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涉水有何顾虑?

        导读: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涉水有何顾虑?涉水开车风险太大,一个不小心在水中熄了火,不仅要有一颗强大的小心脏,还得耗时费力地应对后面的烦恼。相关国家标准对机动车的涉水深度要求是 20厘米,而理论上,车辆的最大涉水深度是由其进气口的高度决定的,一旦路面积水已经达到车辆的最大涉水深度,最好别去盲目试探涉水的可能性。

参考《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五年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前几天的一场暴雨,让上海再次开启了“看海”模式。部分路段一片汪洋,许多汽车在街上趴了窝,大家恨不得乘船出行。由于“重灾区”在上海虹桥机场,记者想要叫辆出租车往虹桥机场方向去,司机们个个避之唯恐不及。

        涉水开车风险太大,一个不小心在水中熄了火,不仅要有一颗强大的小心脏,还得耗时费力地应对后面的烦恼。相关国家标准对机动车的涉水深度要求是 20厘米,而理论上,车辆的最大涉水深度是由其进气口的高度决定的,一旦路面积水已经达到车辆的最大涉水深度,最好别去盲目试探涉水的可能性。
        不过最近记者身边的一些汽车业外人士的某些顾虑,着实令我有些意外,他们认为开电动车涉水的话,后果可能会更可怕。电动车的电池、电机等高电压工作部分一旦遭遇水淹,可能会发生漏电短路问题。
        而事实上,实际情况与这种担心恰恰相反。早在2012年,特斯拉官方论坛上就有车主提出了涉水的疑问。直到2014年,终于有人亲自尝试并给出 了答案:“我按照一般车的开法,试图用轮胎推开积水,快速通过。结果水比我想象的深,车漂了一会儿,然后轮胎触地,我就这么开过去了,然后面板上警告说车 辆需要维护,可能无法重新启动。在开回家的十分钟里,警告时有时无。”这位老兄当时以为电池组已经挂了,但最后确诊是因为水漫过了电池,顶部的封条检测到 浸水,所以发生警告。
        为什么说电动车涉水比燃油汽车更安全?试想,燃油汽车的动力来源于内燃机,内燃机必须吸入空气才能推动活塞工作。当积水超过轮胎一半的高度时, 稍微激起点浪花,水就会进入发动机进气口,只要一杯水就足以让发动机熄火。更严重一些,当水面高过排气管时,只要松油门或者换挡造成发动机排气压力下降, 水就会倒灌入排气管,先流过高温的尾气催化器并将其摧毁,再灌入发动机。还有更严重的,当积水高度超过底盘,车的抓地力会越来越小,最后车会漂浮起来。
        而电动汽车不存在进气和排气问题,根据计算,车身尺寸类似的车,电动车比传统车重,例如腾势电动车就比相似轴距的奥迪A4重约300kg。更大的车重带来更好的抓地力。
        电动机不像发动机,工作环境为全封闭,理论上来说防水性能会更好。当然要做到百分之百的防水,也意味着要使用更高成本的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的电池组一般都放置在车体的底部,积水较深时电池组会淹没其中,所以电池组的防水密封性能就会显得尤为关键。
        通用的Volt和特斯拉的电池组在温控上采用了液冷技术,这种冷却方案不需要外界空气进入电池组内,更容易提高电池组的密封性;日产的LEAF 采用自然风冷设计,整个电池组没有与外界相通的风口,所以密封性也非常好。腾势的电池采用了风冷控温技术,电池组件被集成在车辆的底盘,并由铝合金钢套保 护,电池内芯也以足够厚的防护底板进行单独防护,这样的“双保险”同样可以将涉水产生的风险降低。
        由IEC(国际电工委员会)起草的IP防护等级数据显示,防水等级共分为8个等级,从IPX1到IPX8,最高等级IPX8是个什么概念?表示 车辆可以无限期沉没在指定的水压下,确保不因浸水而造成损坏。而电动车中,北汽旗下的绅宝D50的防水等级达到IPX5左右,这个级别基本能够防止来自各 个方向由喷嘴射出的水侵入车辆而造成损坏;像腾势、荣威E50这两款车的整车防水等级已经达到了IPX7的标准,表示车辆浸在水中一定时间或水压在一定的 标准以下,可确保不因浸水而造成损坏,而且腾势的零部件防水等级也达到IPX7,不但可在1M深的水内保持30分钟不会进水,更能以50km的时速在水深 为300mm的地方行走1公里。前不久网络上疯转的一个视频,就是腾势电动车在70厘米的及腰深水中涉水的视频,这种玩法,换做传统燃油车估计早就挂了。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提升,电动车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司空见惯。但电动车背后潜藏的安全隐患也备受关注,尤其是去年一年特斯拉频频起火,消费者内心对纯电动车的安全性引发了更强烈的质疑。
        电动汽车最大的特点是有一套电池系统、一套高压电系统,除了一般汽车安全要求,还要有高压电安全要求和特殊的碰撞安全要求。在2014年美国公 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最新一轮的碰撞测试中,针对纯电动车正面偏位小区撞击的测试,通用旗下Volt仅得“合格”评级,而日产电动车LEAF则被评 为“差”;特斯拉MODEL S车型和宝马i3去年在E-NCAP的碰撞测试中表现则较为优秀,分别获得了五星和四星标准;而本土研发的电动车品牌腾势,则是首款在C-NCAP场地按 照C-NCAP标准进行碰撞测试的电动汽车,获得了五星标准。
        随着更多安全标准的出台倒逼电动车提升技术,消费者将对纯电动车会产生更多安全感。至少应该相信,如果再进入“看海”模式,你的电动车其实比燃油车更安全。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推动、供需两侧协同发力 我国智能座舱行业市场增速持续高于全球

政策推动、供需两侧协同发力 我国智能座舱行业市场增速持续高于全球

近年来我国智能座舱行业发展快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由2018年的397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739亿元,且增速始终高于全球水平,为全球智能座舱行业贡献了重要增量。未来几年,我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朝着千亿迈进,预计到2025年突破千亿元,2022-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7%。

2024年11月20日
汽车整车发展带动我国汽车仪表市场增长 行业逐渐进入数字式全液晶仪表时代

汽车整车发展带动我国汽车仪表市场增长 行业逐渐进入数字式全液晶仪表时代

2022年国内汽车仪表市场规模达到198亿元,同比增长21.33%。预计到202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267亿元,2022-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0.52%。另外也有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仪表板行业市场收入约为130.08亿元。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汽车仪表行业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2024年11月20日
我国汽车铝合金压铸件行业现状分析:下游需求持续上升 多家企业布局一体化压铸

我国汽车铝合金压铸件行业现状分析:下游需求持续上升 多家企业布局一体化压铸

而随着汽车轻量化及压铸工艺技术的不断提升,各大企业积极引进先进、大吨位的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布局一体化压铸。例如,爱柯迪积极布局战略合作,购进大型压铸机,在2024年6月,爱柯迪与联德机械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联德机械将向爱柯迪提供上百台浸渍式保温炉。

2024年11月18日
三大因素推动我国新能源环卫车销量和渗透率持续上升 盈峰环境份额领先

三大因素推动我国新能源环卫车销量和渗透率持续上升 盈峰环境份额领先

在政策推动、城镇化率上升和技术等因素推动下,我国新能源环卫车销量不断攀升,由2017年的1575辆上升至2023年的6248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5.82%;2024年1-9月,其销量继续上升,达到5945辆,较2023年同期增长39.5%,预计到2024年底其销量有望突破7000辆;同时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也在持续上

2024年11月11日
我国车载显示面板行业分析:下游需求持续回升 汽车智能化推动装载量增加

我国车载显示面板行业分析:下游需求持续回升 汽车智能化推动装载量增加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乘用车多屏联屏方案搭载量接近360万辆,方案占比超过17%,同比增加6.5%。在品牌搭载上,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不含进口车型)在售车型中,共有43个品牌布局多屏车型,52个品牌布局联屏车型。(2022年仅21个品牌布局多屏车型,44个品牌布局联屏车型)。

2024年11月05日
我国AI汽车行业现状分析:市场与政策环境良好 华为、小鹏等使竞争加速

我国AI汽车行业现状分析:市场与政策环境良好 华为、小鹏等使竞争加速

不止小鹏汽车,华为、蔚来、比亚迪等车企、科技公司、智驾公司也开始行动起来,AI汽车端到端技术开始加速发车。例如,4月,华为发布乾崑3.0,预计将首发搭载在享界S9上面,华为乾崑 ADS 3.0版本具备融合端到端能力,在激光雷达辅助下将会对智驾能力带来巨大提升。

2024年11月05日
我国新能源客车行业现状分析:销量下滑但新能源公路客车市场逆势增长

我国新能源客车行业现状分析:销量下滑但新能源公路客车市场逆势增长

数据显示,在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多元化的猛烈冲击下,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客车销量持续下滑,2021年达到54825辆,同比下降19.87%;2022年受补贴和新能源宏观政策等因素影响,其产量出现回升,但在2023年,受“国补”退出影响,其产量又出现下滑,达到59710辆,同比下降18.85%。

2024年11月01日
新能源汽车为汽车热管理行业带来新增长点 国际企业占主导 国产企深耕细分领域

新能源汽车为汽车热管理行业带来新增长点 国际企业占主导 国产企深耕细分领域

汽车电子化推动热管理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1 年我国汽车热管理行业市场规模为824 亿元,预计2025 年我国汽车热管理行业规模将增长至1494亿元。

2024年10月3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