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14年7月中国汽车工业规模以上重点企业运营情况

        导读:14年7月中国汽车工业规模以上重点企业运营情况,1—7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产销率为98.40%,同比下降0.54个百分点,低于1—6月0.33今百分点。

        参考《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市场深度分析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14-2018)

        据2014年1—7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显示,重点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不同程度增长,增幅与1—6月相比,均有回落。具体情况如下:

        一、产出指标保持稳步增长,增幅呈不同程度回落。1—7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041.03亿元,同比增长18.42%,增幅比1—6月回落1.87个百分点,增长额为628.47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766.76亿元,同比增长13.56%,增幅比1—6月回落0.47个百分点,增长额为1882.42亿元;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5514.60亿元,同比增长12.94%,增幅比1—6月回落0.45个百分点,增长额为1777.99亿元。

        1—7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产销率为98.40%,同比下降0.54个百分点,低于1—6月0.33今百分点。

        二、营业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增幅略有回落。1—7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7650.60亿元,同比增长13.21%,增幅比1—6月回落0.09个百分点,增长额为2060.03亿元。

        从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的具体情况看,多数企业营业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在17家重点企业(集团)中,12家企业营业收入高于上年同期(其中有一家企业由1—6月负增长变为正增长),5家企业营业收入低于上年同期。

        1—7月,营业收入排名前5位的企业依次为: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公司、北汽集团和中国长安。从前5家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情况来看,5家企业营业收入均高于上年同期,其中:中国长安营业收入增长率在前5家企业中保持高速增长,增幅比1—6月虽有回落,但仍超过40%;一汽集团、东风公司、上汽集团和北汽集团增长率在9%一16%之间。增幅与1—6月相比,上述5家企业的增长率均有回落,但回落的幅度不大,均在1个百分点以下。

        从其余12家企业营业收入来看,华晨集团、广汽集团、中国重汽、奇瑞汽车、宇通集团、庆铃汽车和陕汽集团营业收入高于上年同期,其中:华晨集团和陕汽集团的增长率较高,超过15%;中国重汽增长率超过10%;广汽集团、宇通集团、奇瑞汽车和庆铃汽车营业收入增长率在10%以内。增幅与1—6月相比,华晨集团、中国重汽和庆铃汽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提高的幅度在5.50个百分点以内;广汽集团、宇通集团和陕汽集团均呈不同程度回落,回落幅度在4.50个百分点以下;奇瑞汽车由1—6月负增长转为正增长。江汽集团、吉利控股、东南汽车、金龙集团和比亚迪汽车营业收入均低于上年同期,降幅同1—6月相比,江汽集团、金龙集团和比亚迪汽车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吉利控股和东南汽车呈小幅扩大。

        三、利润、利税总额保持不同增长,增幅均有所回落。1—7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101.11亿元,同比增长18.95%,增幅比1—6月回落1.22个百分点,增长额为334.70亿元。累计实现利税总额为3265.35亿元,同比增长14.75%,增幅比1—6月回落0.21个百分点,增长额为419.75亿元,其中:营业税金及附加为616.25亿元,同比增长10.58%,增幅比1—6月回落0.28个百分点,增长额为58.94亿元;应交增值税为548.00亿元,同比增长5.00%,增幅比1—6月回落2.82个百分点,增长额为26.10亿元。从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实现利润总额的具体情况看,1—7月,在17家重点企业(集团)中,有12家企业利润总额高于上年同期(其中:有1家企业由1—6月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利润总额为2084.39亿元;3家企业利润总额为负增长,利润总额为20.82亿元;2家企业亏损,亏损额为4.10亿元,亏损额与1—6月相比,均有不同增加。

        四、应收账款、产成品库存资金增幅上升。7月末,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应收账款为2288.11亿元,同比增长19.69%,增加资金占用376.37亿元,增幅比6月末上升0.15个百分点。7月末,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产成品库存资金为939.94亿元,同比增长26.98%,增加资金占用199.69亿元,增幅比6月末上升3.58个百分点。

        7月末,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应收账款、产成品库存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为23.38%,比6月末上升0.3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1.85个百分点。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能源牵引车热度持续攀升 渗透率突破30% 呈现 市场呈“你追我赶”激烈竞争态势

新能源牵引车热度持续攀升 渗透率突破30% 呈现 市场呈“你追我赶”激烈竞争态势

受多重因素推动,近年来我国新能源牵引车市场发展势头迅猛,2020-2024年实现198.8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进入2025年后,其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仅1-6月累计销量就突破5.85万辆,超越2024年全年销量。与此同时,其渗透率不断攀升,2025年上半年突破30%。从细分市场来看,纯电动牵引车持续领跑市场,2025年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中卡出口需求旺盛 新能源化步伐慢 行业集中度渐下降 一汽解放份额领先

我国中卡出口需求旺盛 新能源化步伐慢 行业集中度渐下降 一汽解放份额领先

2022年我国中卡销量大幅下降,但自2023年起强劲回升,2024年同比增长19.14%至12.76万辆;但在2025年上半年,其销量又出现下滑。从出口来看,我国中卡出口总体呈现强劲增长态势,2020-2024年出口量实现24.1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进入2025年,其出口需求依旧旺盛,1-5月出口量较2024年同期大

2025年07月18日
我国全地形车企业正在群体性崛起 外销火热、内销待释放 春风动力为“领头羊”

我国全地形车企业正在群体性崛起 外销火热、内销待释放 春风动力为“领头羊”

从全球全地形车行业的发展史来看,曾经市场一度是美/日企业的竞争史,不过当下中国企业正后来居上成为行业新势力。纵观2018-2023年的市场格局演变,全球全地形车市场呈现出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

2025年07月17日
汽车电机铁芯行业:新能源车多电机趋势带来广阔空间 竞争格局将由分散走向集中

汽车电机铁芯行业:新能源车多电机趋势带来广阔空间 竞争格局将由分散走向集中

电机铁芯是维持电机生命和正常运转的关键,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中成本占比较高,达30%。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驱动电机进入发展快车道,带动汽车电机铁芯需求增长。随着多电机成新能源汽车重要发展趋势,汽车电机铁芯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增长空间。

2025年07月17日
我国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突破14% 行业呈“双龙头”格局 中尾部企业竞争态势胶着

我国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突破14% 行业呈“双龙头”格局 中尾部企业竞争态势胶着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环卫车行业快速发展,销量从2020年的3629辆跃升至2024年的9709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89%。进入2025年后,这一增长势头更加强劲,1-5月累计销量已达4697辆,较2023年同期大幅增长超过70%。与此同时,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也不断攀升,由2020年的3.18%快速提升至2025年1

2025年07月15日
高阶智驾渗透下全球车载摄像头模组行业持续扩张 海外厂商占主导 中国企业正崛起

高阶智驾渗透下全球车载摄像头模组行业持续扩张 海外厂商占主导 中国企业正崛起

在技术升级与市场普及的双轮驱动下,高阶智驾渗透率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车载摄像头模组市场需求随之快速增多。根据预测,2022-2030年,L2+(城区NOA)渗透率将由0.8%提升至25%,L2+(高速NOA)渗透率将由0.8%提升至55%。

2025年07月10日
地方政策与DeepSeek驱动我国智能驾驶正迈向高阶市场 未来有望标配在15万左右车型

地方政策与DeepSeek驱动我国智能驾驶正迈向高阶市场 未来有望标配在15万左右车型

智能驾驶是指汽车通过搭载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通讯模块等设备,实现协助驾驶员对车辆的操控,甚至完全代替驾驶员实现无人驾驶的功能。智能驾驶是人工智能革命和新能源革命的集大成者,是下一个万亿级大赛道。当下,智驾技术正逐渐成为中国日常交通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乘用车自动驾驶的渗透率超五成,乘用

2025年07月07日
投放量超七百万辆!我国共享电单车行业价格持续上涨 氢能、无人驾驶受市场关注

投放量超七百万辆!我国共享电单车行业价格持续上涨 氢能、无人驾驶受市场关注

共享电单车是便捷、高效、安全的出行方式,对用户和社会具有双重价值,市场投放量已经超过百万辆。不过,由于共享电单车属于重资产模式,导致企业盈利困难,如青桔单车2023年单车业务所在版块的净利润亏损仍超过50亿元。因此,近几年,我国共享电单车价格持续上涨,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企业开始寻找其他盈利点。而随着产业持续降本、规模

2025年06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