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5年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分析:“卖方市场”早已结束

   报告网摘要:在2014年,有超过半数企业处于净利润下滑状态,甚至有经销商已处于大规模停业或半停业状态,复苏之日遥遥无期。如此“严寒”之下,经销商进入转型期是必然的。以下是2015年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分析。

   在2014年,有超过半数企业处于净利润下滑状态,甚至有经销商已处于大规模停业或半停业状态,复苏之日遥遥无期。如此“严寒”之下,经销商进入转型期是必然的。以下是2015年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分析。

   “卖方市场”早已结束

   虽然各项业务收入仍取得一定增长,但由于行业竞争加剧,亚夏汽车销售及售后业务的毛利率普遍下降, 当年度首次出现亏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36.24万元,同比下跌219.14%。

   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14-2018)显示,2014年,亚夏汽车全年营业收入52.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9%;全年实整车销售数量39,705辆,较上年增长8.14%。汽车销售、维修及配件、驾培业务、经纪咨询服务业务、汽车金融服务收入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3.96%、-3.25%、11.12%、8.79%、4958.85%。

   虽然各项业务收入仍取得一定增长,但由于行业竞争加剧,汽车销售及售后业务的毛利率普遍下降, 当年度首次出现亏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36.24万元,同比下跌219.14%。

   此前,亚夏汽车曾在2014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中预计,其201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会亏损3500万~5500万元,本次业绩快报与前次业绩预告相比又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第四季度销售收入未达预期。净利润下滑主要是汽车销售市场竞争激烈、毛利率下滑等原因所致。

   的确,从车市大环境来看,受宏观形势下行影响,2014年,汽车行业进入“理性增长期”,由于各大汽车厂商在未能提前预知市场变化的情况下进行了产能布局,并对2014年车市寄予了10%以上增长率的期待,导致整个乘用车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进而加剧了包括亚夏在内经销商的库存现象。

   不仅如此,如今,中国车市正在由“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型,以往“有车就能卖”的好日子早已结束。“在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现今车市,满足消费者需求者得天下。这也对经销商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罗磊表示。

   言外之意,宏观经济下行、市场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等皆属于外界因素,从经销商自身角度,管理漏洞也不能忽视。“对于大多数经销商来说,疏于管理是导致其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消费者需要得到更多关注。而以往‘易如反掌’的卖车氛围,已让经销商店内工作人员习惯于某种被动状态,这也导致了在市场疲软期到来之时,经销商未能对市场趋势做好充足准备。”罗磊说。

   出于以上种种因素,亚夏目前已走上转型之路。

   五个方向寻求转型

   “我们正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周晖表示,“目前公司内部已经成型的策略共有五个方向,我们也希望尽快通过多方努力渡过难关。”

   对4S店而言,卖车只是服务中的一环,而更大的商业机会在于消费者买车后的售后及维修方面,因此亚夏首先在内部加大了培训力度,以此提升客户对亚夏的满意度与忠诚度。

   其次则加强与汽车厂家、同行的沟通与合作,共同面对挑战,获得支持,解决问题。目前,大部分厂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尚未达到“合作伙伴”层面,而是仍然停留在供货方与销售端的买卖关系。这在市场向好的时期并无大碍,但在车市收紧的情况下,二者不能形成合力的状况时有发生,很容易导致关系“破裂”。本轮调整,亚夏将加大与汽车厂家的沟通力度,争取在救市中产生合力、共渡难关。

   “节流”方面则实施“轻资产”的动作模式,据了解,今后亚夏将缩减购车款所占比例,把目光投向后市场服务、驾训服务、汽车金融服务、汽车及二手车O2O电子商务等新型业务的拓展。同时面对新兴的市场变化,积级推进“互联网++”战略,但亚夏方面表示,该战略还处于酝酿期,尚未真正走向市场。当然,这些新的战略举措,离不开资本的运作。

   在分析师看来,表面亚夏汽车的转型策略似乎面面俱到、万无一失,但实际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存有可提升的空间——首先,转型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有实际行动;其次,要研究服务链里价值产生点,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现有服务的优化布局;再次,在车市回归理性增长的同时,任何新领域都是一种尝试。

   在这种情况下,亚夏不宜盲目跟风,发展太多口线业务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如选择某几个类别进行精耕细作。一言蔽之,五大措施都需要“切实落地”并“量体裁衣”,而面对转型阵痛,亚夏还需调整心态,以更精确的方式制定战略目标。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汽车电喷系统行业分析: 需求稳步提升 技术呈绿色化、数字化双轨并行升级趋势

汽车电喷系统行业分析: 需求稳步提升 技术呈绿色化、数字化双轨并行升级趋势

随着汽车销量增长,汽车电喷系统需求稳步提升。2024年我国汽车销量达3143.6万辆,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超过700万辆,其中油电混合动力车(HEV)销量94万辆、增程式电动车(REEV)销量突破11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销量514万辆。

2025年10月31日
新能源与消费升级驱动 我国汽车外饰件行业规模增长 轻量化与智能化成趋势

新能源与消费升级驱动 我国汽车外饰件行业规模增长 轻量化与智能化成趋势

汽车外饰件是构成汽车整车外观、影响空气动力学性能,并直接决定消费者第一印象的关键部件,主要包括保险杠、格栅、车灯、车门、天窗、后视镜等。作为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汽车外饰件行业正伴随整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而持续扩张。

2025年10月31日
需求与技术双轮驱动 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市场规模将迈向三千亿新纪元

需求与技术双轮驱动 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市场规模将迈向三千亿新纪元

中国汽车产销量屡创新高,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超35%的同比增速,为内饰件行业提供了强劲的扩容动力。更为关键的是,在电动化简化动力总成后,车企竞争焦点转向由内饰打造的“第三空间”,推动大屏、智能座舱、高端座椅等配置渗透率快速提升,促使行业单车价值量稳步增长。在此背景下,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市场规模于2024年已达约2888亿元

2025年10月30日
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下智能座舱显示迎机遇 OLED、AR-HUD等新型显示技术正加速渗透

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下智能座舱显示迎机遇 OLED、AR-HUD等新型显示技术正加速渗透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市场持续回暖,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渗透,直接推动了智能座舱显示需求的激增。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新车渗透率达48%,智能座舱相关功能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已超70%。

2025年10月29日
我国本土智能座舱企业崛起 下个竞争点将围绕AI认知能力与跨域融合展开

我国本土智能座舱企业崛起 下个竞争点将围绕AI认知能力与跨域融合展开

近年来,随着智能汽车从“功能机”向“智能终端”的转型,全球智能座舱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数据显示,2021-2024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从331.6亿美元增长至706.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66%。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797.7亿美元,并在2030年达1484.1亿美元。

2025年10月27日
“端到端”与“智驾平权”共振 未来我国智能驾驶传感器需求市场将迎来量级跃升

“端到端”与“智驾平权”共振 未来我国智能驾驶传感器需求市场将迎来量级跃升

近年来,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通信和新能源等领域技术的发展驱动汽车产业不断向电动化、智能化及网联化变革,智能驾驶作为引领汽车智能化变革的关键变量,已成为汽车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当下,国内政策层面正通过多维度举措积极推动智能驾驶落地。

2025年10月24日
全球矿用卡车销量增势强劲 中国表现亮眼 国产以新能源和智能化为双引擎打破垄断

全球矿用卡车销量增势强劲 中国表现亮眼 国产以新能源和智能化为双引擎打破垄断

受矿产资源需求持续增加、露天采矿比例提升以及矿山设备更新换代等多重因素驱动,中国市场表现尤为抢眼,贡献全球矿用卡车行业主要增量。

2025年10月22日
工程轮胎行业迎重要窗口期 国内存结构性升级空间 赛轮等本土企业竞争力强劲

工程轮胎行业迎重要窗口期 国内存结构性升级空间 赛轮等本土企业竞争力强劲

矿业、建筑业是工程轮胎的重点使用领域,占据36.4%的市场份额。全球工程轮胎市场在矿业复苏与基建投资热潮中加速回暖。2022年全球工程轮胎市场规模已恢复至104 亿美元,同比上升7.22%。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程度提升以及各国低碳规划的驱动,将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和绿色能源基础体系建设需求的持续释放,工程轮

2025年10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