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3年我国轿车市场行业产业政策的建议

中国报告网(ww.chinabaogao.com)讯:

      导读:1、项目审批制国家规定规模以上项目必须经计委、经贸委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批准才能取得银行的贷款和散件的进口许可证。

      轿车工业作为汽车工业的主体,在汽车工业尤其是经济大国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我国轿车工业起步很晚,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才受到政府的重视,由此有了较为清晰的发展规划。如在 1986 年出台的《发展轿车工业,促进经济振兴》报告中,明确了轿车工业的带动作用; 1987 年首次提出了中国小轿车的发展战略,初步确立了“三个企业、三种车型”的产业布局,并依此对其他企业的进入予以限制乃至禁止;1994 年发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又强化了“三大三小”的产业组织结构目标,地方政府和一些行业管理部门权力逐渐扩大,轿车工业受关税保护,利润丰厚的背景下,进入管制就成为一种必然。

      我国的轿车工业具有资金密集、建设周期长、协作配套难度大以及关键技术和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等特点,国家对该产业的进入主要使用以下四种方式:

      1. 项目审批制国家规定规模以上项目必须经计委、经贸委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批准才能取得银行的贷款和散件的进口许可证。

      2. 生产许可证制国家主管部门( 汽车工业总公司) 以发布目录的方式进行企业进入资格管理,要进入目录除必须经过计委或经贸委的同意外,还须在产品检测、公安、环保等部门的监督下进行试产并得到认可。

      3. 产品型号的限制由于没有相应的开发能力,中国的轿车生产在当时只能以技术或资金合作的方式引进国外企业的产品。为限制进入,国家规定同一车型在国内只能建立一家合资、合作企业; 国内企业只能从一家外国公司引进一个车型,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外国企业的间接进入,也使国内一些具有能力的企业很难进入轿车工业。

      4. 产业组织目标国家曾多次明令禁止新的轿车项目的申报和审批,以维护当时已经初步形成的三寡头垄断结构。

      上述四点的本质在于用较短时间实现所设想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参照系就是发达国家已经形成的组织结构,尤其是借鉴了日本和韩国发展轿车工业的成功经验和管制模式,但忽视了产业起步阶段初始条件的巨大差异,以及当时中国整个经济管理体制从集中到分散快速转化这一背景。

      相反,严格进入造成的超额利润,成为不同地区和诸多部门争相谋求进入该产业的动力,加之管制权力的双重配置,进入管制在实施后的一段时间里就不断被突破。

      政府对轿车产品价格管制的初衷,并不是为了配合产业政策的执行,双轨制所导致的市场秩序的混乱和税收资源的流失,迫使管理部门在1988 年构建了全国统一定价的机制。但是,由于采用成本加成的定价方式,定价者本身又是行业的主管部门和产品的提供者,从生产者利益最大化出发索取垄断价格就成为一种必然。例如,当时核定的桑塔纳普通型号的工厂成本为 104 000元,出厂价为 114 000 元,而附加四项税费后确定的全国统一销售价达到了 173 820 元; 而同期国外同类产品按当时汇率折算不到 70 000 元。这种所谓的价格限制,在当时的定价机制下,只能发挥抑制需求的作用。轿车的消费集中在政府、企业与城市出租车服务三个领域,他们的支出可以转嫁出去,轿车更多的是一种“投资品”。虽然生产与需求在价格管制期间也呈现出大幅增长的势态,但只经过较短时间,在 1996—1999 年就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原因在于价格管制抑制了家庭和个人对轿车的需求。

      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跨越了 300 万辆、400万辆和 500 万辆的规模,到 2005 年产销突破 570万辆,已成为世界上主要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4 年 6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了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和方向,为适应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全面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使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此,企业的投资行为得到了规范,汽车工业投资过热状况得到了改善,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进展。2003年起投资增幅逐年回落,国内汽车市场过快增长势头也明显减弱。但是,由于汽车市场需求还在不断增长,需求缺口不断加大,部分汽车生产企业市场预期仍然较高,不断投资扩大产能,导致产能增长超过市场需求增长。这不仅会使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还掩盖了产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等方面的矛盾,影响了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随着中国汽车市场需求不断的变化,市场自发调节能力不足,急需政府遵循市场规律进行如下方面调节。

      ( 1) 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应加强。目前中国轿车产品过分依靠引进技术发展产品,由于自主开发能力较弱,不得不被动地、高成本地引进技术和产品。在轿车工业整体走向微利的大背景下,许多企业仍在继续沿用技术引进和组装生产的模式。这将导致企业效益进一步下降甚至亏损,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 2) 汽车产业组织结构要合理化。我国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数量超过 100 家,按企业集团统计约 80 家。目前的问题主要是企业集团自主品牌产品市场竞争乏力,尚未形成规模优势,轿车市场的竞争主要依靠合资企业产品。

      ( 3) 产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升级要加速。高油耗车型产销比例过大,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产品产销比例相对较小。乘用车单车平均油耗远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与我国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不符,对能源供给形成较大压力,也对环境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 4) 结构性过剩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按照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计划,2012 年规划产能大大超过预期的市场需求,如不加以引导,潜在的产能过剩将会变成现实。在轿车产能出现总量过剩苗头的同时,也存在着部分车型供不应求、生产能力不足的现象,因此,结构性过剩是当前轿车工业产能过剩的基本特点,也是当前汽车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另外,汽车工业国际竞争格局和竞争趋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全球性的大规模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导致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 二是技术创新步伐加快,电子信息技术产品比重越来越高,低排放的新动力、新燃料汽车已陆续投入生产,新材料、可回收材料应用比例逐步加大,电子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汽车生产组织和营销方式。我国步入汽车社会之后车与道路、环境、能源的矛盾也日益尖锐,社会使用环境的容纳程度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能否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面对新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有一个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科学性的并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产业政策。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能源牵引车热度持续攀升 渗透率突破30% 呈现 市场呈“你追我赶”激烈竞争态势

新能源牵引车热度持续攀升 渗透率突破30% 呈现 市场呈“你追我赶”激烈竞争态势

受多重因素推动,近年来我国新能源牵引车市场发展势头迅猛,2020-2024年实现198.8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进入2025年后,其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仅1-6月累计销量就突破5.85万辆,超越2024年全年销量。与此同时,其渗透率不断攀升,2025年上半年突破30%。从细分市场来看,纯电动牵引车持续领跑市场,2025年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中卡出口需求旺盛 新能源化步伐慢 行业集中度渐下降 一汽解放份额领先

我国中卡出口需求旺盛 新能源化步伐慢 行业集中度渐下降 一汽解放份额领先

2022年我国中卡销量大幅下降,但自2023年起强劲回升,2024年同比增长19.14%至12.76万辆;但在2025年上半年,其销量又出现下滑。从出口来看,我国中卡出口总体呈现强劲增长态势,2020-2024年出口量实现24.1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进入2025年,其出口需求依旧旺盛,1-5月出口量较2024年同期大

2025年07月18日
我国全地形车企业正在群体性崛起 外销火热、内销待释放 春风动力为“领头羊”

我国全地形车企业正在群体性崛起 外销火热、内销待释放 春风动力为“领头羊”

从全球全地形车行业的发展史来看,曾经市场一度是美/日企业的竞争史,不过当下中国企业正后来居上成为行业新势力。纵观2018-2023年的市场格局演变,全球全地形车市场呈现出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

2025年07月17日
汽车电机铁芯行业:新能源车多电机趋势带来广阔空间 竞争格局将由分散走向集中

汽车电机铁芯行业:新能源车多电机趋势带来广阔空间 竞争格局将由分散走向集中

电机铁芯是维持电机生命和正常运转的关键,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中成本占比较高,达30%。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驱动电机进入发展快车道,带动汽车电机铁芯需求增长。随着多电机成新能源汽车重要发展趋势,汽车电机铁芯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增长空间。

2025年07月17日
我国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突破14% 行业呈“双龙头”格局 中尾部企业竞争态势胶着

我国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突破14% 行业呈“双龙头”格局 中尾部企业竞争态势胶着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环卫车行业快速发展,销量从2020年的3629辆跃升至2024年的9709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89%。进入2025年后,这一增长势头更加强劲,1-5月累计销量已达4697辆,较2023年同期大幅增长超过70%。与此同时,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也不断攀升,由2020年的3.18%快速提升至2025年1

2025年07月15日
高阶智驾渗透下全球车载摄像头模组行业持续扩张 海外厂商占主导 中国企业正崛起

高阶智驾渗透下全球车载摄像头模组行业持续扩张 海外厂商占主导 中国企业正崛起

在技术升级与市场普及的双轮驱动下,高阶智驾渗透率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车载摄像头模组市场需求随之快速增多。根据预测,2022-2030年,L2+(城区NOA)渗透率将由0.8%提升至25%,L2+(高速NOA)渗透率将由0.8%提升至55%。

2025年07月10日
地方政策与DeepSeek驱动我国智能驾驶正迈向高阶市场 未来有望标配在15万左右车型

地方政策与DeepSeek驱动我国智能驾驶正迈向高阶市场 未来有望标配在15万左右车型

智能驾驶是指汽车通过搭载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通讯模块等设备,实现协助驾驶员对车辆的操控,甚至完全代替驾驶员实现无人驾驶的功能。智能驾驶是人工智能革命和新能源革命的集大成者,是下一个万亿级大赛道。当下,智驾技术正逐渐成为中国日常交通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乘用车自动驾驶的渗透率超五成,乘用

2025年07月07日
投放量超七百万辆!我国共享电单车行业价格持续上涨 氢能、无人驾驶受市场关注

投放量超七百万辆!我国共享电单车行业价格持续上涨 氢能、无人驾驶受市场关注

共享电单车是便捷、高效、安全的出行方式,对用户和社会具有双重价值,市场投放量已经超过百万辆。不过,由于共享电单车属于重资产模式,导致企业盈利困难,如青桔单车2023年单车业务所在版块的净利润亏损仍超过50亿元。因此,近几年,我国共享电单车价格持续上涨,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企业开始寻找其他盈利点。而随着产业持续降本、规模

2025年06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