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标出台在即 低速电动车发展再引争议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2017-2022年中国低速电动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近日有消息称,四轮低速电动车国标或于今年全国两会前出台,这一消息再次引发业内对低速电动车如何发展的热议。


  2月6日,刚被工信部装备司任命为四轮低速电动车标准起草组组长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公开建议称,低速电动车不应采用铅酸电池,而是装配锂电池,同时增加侧面碰撞测试,这些要求印证了新国标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该领域准入标准。

 

  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相关规定,我国四轮低速电动车行业处于“灰色地带”已长达七八年之久,面对即将转正的“最后一公里”,却让本该兴奋的主机厂商们有些坐立难安。

 

  不断扩大的“蛋糕”

 

  事实上,低速电动车作为在“灰色地带”生长起来的草根产业已经在四五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扎根发芽。

 

  在山东潍坊某地停车场内,记者注意到分别停放着雷丁、御捷和丽驰等多个品牌的电动车,并且在城市的马路上偶尔也会遇见低速电动车驶过。作为低速电动车企业的主要聚集地,山东省占据整个行业25%的市场份额,按照山东省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山东省低速电动车的总体销量突破60万辆,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个不断壮大的新生事物已经成为山东省的一个标签。

 

  记者注意到,低速电动车用户不仅仅是老年人,年轻人也开始成为它们的客户。“一辆车涵盖保险的价格不足4万元,续航里程能在150公里左右,百公里成本也就四五块钱,平时用于上下班代步十分划算。”在上述商业综合体附近的雷丁电动车销售网点内,20多岁的张姓消费者告诉记者他刚刚购买了雷丁s50。按照企业的抽样数据报告显示,日均行驶在30公里以下的用户占比达到了86.2%,购车、用车成本低和出行方便成为这类车独有的优势。

 

  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由于政策监管的缺失,导致在行业发展初期,社会上频繁出现违规生产、安全问题频发等事故,央视在2014年的“3·15晚会”上点名曝光了山东省部分企业违规生产老年代步车,其中低速电动车占有相当的比重。

 

  据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生产低速电动车的企业多达400多家,行业的野蛮发展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也给外界造成了整个行业低质低价的不良印象,经过几年的市场竞争,如今行业前十名占据整个市场份额的60%,作坊式的生产企业基本消失了。”

 

  近几年,我国低速电动车市场延续着爆发式的增长速度,从2012年至2015年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96.4%、45.8%、54.4%和85.6%,2016年甚至已达到一百万辆级的市场。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曾直言:“一个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逻辑,低速电动车存在的逻辑就是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尴尬的身份之争

 

  低速电动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个尴尬的难题。这类产品既没有被列入法定交通工具,也不在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之内,身份不明让这个不断壮大的群体陷入尴尬的境地。

 

  2016年10月,低速电动车“升级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的工作思路获得国务院批复,业内乐观地认为低速电动车的春天即将到来。然而,从去年12月22日公安部将山东德州试点低速电动车定性为“违法”,到12月24日公安部、工信部、工商总局的领导在低速电动车发展上公开表达的意见态度出现分歧,再到12月27日“四轮低速电动车标准工作组”紧急召开第二次会议,低速电动车被定性为“电动汽车”,政策的反转让主机生产厂商们有些猝不及防。

 

  在国家标准委员会紧急召开的四轮低速电动车标准工作组第二次会议上所传递出的最新信号显示,今后低速电动车上路不仅要具备资质、标准、牌照、驾照、保险五项要求,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将向普通乘用车上靠拢。此外,新标中不仅新增加了低速电动车必须使用锂电池、整车质量要低于800公斤等硬性条件,同时还要求进行正面和侧面40km/h碰撞实验。

 

  对于低速电动车的管理问题,业内普遍有两种声音,一是按照摩托车类产品进行监管,二是直接列为乘用车产品来管理。两者间在标准及尺度上有着极大差异。目前来看,即将出台的国标很有可能参照后者制定。

 

  企业“压力山大”

 

  在采访中,多家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向记者表示,将要出台的标准应当结合市场需求,不宜过高。“太高的标准会导致这类型车的成本大幅度上升,如果国家没有给予和纯电动汽车一样的补贴标准,那么我们会丧失竞争力,同时这个市场需求正在扩大,相关部门一旦出现监管不到位,最后很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一位低速电动车董事长向记者说出了整个行业的担忧。

 

  “我们现在很迷茫。”一家低速电动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对于即将出台的国标,上述负责人认为主要的争论点在于电池和车辆管理办法上,“以电池为例,如果抛弃原来性价比较高的铅酸电池改用锂电,仅电池成本就要高出3万元,之前不到3万元的车可能会因此涨到5万远以上,而这一价格已经足以购买一辆普通的汽油车了,甚至相当于一个入门级纯电动汽车补贴之后的价格,这样的产品消费者不会买账。”一位生产低速电动车的企业高层告诉记者,2—3万元的产品销量占据市场80%的市场份额。

 

  关于管理办法层面,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参照国外经验来看,美国大多数州准许低速车辆在限速56km/h的公路上行驶,德克萨斯、阿拉斯加等个别州放宽到72km/h,穿越交叉路口不受限制。低速电动车并没有被限制到专用道上行驶。欧盟也推出了L6B和L7E等政策,将低速电动车称为四轮摩托车。在我国,虽然对其定位仍有争议,但主机厂呼吁应该将其划分至摩托车的范畴下统一管理,这样不仅可以依照我国现有的摩托车管理条例,也给了企业一定的发展空间。不过,也正如董扬所说,低速电动车的标准如何制定,可能是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最复杂、最困难的问题。

 

  在记者采访中,有相关人士认为此问题难点在于各方利益的博弈,比如在低速电动车产业发达的区域,一些主机厂已经成为地方的支柱企业,形成了相对规模的产业集群。以雷丁产业园为例,入园企业达到7家左右,意向入园供应商有20家左右,年纳税额过亿元。但数量急剧扩大的低速电动车有可能会增大交通的治理和相关部门的监管难度,多方达到协调统一十分困难。

 

  多方的博弈,让生产低速电动车的企业缩手缩脚。“为了应对销量增长,本来生产车间准备装备两个全新的机械臂,生产效率和机械化程度可以大幅度提升,但因为担心国标过高导致市场骤降,扩建就暂停了。”一位低速电动车企业负责人这样向记者表示。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对此认为,低速电动车的管理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制定合理的标准。第二,把路权交给地方。在标准制定上,应该根据国情,为低速电动车设立一个新的类别,并单独设立相应的符合其特性的技术门槛,不能单纯地将低速电动车简单定义为新能源汽车。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行业增长动力强劲 我国车载导航市场稳步扩张 智能化技术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行业增长动力强劲 我国车载导航市场稳步扩张 智能化技术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汽车产销国,为车载导航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自2021年以来,伴随宏观经济回暖以及国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措施的持续落地,我国汽车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9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33.3万辆和243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3%

2025年11月17日
乘新能源车东风 我国车载电源系统OBC行业出货量上升 国产厂商占市场主导

乘新能源车东风 我国车载电源系统OBC行业出货量上升 国产厂商占市场主导

基于此,近年来,我国车载电源系统OBC行业出货量持续上升。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车载电源系统OBC行业出货量达到1049.00万台套,2019-2024年出货量规模复合增速超过59%,保持高速增长。

2025年11月04日
我国汽车天窗行业:结构性变革+技术迭代升级 头部企业盈利有望增强

我国汽车天窗行业:结构性变革+技术迭代升级 头部企业盈利有望增强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汽车天窗结构正在重塑——中低端车型天窗装配率增长,而高端车型装配率小幅回落。在8万元以下的低端车型方面,2021-2023年,全景天窗装配率分别为10.30%、12.11%和15.34%,小天窗装配率分别为31.25%、35.13%和43.07%,均呈上升趋势。

2025年11月01日
汽车电喷系统行业分析: 需求稳步提升 技术呈绿色化、数字化双轨并行升级趋势

汽车电喷系统行业分析: 需求稳步提升 技术呈绿色化、数字化双轨并行升级趋势

随着汽车销量增长,汽车电喷系统需求稳步提升。2024年我国汽车销量达3143.6万辆,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超过700万辆,其中油电混合动力车(HEV)销量94万辆、增程式电动车(REEV)销量突破11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销量514万辆。

2025年10月31日
新能源与消费升级驱动 我国汽车外饰件行业规模增长 轻量化与智能化成趋势

新能源与消费升级驱动 我国汽车外饰件行业规模增长 轻量化与智能化成趋势

汽车外饰件是构成汽车整车外观、影响空气动力学性能,并直接决定消费者第一印象的关键部件,主要包括保险杠、格栅、车灯、车门、天窗、后视镜等。作为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汽车外饰件行业正伴随整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而持续扩张。

2025年10月31日
需求与技术双轮驱动 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市场规模将迈向三千亿新纪元

需求与技术双轮驱动 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市场规模将迈向三千亿新纪元

中国汽车产销量屡创新高,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超35%的同比增速,为内饰件行业提供了强劲的扩容动力。更为关键的是,在电动化简化动力总成后,车企竞争焦点转向由内饰打造的“第三空间”,推动大屏、智能座舱、高端座椅等配置渗透率快速提升,促使行业单车价值量稳步增长。在此背景下,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市场规模于2024年已达约2888亿元

2025年10月30日
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下智能座舱显示迎机遇 OLED、AR-HUD等新型显示技术正加速渗透

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下智能座舱显示迎机遇 OLED、AR-HUD等新型显示技术正加速渗透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市场持续回暖,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渗透,直接推动了智能座舱显示需求的激增。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新车渗透率达48%,智能座舱相关功能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已超70%。

2025年10月29日
我国本土智能座舱企业崛起 下个竞争点将围绕AI认知能力与跨域融合展开

我国本土智能座舱企业崛起 下个竞争点将围绕AI认知能力与跨域融合展开

近年来,随着智能汽车从“功能机”向“智能终端”的转型,全球智能座舱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数据显示,2021-2024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从331.6亿美元增长至706.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66%。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797.7亿美元,并在2030年达1484.1亿美元。

2025年10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