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目前,我国AM零部件市场中,产品质量的要素作用体现得还很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我国汽车社会刚刚开始形成,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认知正逐步走向成熟。
中国减震器市场运营格局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13-2017)
中国风电齿轮箱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商机分析报告(2013-2017)
1. 注重利用市场机制,建立权威质量评价体系
AM 零部件产品量大面广,除了少数涉及安全环保等强制性认证产品以外,多数是装饰装潢、汽车附件等非强制性认证部件。对如此庞大的AM零部件产品和市场进行监管,不仅需要巨大的行政资源、相应的法律和技术依据,还需要承担监管带来的行政责任风险。因此,政府难以完全承担AM 零部件产品的质量监管。对AM零部件质量的管理,应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市场机制中最重要的就是供需机制和竞争机制。
市场对AM零部件的需求主要受产品质量、产品价格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市场供给主要受产品价格和生产资源的影响。其中,价格是影响供需平衡的重要因素,产品质量是决定AM零部件价格的决定因素 (据相关研究成果,当消费者对感知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价格敏感度会大幅提高)。由此可见,产品质量是影响AM零部件供需平衡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竞争的重要因素。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AM零部件产品质量完全可以通过市场作用来保障。
目前,我国AM零部件市场中,产品质量的要素作用体现得还很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我国汽车社会刚刚开始形成,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认知正逐步走向成熟;二是我国缺失具有公信力的AM零部件质量评价体系,消费者难以对产品形成感知质量;三是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消费者对五花八门的产品质量承诺和相关评价不认同,难以形成固定的感知质量。自愿性产品认证是产品生产者自愿实施的产品满足使用性能的一种评定,它由产品型式检验认可、质量体系检查评定、对获证后产品监督检验、对获证企业质量保证条件监督检查等四个环节构成,可以有效地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科学客观的评定,并将评定结果公布于众。
因此,通过发挥认证机构、检测机构、消费者协会和生产商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AM零部件产品的自愿性认证,打造权威的AM零部件质量评价体系,形成消费者认可的AM零部件产品感知质量,是保障AM零部件产品质量的关键。由于自愿性认证是非强制性的,政府必须引导、鼓励认证机构推出相关的自愿性认证,树立自愿性认证品牌,吸引更多产品实施自愿性认证。要注重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如消费者协会号召消费者购买认证产品、制造商协会号召企业对自身产品实施认证等。要注重发挥市场要素的配置作用,推动全认证汽配市场的设立,引导保险公司只对认证部件进行维修理赔。要注重调动市场各方积极性,引导制造商、中间商 (经销商和汽配市场)、购买方 (修理店和最终消费者) 三者在提高产品质量、营造诚信体系上达成共识,形成自律机制。
2.解决技术标准空白和不适用问题在AM零部件的自愿性认证中,产品型式检验、获证后产品监督检验都需要有相关的技术标准作为支撑。目前,我国AM零部件产品技术标准还难以满足要求:一是大量标准缺失,现有汽车零部件强制性标准有五十多个,推荐性标准近两百个,主要涉及安全环保部件,大多数AM零部件缺乏国家或行业标准;二是标准技术条款不适用,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主要是从生产者角度对制造工艺、技术要求进行规定,而不是从消费者角度对使用感受进行规定;三是判定不适用,现行标准主要是根据标准中入门级的限值进行合格与否的判定,而未体现对产品质量水平的分级评价。解决技术标准空白和不适用的问题,需要依靠技术中介组织,推出适用于AM零部件产品自愿性认证的技术标准。从形式上,AM零部件标准可以是认证机构实施规则、行业协会标准、某个技术机构标准或者企业联盟标准,但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公信力和影响力———制定过程要具有广泛参与性,推动其成为技术机构和企业的联盟标准;简便性和适用性
———适应现有检测,而技术条件应尽量对多数产品共性要求进行规定;评价而不判定
———限值只对产品质量进行分级评价,而不进行合格与否的判定;注重消费者体验
———产品质量评价结果必须与消费者体验相关,必要时可以加入主观评价。技术条款和评价限值主要由关键几何尺寸、影响关键机械性能材料、消费者体验相关技术要求,具体见下表。
AM零部件检验技术标准要素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