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明年车用柴油要达国Ⅲ标准 柴油车将更多

    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对国内车用汽、柴油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2009年车用汽油全部达到国Ⅲ标准,2010年车用柴油全部达到国Ⅲ标准。

    短短一句话即刻引起业界的关注。目前柴油车不好卖,柴油油品不合格以及加油不方便是关键因素。那么明年车用柴油全部达到国Ⅲ标准后,是否会推动柴油车的销售?

    杭州市场上柴油版轿车只有一款捷达

    在欧美国家,柴油车的比例是相当高的,像福特、大众、雷诺-日产、标致-雪铁龙这些汽车巨头,旗下车型中有不少都配备柴油版。不过,在引进中国市场时,这些柴油版车型并没有受到和汽油版车型相同的待遇。

    根据我们在市场上的了解,目前杭州在售的柴油车型屈指可数,其中家用轿车更是只有捷达一款。一汽-大众浙江一汽4S店的负责人说,捷达柴油车2002年就上市了,其间经过几次换代升级,目前售价10.28万元,比汽油版车型价格略高。“销量一般吧,大概占到捷达所有车型的10%。柴油车主要是出租车用得多,个人买的非常少。”

    原先,一汽-大众旗下还有一款柴油版宝来,不过,去年新宝来上市,老款车型全部停产,柴油版并没有跟着升级换代出现在新宝来的车型中。“可能和销路不畅有关系吧。”浙江一汽4S店的这位负责人说,老宝来的柴油版绝大部分也投放到了出租车市场,个人很少会选择。

    除了家用轿车外,还有一些SUV车型,比如华泰特拉卡、华泰圣达菲、江淮瑞鹰、陆风X6、双龙爱腾、双龙享御等都有搭载柴油发动机的车型。不过由于销量很少,这些车并不主流。

    维修保养费用比汽油车省20%

    说到柴油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那些排放黑黑尾气的大货车。其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非柴油发动机本身性能不好,而是目前我们使用的柴油油品质量不够好,造成尾气排放超标,空气污染严重。

    和汽油发动机相比,现代先进的柴油发动机具有功率大、燃油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起动性能好、油耗低等一系列优点。同时,在环保方面柴油发动机也有出色的表现——它的废气排放总量要比汽油发动机减少45%;燃油节省约30%。

    据测算,如果2010年中国所有的轿车都采用柴油发动机,每天节约的燃油将达到7500万升,每天排放的二氧化碳将减少2.28亿公斤。在欧洲,有90%的重型车、30%的轿车已实现了柴油化,柴油车的市场份额达到40%。

    而在新能源车概念炒得火热的当下,不少专家认为,发展柴油车比研制新能源车更具有现实的推广意义。尽管新能源汽车存在诸多优势,未来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汽车已成定局,但由于技术、市场、配套设施这三大瓶颈尚未得到解决,新能源汽车要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柴油发动机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只要国内的柴油质量改善、加油方便,投放柴油版车型对厂家来说并非难事。

    “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一种替代能源占据主流地位,并形成规模化生产,现阶段应该加快柴油车的生产发展步伐,这将降低25%-30%的燃油消耗。”在一次“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这样说。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任勇表示:“只要国内油品允许,柴油轿车其实是比混合动力轿车更现实的汽车节能减排计划。”
 
    除了节能减排上的作用,对于车主来说,选择柴油车还可以在售后的维修保养上省下不少费用。浙江一汽4S店副总经理叶佩荣说,以捷达车为例,柴油版的维修保养费用比汽油版的要省20%。

    部分车企加快柴油车投放

    尽管《规划》的细则还没有出来,具体政策尚不明朗,但一些车企已经在加快筹备柴油车的上市计划,希望在政策正式执行后夺得市场先机。

    “一款1.9升的柴油发动机将首先搭载在东方之子车型上,未来的新款东方之子匹配起来将更加容易,瑞虎也同样适用。”奇瑞公司副总经理陆建辉透露,“我们争取在上半年正式发布,无论北京等城市是否对柴油轿车解禁,都不会影响投放计划。”

    除了这款匹配中高级车的1.9升产品以外,1.0升小排量柴油发动机也将于明年投产,二者都可实现欧洲Ⅳ号排放标准,但后者搭载的车型陆建辉并未透露。

    以柴油SUV和皮卡作为企业支柱的长城汽车,其柴油轿车也已箭在弦上。“除匹配SUV的2.5升和2.8升柴油发动机以外,1.5升的也准备好了。”长城汽车宣传部部长商玉贵表示,“按照规划,今年很快将发布搭载这一发动机的炫丽CROSS跨界车型。而在全年计划投放的全部13款车型中,至少4款是柴油动力。”

    奥迪中国前不久也宣布,搭载2.7L柴油发动机的奥迪A6L将于今年年底国产上市,价格接近汽油版车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中卡出口需求旺盛 新能源化步伐慢 行业集中度渐下降 一汽解放份额领先

我国中卡出口需求旺盛 新能源化步伐慢 行业集中度渐下降 一汽解放份额领先

2022年我国中卡销量大幅下降,但自2023年起强劲回升,2024年同比增长19.14%至12.76万辆;但在2025年上半年,其销量又出现下滑。从出口来看,我国中卡出口总体呈现强劲增长态势,2020-2024年出口量实现24.1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进入2025年,其出口需求依旧旺盛,1-5月出口量较2024年同期大

2025年07月18日
我国全地形车企业正在群体性崛起 外销火热、内销待释放 春风动力为“领头羊”

我国全地形车企业正在群体性崛起 外销火热、内销待释放 春风动力为“领头羊”

从全球全地形车行业的发展史来看,曾经市场一度是美/日企业的竞争史,不过当下中国企业正后来居上成为行业新势力。纵观2018-2023年的市场格局演变,全球全地形车市场呈现出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

2025年07月17日
汽车电机铁芯行业:新能源车多电机趋势带来广阔空间 竞争格局将由分散走向集中

汽车电机铁芯行业:新能源车多电机趋势带来广阔空间 竞争格局将由分散走向集中

电机铁芯是维持电机生命和正常运转的关键,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中成本占比较高,达30%。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驱动电机进入发展快车道,带动汽车电机铁芯需求增长。随着多电机成新能源汽车重要发展趋势,汽车电机铁芯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增长空间。

2025年07月17日
我国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突破14% 行业呈“双龙头”格局 中尾部企业竞争态势胶着

我国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突破14% 行业呈“双龙头”格局 中尾部企业竞争态势胶着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环卫车行业快速发展,销量从2020年的3629辆跃升至2024年的9709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89%。进入2025年后,这一增长势头更加强劲,1-5月累计销量已达4697辆,较2023年同期大幅增长超过70%。与此同时,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也不断攀升,由2020年的3.18%快速提升至2025年1

2025年07月15日
高阶智驾渗透下全球车载摄像头模组行业持续扩张 海外厂商占主导 中国企业正崛起

高阶智驾渗透下全球车载摄像头模组行业持续扩张 海外厂商占主导 中国企业正崛起

在技术升级与市场普及的双轮驱动下,高阶智驾渗透率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车载摄像头模组市场需求随之快速增多。根据预测,2022-2030年,L2+(城区NOA)渗透率将由0.8%提升至25%,L2+(高速NOA)渗透率将由0.8%提升至55%。

2025年07月10日
地方政策与DeepSeek驱动我国智能驾驶正迈向高阶市场 未来有望标配在15万左右车型

地方政策与DeepSeek驱动我国智能驾驶正迈向高阶市场 未来有望标配在15万左右车型

智能驾驶是指汽车通过搭载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通讯模块等设备,实现协助驾驶员对车辆的操控,甚至完全代替驾驶员实现无人驾驶的功能。智能驾驶是人工智能革命和新能源革命的集大成者,是下一个万亿级大赛道。当下,智驾技术正逐渐成为中国日常交通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乘用车自动驾驶的渗透率超五成,乘用

2025年07月07日
投放量超七百万辆!我国共享电单车行业价格持续上涨 氢能、无人驾驶受市场关注

投放量超七百万辆!我国共享电单车行业价格持续上涨 氢能、无人驾驶受市场关注

共享电单车是便捷、高效、安全的出行方式,对用户和社会具有双重价值,市场投放量已经超过百万辆。不过,由于共享电单车属于重资产模式,导致企业盈利困难,如青桔单车2023年单车业务所在版块的净利润亏损仍超过50亿元。因此,近几年,我国共享电单车价格持续上涨,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企业开始寻找其他盈利点。而随着产业持续降本、规模

2025年06月28日
座舱监测系统行业渗透率有望提升 DMS市场本土厂商有绝对优势 OMS毫米波雷达前景广

座舱监测系统行业渗透率有望提升 DMS市场本土厂商有绝对优势 OMS毫米波雷达前景广

座舱监控系统包含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和乘客监控系统(OMS)。视觉算法的高技术要求,决定了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市场高且苛刻的准入门槛,我国DMS市场为极高寡占型,其中本土厂商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与DMS相比,OMS更多服务于用户体验升级,商用价值体现在个性化服务和增值功能,因此OMS 依赖车企对座舱“第三空间”的

2025年06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