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来源 |
类别 |
组成结构 |
主要特点 |
优点/缺点 |
人力 |
机械转向系统 |
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 |
纯人力驱动,通过将人力放大、变向等操纵轮胎转动 |
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但操作费力、稳定性、精确性无法保证 |
人力及其他辅助动力 |
机械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
液压泵、油管、压力流量控制阀体、V型传动皮带、储油罐等 |
结合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动力为转向能源,放大驾驶员传递的力 |
安全性高、成本低廉、转向动力充足,但能耗高,维护成本高 |
电子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
储油罐、助力转向控制单元、电动泵、转向机、助力转向传感器 |
转向油泵由电动机驱动,并加装电控系统 |
能耗低、反应灵敏,但稳定性不如机械液压,且维护成本高 |
|
电子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
扭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动机、减速机构、电子控制单元 |
通过电子控制电机产生辅助动力,实现转向 |
结构精简、重量小、占用空间少,但辅助力度有限、成本较高 |
|
线控转向系统 |
转向盘模块、前轮转向模块、主控制器、自动防故障系统 |
取消转向盘和转向轮之间的机械连接 |
占用空间少、提高安全性,但需高功率力反馈电机和转向电机 |
汽车转向系统技术主要包括EPS和SBW。SBW和EPS均通过ECU对电机发出控制信号进而实现汽车转向。SBW是在EPS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利用线控代替机械连接方向盘和执行机构。
汽车产量决定汽车转向系统的出货量。2017年以来,我国汽车的产销量一直处于下滑趋势,但2020年下滑趋势有所减缓。受疫情影响,2020年1月至2月销量处于低迷状态,2月中国汽车销量仅为31万辆。但汽车销量在后半年中国疫情受控后出现高增长,这是因为受抑制的需求得到释放所导致。2021年1-2我国乘用车保持迅猛增长,2月同比增长4.1倍。
国内汽车市场逐步回暖拉动汽车转向系统出货。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汽车转向系统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370.1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73.5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478.9亿元。
从行业竞争情况来看,我国EPS转向系统超75%的市场份额掌握在国际企业手中,本土企业产品与国际企业相比仍有差距。
截至2018年,欧洲、北美EPS转向系统渗透率分别达83%、80%,而我国EPS转向系统渗透率仅为66%,低于大多发达国家。随着汽车向电动化及智能网联化发展,成熟的EPS将成为车辆标配。
此外,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及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表支持态度,同时提倡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在此情况下,更环保的EPS和SBW转向系统装配率将提高。
日期 |
政策名称 |
制定部门 |
主要内容 |
2021.05 |
《关于做好2021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 |
国家发展改革委 员会 |
修订出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继续放宽准入限制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施工业产品准入制度改革,推进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生产准入和流通管理全流程改革。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 |
2021.02 |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
国务院 |
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更加有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 |
2020.12 |
《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 |
交通运输部 |
到2025年,自动驾驶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积极进展,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车路协同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和测试验证取得重要突破;出台一批自动驾驶方面的基础性、关键性标准;建成一批国家级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和先导应用示范工程,在部分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 落地。 |
2020.11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
国务院 |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车用操作系统技术取得重天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高;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 |
2019.06 |
《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 |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商务部 |
加快发展使用便利的新能源汽车。聚焦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痛点,借鉴公共服务领域换电模式和应用经验,鼓励企业研制充换电结合、电池配置灵活、续驶里程长短兼顾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推进高功率快充、无线充电、移动充换电等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提高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便利性。稳步推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加强汽车制造、信息通信、互联网等领域骨干企业深度合作,组织实施智能汽车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开展车载传感器、芯片、中央处理器、操作系统等研发与产业化。坚持自主式和网联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整车智能化水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汽车品牌。 |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汽车转向系统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趋势分析》
《2020年中国汽车转向系统行业前景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