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油耗超标面临惩罚 进口车企压力凸显

        导读:油耗超标面临惩罚 进口车企压力凸显。根据工信部同期公布的2013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去年,我国乘用车达标情况并不乐观,无论是国产企业还是进口企业,其达标率相较于前一年均有所降低。

        为进一步促进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国家相关部委对于汽车燃料消耗的管理也日趋严格。随着国家对于油耗超标车企的惩罚措施进一步明确,部分车企开始面临压力。

 

  5月7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乘用车油耗超标的企业将面临停止新品公告申报、停止跨类生产、扩大产能审批等六项惩罚措施。

 

  根据工信部同期公布的2013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去年,我国乘用车达标情况并不乐观,无论是国产企业还是进口企业,其达标率相较于前一年均有所降低。其中,进口车达标率下滑趋势更为明显,其中阿斯顿·马丁、保时捷、本田、克莱斯勒、雷诺、铃木、日产、现代、通用(中国)等进口车企均被列入“不达标”之列。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日趋严格的油耗限值下,进口车品牌在产品结构以及乘用车油耗核算方法方面均不占据优势,因此,随着国家对于油耗不达标车企的惩罚措施逐步兑现,未来部分进口车企业的生存危机或将进一步凸显。

 

  “如果不及时出台调整方案,部分进口车企必然会面临一系列惩罚措施,有些企业甚至将面临淘汰危机。”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向记者表示。

 

进口车企油耗压力凸显

 

  在2012年6月颁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年)》中提出,“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随着时间的临近,工信部在近期发布的《通知》中明确了一系列惩罚措施。

 

  “出台惩罚措施,是为了对企业产生约束力,只有让车企真正感受到压力,才能让节能减排付诸于行动。”饶达向记者评价道。

 

  从此次工信部公布的2013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来看,目前车企的油耗达标情况并不乐观。本次批露的79家国产乘用车企业和25家进口乘用车企业中,有22家国产乘用车企业未达标,达标率为72%,相较于2012年的76%下降了4个百分点;而进口车企中,12家企业未能达到2013年油耗标准,达标率为52%,同比2012年的68%下降了16个百分点。

 

  “相较于合资、自主产品,进口车大多是高排量的产品,因此面临的油耗压力相较于其他品牌肯定更大。”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经理王存告诉 记者。

 

  除了产品的因素外,油耗的核算办法也对进口车企业颇为“不利”。根据《通知》第七条,“同一汽车生产集团公司下属有多个独立法人乘用车生产企业,且集团公司对这些企业具有实际管理、控制权,经集团公司申请、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同意,可作为一个核算主体统一核算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

 

  对此,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认为,这意味着大型汽车集团下属不同品牌之间更易共享节能车型带来的油耗均值“红利”。

 

  以北汽集团为例,在本次的油耗测评结果中,北汽福田和北汽银翔两家公司均未达标,但倘若以北汽集团为核算主体,未来这两家公司有望通过集团旗下电动车以及小排量产品来平衡油耗。

 

  “从这一角度来看,很多进口车企都没有这样的优势。”王存指出。不过,目前多家豪华品牌相继加快国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推动其核算主体变更。

 

  本次油耗公布的未达标的进口企业中,阿斯顿·马丁、保时捷、本田、克莱斯勒、雷诺、日产、现代、通用等进口车企均榜上有名。而在超标幅度方面,排在前几位的铃木、日产、通用 (中国)分别达到6.1%和6.7%和5.3%,其余企业基本在3%左右,超标最高的阿斯顿·马丁达46.9%。

 

进口车企调整技术路线

 

  迫于政策的压力,各大进口车公司开始寻求解围路径。

 

  此前发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办法》规定,对企业生产或进口的纯电动乘用车、燃料电池乘用车、纯电动驱动模式综合工况续驶里程达到50公里及以上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实际值按零计算,并按5倍数量计入核算基数之和。但是,由于电动车产业目前尚不具备市场批量推广的条件,同时进口车品牌在国家相关政策中也未能享受到财政补贴,因此,各大进口车企业都转而寻求新的节能技术路径。

 

  大众汽车近日宣布,将大力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奥迪和保时捷也均将推出相应产品;此外,沃尔沃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S60L计划于明年上市。在日系车企中,雷克萨斯、讴歌、英菲尼迪等品牌,不约而同地加快导入混合动力产品的速度。

 

  在落幕不久的北京车展上,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理江积哲也表示,今年公司旗下混合动力产品销量比重将提升至30%。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雷克萨斯混合动力车型进口量的占比为26.8%。其中主销车型之一雷克萨斯ES300h的官方综合油耗,仅为5.4升/百公里。

 

  此外,推出柴油发动机车型也被部分车企视为降低油耗的重要方式。以路虎品牌为例,去年该品牌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9.72升/百公里,优于目标值10.65升/百公里。王存认为,这主要是其柴油产品比重不断提升的结果。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柴油版车的销量已经占据路虎品牌总销量的34%。

 

  可以看出,在越来越严格的政策要求下,各大豪华车企调整产品结构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能源牵引车热度持续攀升 渗透率突破30% 呈现 市场呈“你追我赶”激烈竞争态势

新能源牵引车热度持续攀升 渗透率突破30% 呈现 市场呈“你追我赶”激烈竞争态势

受多重因素推动,近年来我国新能源牵引车市场发展势头迅猛,2020-2024年实现198.8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进入2025年后,其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仅1-6月累计销量就突破5.85万辆,超越2024年全年销量。与此同时,其渗透率不断攀升,2025年上半年突破30%。从细分市场来看,纯电动牵引车持续领跑市场,2025年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中卡出口需求旺盛 新能源化步伐慢 行业集中度渐下降 一汽解放份额领先

我国中卡出口需求旺盛 新能源化步伐慢 行业集中度渐下降 一汽解放份额领先

2022年我国中卡销量大幅下降,但自2023年起强劲回升,2024年同比增长19.14%至12.76万辆;但在2025年上半年,其销量又出现下滑。从出口来看,我国中卡出口总体呈现强劲增长态势,2020-2024年出口量实现24.1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进入2025年,其出口需求依旧旺盛,1-5月出口量较2024年同期大

2025年07月18日
我国全地形车企业正在群体性崛起 外销火热、内销待释放 春风动力为“领头羊”

我国全地形车企业正在群体性崛起 外销火热、内销待释放 春风动力为“领头羊”

从全球全地形车行业的发展史来看,曾经市场一度是美/日企业的竞争史,不过当下中国企业正后来居上成为行业新势力。纵观2018-2023年的市场格局演变,全球全地形车市场呈现出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

2025年07月17日
汽车电机铁芯行业:新能源车多电机趋势带来广阔空间 竞争格局将由分散走向集中

汽车电机铁芯行业:新能源车多电机趋势带来广阔空间 竞争格局将由分散走向集中

电机铁芯是维持电机生命和正常运转的关键,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中成本占比较高,达30%。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驱动电机进入发展快车道,带动汽车电机铁芯需求增长。随着多电机成新能源汽车重要发展趋势,汽车电机铁芯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增长空间。

2025年07月17日
我国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突破14% 行业呈“双龙头”格局 中尾部企业竞争态势胶着

我国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突破14% 行业呈“双龙头”格局 中尾部企业竞争态势胶着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环卫车行业快速发展,销量从2020年的3629辆跃升至2024年的9709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89%。进入2025年后,这一增长势头更加强劲,1-5月累计销量已达4697辆,较2023年同期大幅增长超过70%。与此同时,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也不断攀升,由2020年的3.18%快速提升至2025年1

2025年07月15日
高阶智驾渗透下全球车载摄像头模组行业持续扩张 海外厂商占主导 中国企业正崛起

高阶智驾渗透下全球车载摄像头模组行业持续扩张 海外厂商占主导 中国企业正崛起

在技术升级与市场普及的双轮驱动下,高阶智驾渗透率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车载摄像头模组市场需求随之快速增多。根据预测,2022-2030年,L2+(城区NOA)渗透率将由0.8%提升至25%,L2+(高速NOA)渗透率将由0.8%提升至55%。

2025年07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