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汽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6-2022年中国汽车行业信息化产业发展态势及十三五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一、汽车行业相关概述
            1.定义

            我国国家最新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3730.1—2001)中对汽车有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
            2.发展历史
            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了用煤气燃烧产生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
            1883年,戴姆勒发明成功世界第一台高压缩比的内燃发动机,成为现代汽车发动机的鼻祖。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由德国人卡尔本茨(1844~1929)于1885年10月研制成功的,一举奠定了汽车设计基调,即使现在的汽车也跳不出这个框框。他于1886年1月29日向德国专利局申请汽车发明的专利,同年的11月2日专利局正式批准发布。因此,1886年1月29日被公认为是世界汽车的诞生日,本茨的专利证书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张汽车专利证书。
            1903年,亨利福特建立福特汽车公司。1908年,福特推出了著名的T型车,并于1913年在汽车行业率先采用流水生产线大批生产,是这种车型产量迅速上升和成本大幅下降,促使汽车这种只是少数人享用的奢侈品变为普及到千家万户的经济实惠的产品。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模式被誉为世界汽车工业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3.行业存在的问题
            (1)缺乏核心技术和强势自主品牌。

            中国采用“市场换技术”策略,但核心技术仍然控制在跨国公司里。合资企业由于追求短期利润的增长,研发经费投入甚少,导致我国陷入技术落后→引进模仿→技术落后→再引进模仿的恶性循环中。也正是由于我国在汽车产业研发方面一直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开发能力薄弱,使自主品牌之路走得艰难。虽然一些自主品牌产品在部分细分市场或局部地区市场取得一定的市场主导地位,但总体来说与合资品牌相比仍缺乏竞争力。
            (2)汽车后市场领域发展不健全。
            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汽车产业的各环节都是相互依存和彼此制约的。营销、售后等处于微笑曲线的右端,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发达国家汽车营销通常采用销售、维修、装饰等为一体的品牌专营店和专卖配件的汽车交易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并且积极打造属于自己的全球营销网络,建立自己的融资公司,为顾客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我国整车企业在这些方面与国际竞争对手相比有许多欠缺,如汽车销售体系不健全、售后服务差、专业化程度低、汽车金融服务发展缓慢等。
            (3) 整零关系不符合世界潮流。
            发达国家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存在两种模式,即以日本为代表的整零企业之间实行金字塔式的垂直分工体系和以欧洲为代表的既竞争合作又相互独立的发展模式。美国与欧洲类似,但是整零厂商之间责任更加分明。目前这两种模式有明显的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趋势。中国的整零企业之间关系虽然较为复杂,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依附于整车企业的零部件企业,另一类是独立的零部件供应商。中国汽车市场中以第一类零部件企业为主。这种关系往往使得整车企业处于核心地位,零部件企业缺乏竞争意识,不利于新产品的研发和节约管理成本。
            (4)需求开发不足
            我国汽车市场的潜力巨大,按照全球人均汽车拥有率水平,市场还将需要超过1亿辆汽车,但是巨大的潜在需求并没有转化为实际购买力,需求开拓不足成为影响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价格过高以及派生需求产品如油价居高不下,由于技术改进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导致产业竞争力不高。
            二、汽车行业市场情况
            1.汽车行业规模

            我国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约占经济总量2%左右。2016年汽车行业运行形势喜人,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明显高于上年,有力地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016年,汽车行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4110余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分别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速8.8个百分点、9.5个百分点,推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185.8亿元,同比增长14.1%,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高出9.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677.4亿元,同比增长10.8%,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高出2.3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37亿元,同比增长4.5%,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高出0.9个百分点。
            2.产销量再创新高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和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的共同作用下,国民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受此影响,汽车行业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产品结构调整和更新步伐持续加快,产销增速呈逐月增高态势,尤其是6月后同比更是呈现快速增长。全年汽车产销均超2800万辆,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第一,行业经济效益指标呈明显增长,对确保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受购置税优惠政策等促进因素影响,月度销量除2月份以外,其余月份均明显高于上年同期,销量累计增长率呈“直线上升”走势,总体呈现产销两旺发展态势。  
2012—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比较(单位:万辆)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5%和13.7%,高于上年同期11.2和9.0个百分点。
            3. 新能源汽车增速快
            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7%和53%。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1.7万辆和40.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3.9%和65.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9万辆和9.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7%和17.1%。  
            新能源乘用车中,纯电动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3万辆和25.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3.1%和75.1%;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8.1万辆和7.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9.9%和30.9%。  
新能源商用车中,纯电动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5.4万辆和15.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0.2%和50.7%;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和1.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2.5%和19.3%。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大有可为,主要基于以下三点:一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与世界在同一起跑线上,二是中国有很多优质的互联网企业做基础,三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以带动轻量化、软件设计等多个领域的快速发展。
            4. 出口同比降幅收窄
            2016年,我国汽车出口70.8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2.7%,降幅继续缩小。其中乘用车出口47.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1.5%;商用车出口23.1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23.1%。  
根据海关数据整理,1-11月,我国汽车整车进口95.8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3.4%;出口73.2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4.7%。
            5. 重点企业营业收入保持增长
据2016年1-11月我国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显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不同程度增长,增幅与1-10月相比,利润、利税总额有所回落。  
            1-11月,我国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营业收入呈较快增长,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2596.89亿元,同比增长16.21%,增幅与1-10月相比,提高 0.23个百分点。  
            1-11月,我国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300.04亿元,同比增长7.21%,增幅与1-10月相比,回落2.43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税总额5309.48亿元,同比增长7.44%,增幅与1-10月相比,回落2.29个百分点。
2016国内上市车企前五强净利润排行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其中,上汽集团领跑整个国内汽车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达到320.28亿元,同比增长7.5%。吉利汽车得益于整体销量大幅增加,净利润增幅超过100%,前景看好。然而,部分汽车上市公司在2016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分别是金龙汽车、金杯汽车及一汽轿车,江铃汽车虽未亏损,但利润较2015年出现下坡。
            三、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和挑战
            1.前景预测
          (1)国内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2020年之前,中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加速的发展阶段,国民经济还将保持较快发展,汽车消费将进一步升级;2009年中国平均每千人汽车拥有量为47.2辆,仅是世界平均水平141.4辆的33.3%,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从这一角度进一步说明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潜力非常巨大。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正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农村转移。由于二、三线城市人口众多,汽车保有量相对偏低。随着经济的较快发展,二、三线城市的汽车需求将不断增多,所占市场份额也将呈逐年攀升之态势。同时,受“汽车下乡”政策刺激,农村汽车消费潜力将逐渐释放。  
          (2)中国将由汽车制造大国逐步向制造强国转变  
            目前,中国已是世界汽车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是大势所趋。世界汽车强国应该具备三个标志条件,一是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知名的世界企业和品牌;二是要学会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三是掌握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支撑和引领世界汽车产品的技术进步,并在这一过程当中,培育起自主的创新能力。为了满足这三个条件,兼并重组势在必行,自主品牌汽车将成为出口的主力,也将成为中国汽车业做大做强的基石,同时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必将扶持自主开发,鼓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在这种大形势下,自主品牌汽车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将稳步提升。  
          (3)产业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深化  
            随着中国居民消费的不断升级和消费市场向二、三级市场转移,以私人购车为主的乘用车市场增速将明显高于商用车的增速,其所占汽车市场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商用车受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将会与中国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发展。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加大,汽车生产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真正具有产品开发能力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而技术落后、产品性能差、售后服务欠缺、知名度不高的企业将被淘汰。  
          (4)汽车产品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全球性的产业转移,中国将在世界汽车产业中发挥重大作用,将成为跨国汽车企业重要的零部件采购基地,零部件出口将进一步扩大;另外,随着中国汽车整车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出口渠道的多元化,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出口将大幅增长,整车出口将成为自主品牌企业新的增长点。  
          (5)中国汽车市场将是世界跨国公司的必争之地  
            随着中国汽车产销量的逐年增加,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地位发生实质性变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产量占其总产量的比重越来越高,中国成为跨国公司的利润重要来源地和增长地,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战略决策机制将产生显著影响。跨国公司在研发汽车产品时开始注重中国元素,并且还将继续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专门的汽车新产品;配套零部件企业随主机厂进入,控股、独资建厂趋势明显。  
          (6)新能源汽车成为新热点    
            国家“十一五”时期列入“863”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进展良好,新能源车技术基本与世界同步发展,在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平台、整车、动力电池、车用超级电容器、驱动电机以及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的开发上都已取得重大成果,但推广起来仍要假以时日。各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均加大力度研发增程式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掀起了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投资热潮。  
           (7)汽车配件生产面临产业转移  
            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分为OEM市场和售后服务市场。其中OEM市场紧紧围绕整车厂开展配套,一般采用在整车厂附近建厂的方式,形成产业聚集区;而售后服务市场则相对分散,企业规模不大,其中江浙地区的汽配行业最为发达,产业规模超过600亿元,但是随着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也面临向其他转移的问题,其中投资环境将是吸引产业转移的重点。 
            2.面临挑战

            中国汽车产业已从量的扩张为主转到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现阶段转型升级正面临四大挑战。这四大挑战主要是高端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发展亟待优化,缺乏大而强的核心零部件产业体系,以及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转载请注明出处(XZ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轮胎硫化机行业市场稳增 中国主导地位突出 电加热渗透率有望提升

全球轮胎硫化机行业市场稳增 中国主导地位突出 电加热渗透率有望提升

随着全球轮胎行业增长,硫化机市场规模稳中有升。轮胎硫化机行业需求呈现全球化特征,其中中国主导地位突出。主流硫化机中,蒸汽加热硫化机数量逐渐减少,导热油加热硫化机应用于中高端领域,电加热硫化机渗透率有望提升。全球轮胎硫化机行业高度分散,龙头企业有望通过持续渗透与并购整合,快速提升市占率并强化话语权。

2025年04月03日
轮毂轴承行业:第三代成主流 汽车整车价格下降 市场份额将不断向国内厂商集中

轮毂轴承行业:第三代成主流 汽车整车价格下降 市场份额将不断向国内厂商集中

近年来,我国轮毂轴承行业快速增长,成为全球主要市场之一。从细分市场看,我国轮毂轴承市场中后装市场占比较大,随着汽车市场持续增长、高品质轮毂轴承需求增多以及轮毂轴承性能和耐用性提升,前装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轮毂轴承装配技术迭代,受益汽车行业四化趋势,第三代成市场主流。近年来国内厂商快速崛起,产品各方面与海外差距不断缩小,

2025年03月15日
我国车用轴承行业:新能源车渗透下电机轴承放量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市场结构待优化

我国车用轴承行业:新能源车渗透下电机轴承放量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市场结构待优化

汽车是轴承最大的下游市场,车用轴承占比远超其他轴承,在轴承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车用轴承市场与汽车产业发展高度相关,2021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逐渐复苏,汽车产销量回升,刺激主机轴承市场。随着我国新能源持续渗透率,新能源车用电机轴承将持续放量。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微卡销量整体下滑但新能源微卡增长强劲 上汽五菱为行业领头羊

我国微卡销量整体下滑但新能源微卡增长强劲 上汽五菱为行业领头羊

近年来,受市场需求疲软影响,我国微卡销量呈现整体下滑态势,2024年同比下降30.64%。虽然微卡销量整体下滑,但新能源微卡这个细分市场逆势增长,销量快速上升。同时其渗透率不断提升,销量在微卡市场中的占比由2020年的0.56%上升至2024年的10.67%。目前,我国新能源微卡渗透率仍然偏低,市场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2025年03月12日
车龄爬升及智能电动汽车渗透 我国汽车后市场迎机遇 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车龄爬升及智能电动汽车渗透 我国汽车后市场迎机遇 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保有国,2023年汽车保有量达3.4亿辆,超过美国的2.8 亿辆、欧洲的2.5 亿辆。202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进一步增长至3.53亿辆,增速为3.53%,汽车后市场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2025年03月11日
我国客车行业发展现状:产销及出口量均上升 长安汽车市场份额领先

我国客车行业发展现状:产销及出口量均上升 长安汽车市场份额领先

在长途、旅游市场复苏以及客车报废更新等利好政策加持下,自2023年起,我国客车产量和销量逐渐上升。同时自2022年起我国客车出口量也在逐年增长。目前,轻型客车为我国客车市场中的主流产品,2024年销量占比超过75%。此外,我国客车行业集中度较高,近3年CR6均在70%以上。其中,长安汽车的客车市场份额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

2025年02月28日
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总销量、出口量均上升 但渗透率偏低 未来行业仍是一片蓝海

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总销量、出口量均上升 但渗透率偏低 未来行业仍是一片蓝海

近年来,随着产品性能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以及政策推动,新能源商用车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总销量和国内销量不断攀升;同时其渗透率和出口销量也在持续增长。不过,与新能源乘用车超过40%的渗透率相比,目前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率总体偏低,未来仍是一片蓝海。从竞争来看,我国新能源商用车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其

2025年02月27日
我国冷却液行业分析:3M停产或将为国产企业带来机遇 市场需求空间大

我国冷却液行业分析:3M停产或将为国产企业带来机遇 市场需求空间大

2022年3M宣布在2025年底停止所有PFAS产品的生产,包括含氟聚合物、氟化液以及基于PFAS添加的相关产品。在此背景下,全球冷却液行业竞争格局或将重塑,但也为国内生产企业带来市场机遇。同时,随着算力规模高速提升,我国冷却液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2025年02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