技术研发等多个方面是加快我国汽车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第一,要加快汽车智能化战略和发展路线的研究制定。朱宏任表示,我国可充分地吸取国际上汽车智能化发展的经验和已经取得的理论及实践成果,然后提出我国的汽车智能化发展战略,并且进一步明确目标与主要任务。

 

  第二,我国应加快制定与汽车智能化发展相配套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使之可与汽车智能化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相辅相成,并实现协同发展。朱宏任表示,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单靠制造领域远远不够,应形成制造领域和交通领域,也包括交通管理领域的充分沟通、结合。

 

  第三,要多方合作加快智能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及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尤其是关键零部件方面,必须要有所突破,才能推动我国汽车自动驾驶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发展。

 

  第四,要加快推动实施智能汽车试点示范运行项目。今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浙江省政府已经签订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合作框架协议》。对此,朱宏任认为,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推动、共同投入情况下,我国汽车智能化技术发展将会稳步向前推进。

 

  对此,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也认为,政府要抢占制高点,必须在法律法规、交通配套设施等方面配合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在国家层面识别核心技术领域指导和加大对汽车智能化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制定技术路线,引领技术方向。在行业层面,要制定中长期汽车智能化发展规划,建立汽车智能化产业联盟,构建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路径。整车企业要加强对汽车智能化前瞻性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汽车智能化技术的人才储备,同时还要加强与互联网企业、IT企业等方面的联合,突破行业发展的瓶颈,寻求实力强且可信赖的战略合作伙伴,加强交流合作,真正实现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加快汽车智能化关键技术的突破。

  相关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汽车智能化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五年市场商机分析报告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投放量超七百万辆!我国共享电单车行业价格持续上涨 氢能、无人驾驶受市场关注

投放量超七百万辆!我国共享电单车行业价格持续上涨 氢能、无人驾驶受市场关注

共享电单车是便捷、高效、安全的出行方式,对用户和社会具有双重价值,市场投放量已经超过百万辆。不过,由于共享电单车属于重资产模式,导致企业盈利困难,如青桔单车2023年单车业务所在版块的净利润亏损仍超过50亿元。因此,近几年,我国共享电单车价格持续上涨,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企业开始寻找其他盈利点。而随着产业持续降本、规模

2025年06月28日
座舱监测系统行业渗透率有望提升 DMS市场本土厂商有绝对优势 OMS毫米波雷达前景广

座舱监测系统行业渗透率有望提升 DMS市场本土厂商有绝对优势 OMS毫米波雷达前景广

座舱监控系统包含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和乘客监控系统(OMS)。视觉算法的高技术要求,决定了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市场高且苛刻的准入门槛,我国DMS市场为极高寡占型,其中本土厂商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与DMS相比,OMS更多服务于用户体验升级,商用价值体现在个性化服务和增值功能,因此OMS 依赖车企对座舱“第三空间”的

2025年06月19日
我国电动摩托车行业初现复苏迹象 市场高度集中 多家企业扬帆出海

我国电动摩托车行业初现复苏迹象 市场高度集中 多家企业扬帆出海

2023-2024年我国电动摩托车产量和销量快速回落,但在2025年1-5月初现复苏迹象,产量和销量均出现回升。目前市场高度集中,形成雅迪领衔的“一超多强”格局。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海外新兴市场电动化转型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多家电动摩托车企业扬帆出海,通过采用海外建厂、建立销售网络等方式,积极开拓国

2025年06月19日
气源成本下行 我国LNG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 政策支持性显著

气源成本下行 我国LNG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 政策支持性显著

在顺价改革继续推进与气源成本下行、液化石油气产量稳定增长以及政策暖风频吹的趋势下,我国LNG汽车行业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容,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58.82亿元。

2025年06月18日
我国LNG重卡行业销量强劲增长且渗透率已接近30% 市场企业高度集中

我国LNG重卡行业销量强劲增长且渗透率已接近30% 市场企业高度集中

2023年我国LNG重卡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年销量达到15.2万辆,同比暴涨310.81%;进入2024年,市场持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年销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7.8万辆,同比增长17.11%。同时在2024年其渗透率激增至29.6%,较2023年提升12.90个百分点。预计2025年我国LNG重卡市场将保持良好发展

2025年06月16日
我国新能源硬派越野车行业分析:销量同比增长超300% 电动四驱类车型或成主流

我国新能源硬派越野车行业分析:销量同比增长超300% 电动四驱类车型或成主流

近年来,在消费需求升级、政策与技术双重推动下,我国新能源硬派越野汽车行业销量迎来爆发。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硬派越野汽车行业销量达到17万辆,同比增长309%,市场渗透率为47%,同比增长29%,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025年06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