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前5月我国汽车产销继续下降 新能源汽车表现仍出色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现状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我国汽车产量环比有所下降,销量略微增长;今年前5个月,我国汽车产销继续下降。
 

 
  虽然国内车市整体形势依然严峻,但中汽协方面却认为“销量有所下降符合全年发展规律”,并表示“并不影响对今年全年产销量5%增速的预测”。同时,“对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很有信心,在车市整体走低的情况下,并不会调整年初预定销售80万辆的目标。”

  增速继续趋缓

  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我国汽车产量比上月略降,销量微增;比上年同期产量微增,销量略降: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8.7万辆和209.6万辆,产量比上月下降2.4%,销量比上月增长0.6%;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量增长0.7%,销量下降0.1%。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74.8万辆和175.1万辆,产量比上月下降2%,销量比上月增长1.7%,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8%和2.6%,分别低于汽车总体2.5个百分点,成为影响汽车增长的重要因素。

  对此,中汽协秘书长助理陈士华认为,5月份产销数据的小幅下滑处于正常的预测范畴。“国内车市季节性比较明显,3月、4月、9月、10月份会有高峰,5、6月份会有小幅下降,8、9月份会有所上升,年底11、12月又会出现高峰。”

  虽然中汽协表现淡定,但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却坦言:“以目前车市的走势来看,大部分汽车企业的半年销售任务恐难达成。”

  “虽然近期宏观经济环境较好,经济指标表现良好,但是居民投资消费复杂,资金大量流入股市和楼市,从而影响了车市消费回暖。而这样的形势或将持续一段时间,未来数月国内车市增长压力仍然巨大。”崔东树说。

  与5月的疲软相似,今年前5个月国内车市整体表现也是差强人意:1-5月份,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35.8万辆和1118.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5%和3.7%,增速低于上年同期1.3和3.3个百分点。销量累计增速比1-4月份继续回落。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963.8万辆和942.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1%和1.5%,低于汽车总体1.4和2.2个百分点。

  从乘用车四类车型产销情况来看,比上年同期,除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产销保持增长外,轿车、多用途汽车(MPV)、交叉型乘用车产销继续呈现下降。其中,轿车产销分别下降2%和3%,MPV产销分别下降为13.9%和17.8%;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下降34.1%和25.7%。

  “今年前5个月,汽车累计销量增速低于5%,主要是因为去年车市的透支,以及今年开始实施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的退坡。此外,去年同期汽车行业发展较好、基数较高,相比之下,今年车市表现欠佳。”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表示,综合前5个月的数据看,国内车市总体处于正常发展区间,中汽协暂时不会调整对今年总体产销量的预测(增幅5%左右)。

  对于车市走向,崔东树表示:“6月天气转热和进入考试季,乘用车市场也进入下行期。去年6月国内车市开始超预期增长,未来几个月国内车市增长的基数压力持续增大。与此同时,楼市火爆和股市低迷对车市的影响仍在延续,车市增长压力巨大。”

  新能源汽车产销开始放量

  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1万辆和4.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8.2%和28.4%。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4万辆和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5%和49%;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0.8万辆,销售0.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9.3%和28.3%。

  “今年5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近3成,主要是因为纯电动车型开始爆发。”在许海东看来,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属于正常区间。“新能源汽车1-2月份走低,3-4月份属于逐渐恢复的状态,5月份开始上量,与去年同期表现相同。”

  对此,崔东树表示赞同。他表示:“以新能源乘用车为例,今年一季度延续月递增1.1万辆的加速上升态势,而4月份销量环比增长放缓到0.17万辆,5月份环比增量达到0.9万辆,体现了政策和市场逐步回归正常后,产销逐步走强的特征,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可期待的较快增长。”

  1-5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7万辆和13.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7%和7.8%。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2万辆和11.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2.8%和20.7%;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万辆和2.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2.0%和27.6%。

  “中汽协对今年的新能源汽车业市场很有信心,在车市整体走低的情况下,并不会调整年初预定的新能源汽车销售80万辆的目标。”许海东说。

  虽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看好,但崔东树也坦言,乐观背后压力巨大。“一方面要巩固并提升纯电动汽车销售,另一方面要制止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继续下滑。而插电式混动下滑的直接原因,在于价格偏高、补贴却减少,处于纯电动与普通油电混动的双面夹击之中。统计显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的私车市场的70%集中在北、上、广、深、津、杭等限购城市,而免费牌照和不限行优惠是拉动这些城市私人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重要‘动力’。”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电动重卡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市场竞争格局尚未完全定型

我国电动重卡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市场竞争格局尚未完全定型

近年来我国电动重卡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和渗透率不断上升,但行业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市场仍是一片极具潜力的“蓝海”。当前,我国电动重卡市场由传统重卡及工程机械企业主导,同时涵盖跨界与新势力等多类竞争者。2021年以来,其头部企业格局历经多轮洗牌,目前市场竞争格局尚未完全定型。不过近3年来其集中度正逐渐提升,CR4由20

2025年04月07日
全球轮胎硫化机行业市场稳增 中国主导地位突出 电加热渗透率有望提升

全球轮胎硫化机行业市场稳增 中国主导地位突出 电加热渗透率有望提升

随着全球轮胎行业增长,硫化机市场规模稳中有升。轮胎硫化机行业需求呈现全球化特征,其中中国主导地位突出。主流硫化机中,蒸汽加热硫化机数量逐渐减少,导热油加热硫化机应用于中高端领域,电加热硫化机渗透率有望提升。全球轮胎硫化机行业高度分散,龙头企业有望通过持续渗透与并购整合,快速提升市占率并强化话语权。

2025年04月03日
轮毂轴承行业:第三代成主流 汽车整车价格下降 市场份额将不断向国内厂商集中

轮毂轴承行业:第三代成主流 汽车整车价格下降 市场份额将不断向国内厂商集中

近年来,我国轮毂轴承行业快速增长,成为全球主要市场之一。从细分市场看,我国轮毂轴承市场中后装市场占比较大,随着汽车市场持续增长、高品质轮毂轴承需求增多以及轮毂轴承性能和耐用性提升,前装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轮毂轴承装配技术迭代,受益汽车行业四化趋势,第三代成市场主流。近年来国内厂商快速崛起,产品各方面与海外差距不断缩小,

2025年03月15日
我国车用轴承行业:新能源车渗透下电机轴承放量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市场结构待优化

我国车用轴承行业:新能源车渗透下电机轴承放量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市场结构待优化

汽车是轴承最大的下游市场,车用轴承占比远超其他轴承,在轴承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车用轴承市场与汽车产业发展高度相关,2021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逐渐复苏,汽车产销量回升,刺激主机轴承市场。随着我国新能源持续渗透率,新能源车用电机轴承将持续放量。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微卡销量整体下滑但新能源微卡增长强劲 上汽五菱为行业领头羊

我国微卡销量整体下滑但新能源微卡增长强劲 上汽五菱为行业领头羊

近年来,受市场需求疲软影响,我国微卡销量呈现整体下滑态势,2024年同比下降30.64%。虽然微卡销量整体下滑,但新能源微卡这个细分市场逆势增长,销量快速上升。同时其渗透率不断提升,销量在微卡市场中的占比由2020年的0.56%上升至2024年的10.67%。目前,我国新能源微卡渗透率仍然偏低,市场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2025年03月12日
车龄爬升及智能电动汽车渗透 我国汽车后市场迎机遇 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车龄爬升及智能电动汽车渗透 我国汽车后市场迎机遇 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保有国,2023年汽车保有量达3.4亿辆,超过美国的2.8 亿辆、欧洲的2.5 亿辆。202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进一步增长至3.53亿辆,增速为3.53%,汽车后市场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2025年03月11日
我国客车行业发展现状:产销及出口量均上升 长安汽车市场份额领先

我国客车行业发展现状:产销及出口量均上升 长安汽车市场份额领先

在长途、旅游市场复苏以及客车报废更新等利好政策加持下,自2023年起,我国客车产量和销量逐渐上升。同时自2022年起我国客车出口量也在逐年增长。目前,轻型客车为我国客车市场中的主流产品,2024年销量占比超过75%。此外,我国客车行业集中度较高,近3年CR6均在70%以上。其中,长安汽车的客车市场份额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

2025年02月28日
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总销量、出口量均上升 但渗透率偏低 未来行业仍是一片蓝海

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总销量、出口量均上升 但渗透率偏低 未来行业仍是一片蓝海

近年来,随着产品性能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以及政策推动,新能源商用车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总销量和国内销量不断攀升;同时其渗透率和出口销量也在持续增长。不过,与新能源乘用车超过40%的渗透率相比,目前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率总体偏低,未来仍是一片蓝海。从竞争来看,我国新能源商用车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其

2025年02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