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网(ww.chinabaogao.com)讯:
导读:我国汽车企业存在严重的规模不经济,主要体现分为横向规模不经济和纵向规模不经济。横向规模不经济主要指单个汽车企业规模偏小或者其开工率一直不足导致成本无法最小化。
中国汽车产业管制失效是指汽车产业长期实行贸易保护和市场垄断政策,导致汽车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和社会需求畸形化。这种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导致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严重不足。中国汽车产业管制失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规模不经济
我国汽车企业存在严重的规模不经济,主要体现分为横向规模不经济和纵向规模不经济。横向规模不经济主要指单个汽车企业规模偏小或者其开工率一直不足导致成本无法最小化。近两年中国汽车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我国汽车厂商特别是轿车厂商产量虽然得到了迅速扩大,如一汽大众产量 2003 年已超过 30 万辆的规模,上海大众更是达到 40 万辆的规模,但与国外相比,差距还很大,单一车型离最小规模的要求更远。尽管中国汽车厂商企业规模偏小,却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中国汽车产业纵向规模不经济是指汽车整车企业垂直一体化的程度偏高,导致次序不经济。
从世界上汽车产量居于前列的国家和公司的生产情况来看,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自制率约为 35%~ 45% ,日本约为 30% ~ 40% ,即 70% 的零部件是依靠零部件业提供的。相比之下,我国整车厂的自制率高达 60%。这一现状导致了我国零部件专业化水平低,仅为 15% ~30%,而美国,西欧和日本的零部件专业化水平已高达 75% ~95%。
自制率太高导致我国零部件企业产品单一、生产规模小等问题。
( 二) 技术创新能力低下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的发展经历了 20 世纪 80年代以前和 80 年代以后两个阶段。20 世纪 80年代以前主要是“一汽”所引进和掌握的苏联技术在我国汽车产业内部的扩散。这个时期,我国汽车企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但由于一直封闭发展,整体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整个汽车产业的技术也尚未形成。20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汽车产业进入对外开放和开始大规模引进技术时期。尽管产业政策鼓励形成自主开发能力,但迄今为止,我国轿车和重型汽车的生产技术基本上为全盘引进,轿车企业和绝大多数关键零部件企业都是合资经营的,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中国轿车产业技术引进的主要合作伙伴。在我国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的主要产品中,轿车除“一汽”的“红旗”拥有完整的品牌和知识产权外,其余车型的品牌与知识产权基本上都属于国外汽车集团。中国汽车产业特别是国有大型汽车集团由于长期在国家的保护下封闭发展,失去了自主开发能力,为谋求发展基本上都走上了合资发展道路。由于合资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在外资方面,所以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只能是外资主导下的发展。如果国有企业不改变依赖外资的局面,中国汽车产业特别是轿车产业将走向产业依附型的道路,沦为跨国公司的附庸。
( 三) 轿车需求结构扭曲
由于政府实施各种固定消费税收( 如牌照费等) ,不同档次产品的价格体系被扭曲,轿车市场出现中高档产品结构偏重、经济型家庭轿车比重偏小及社会资源浪费的现象。我国轿车市场主要以中档和中高档轿车为主,经济型轿车迄今未成为中国轿车市场的主流。中国轿车市场需求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中国汽车产业管制的垄断性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和国际竞争力下降。
高价格将刺激新的企业进入,关键在于行政的市场进入壁垒是否能够被打破,即是否存在与管制机构相抗衡的力量。在目前中国条块分割的政治体制下,能够与国务院汽车管制机构相抗衡的力量只能是级别高于已的省级地方政府,民营资本是不敢贸然与管制机构进行博弈的。地方政府突破产业政策的限制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其一,将整车项目化整为零,自行审批,绕过国家计委关于 3 000 万元以上项目要报批的要求; 其二,通过各种关系,对有关领导、部门进行游说,使其网开一面,批准项目; 其三,资产重组。例如奇瑞汽车为解决目录问题,以赠送 20% 股权的代价挂靠上汽。地方政府突破产业政策限制的意义在于降低了市场的垄断性,引入竞争机制,而不能将其指责为过度竞争和重复建设。中国汽车产业管制失效矫正机制是指地方政府或在其保护下的企业打破汽车产业政策进入限制进入该行业以降低在位厂商垄断势力,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竞争行为。
2001 年以来,作为汽车产业政策异己力量的两大民族品牌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市场份额稳步上升,而作为中国轿车龙头的“上汽大众”的市场份额却逐步下降。随着中国轿车产业竞争的加剧,降价已经成为汽车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这充分说明竞争是维护消费者利益和优势企业发展的最好机制。安徽芜湖奇瑞公司在中国轿车市场的迅速崛起是地方政府推动汽车产业效率改进的典型案例。该公司成立于1997 年,全称为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为安徽省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产物。安徽省在《“十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中提出: “轿车以芜湖奇瑞公司为主体,大力开拓市场,提高综合产能,加快与国外汽车公司合资合作步伐,扩展产品系列,实现规模生产,‘十五’末期产销量进入全国前列,成为我国经济型轿车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十五’末期形成年产经济型轿车 30 万辆的生产能力,市场占有率力争达到 15%”,对实现途径作了规划: “近期,重点改扩建汽车生产四大工艺,开发推出新车型,力争产销量达到 20 万辆以上,同时,努力推进与国外汽车公司的合资合作,实现以经济型轿车为主的多品种、系列化轿车生产。改、新建发动机及变速箱项目,积极推进关键总成国产化进程。”为解决公司生产目录问题,2000 年 12 月 24 日,奇瑞公司与上海汽车工业( 集团) 总公司在上海正式签署《国有资产划转协议》,奇瑞公司更名为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奇瑞公司在划转 20% 股权的同时,上汽集团也做出了小投资、小管理、小分红的协议,所以奇瑞公司控制权在安徽省芜湖市政府手中。
奇瑞公司目前总投资 42. 52 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 110 万平方米,具各年产 30 万台发动机和15 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2003 年4 月1 日,第三期工程开工建设。奇瑞公司全部采用最新工艺的钢结构厂房,冲压、涂装、焊接、总装四个工艺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公司拥有整车外形等十多项专利技术,目前主要产品为 SQR 系列发动机和“奇瑞•风云”系列轿车、“奇瑞 QQ”系列和“奇瑞•东方之子”系列轿车。奇瑞轿车具有极强的价格性能比优势,2003 年,其销售量已突破85 349辆,市场占有率已从 2001 年的 3. 63% 上升到2003 年的 4. 33% ,成为中国轿车产业的八强之一,为民族品牌轿车树立了一面旗帜。奇瑞公司成为中国最佳价格性能比和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的著名企业,主要源于以下创新:1. 树立明确的公司目标“打造中国消费者买得起的具有世界品质的轿车”。
2. 实行自主品牌战略灵活运用“资本调动技术”,整合国际、国内的高水平汽车研究单位的成熟技术,采用“交钥匙工程”的办法,自主选择、灵活运用、不拘一格,开发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奇瑞轿车打造世界一流品质提供了可能,使奇瑞轿车的产品改进速度明显优于竞争对手。拥有知识产权,省去了引进费、专利费和产品开发费,不用给跨国公司交“租”,大大地降低了成本。
3. 实施低成本战略( 1) 打破规模经济的陷阱,实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快速建设、滚动发展”的投资战略,最大限度节省投资和控制运行成本。例如奇瑞建成仅花费 17. 52 亿元人民币,是国内其他中级车项目投资的 1/6 ~1/5,大大降低了平均成本。
( 2) 全球采购,不搞自成体系的“小而全”配套。坚持“货比三家,选优采购”的原则,实行公开招标杜绝采购过程中的“寻租”行为。例如采购成本低于国内其他中级轿车 5% ~ 10%,有的甚至低 20%。
( 3) 通过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以降低人力成本。公司先后从德国、日本、法国引进汽车专家,又在“一汽”、“二汽”等老牌企业返聘一批退休专家,形成了以老带新的局面。奇瑞由于不是合资企业,节约了国内合资企业高昂的外籍员工费用。
( 4) 在工厂设计上,除了少数专业性极强的项目委托专业机构设计外,其他都由公司自行设计。整个工厂的设计费用花了不到 100 万,就建成了一个技术先进、高度现代化的工厂,这在其他的汽车厂是不可思议的。
奇瑞公司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只要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进入壁垒能够被打破,更具效率的企业就会出现,资源配置效率就会改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地方政府推动效率改进是中国汽车产业管制失效的一种矫正机制。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