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汽车行业与日本、韩国发展阶段及趋势对比分析(图)

          一、 日本汽车发展趋势

          从 1904 年吉田真太郎造出日本第一辆汽油轿车“太古里 1 号“起,日本汽车工业已经走过近 120 个年头。1936 年,汽车制造行业法的实施拉开了日本汽车国产化的序幕。日本在经历了二战和战后十年的复苏之后,汽车产业也快速发展起来。根据汽车销量增速大小,可以划分为 4 个阶段: 

          高速增长阶段(1960-1965):日本汽车工业在 1960 年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乘用车销量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36%; 

          较高速增长阶段(1965-1973):1965-1973 年是日本汽车销量增速较高的阶段,相比前一阶段增速有所放缓。汽车销量由1965年的58.6万辆增长为1973年的295.3万辆,年均复合增速为22.4%。

          1967 年乘用车销量首次突破 100 万辆,1970 年日本国内千人汽车保有量达到 170 辆,是 1950 年的 60 倍,汽车不再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而成为了代步工具。 

          低速增长阶段(1975-1990):1975 年之后,日本汽车产业逐渐进入了成熟期,在这一时段,日本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长率保持在 4%-5%左右,此时,日本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也开始放缓,年销量 300 万辆左右,该阶段平均复合增速为 5.4%,负增速阶段(1990 年之后):1989 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之后,国内经济陷入了所谓的‘失去的二十年“,在 1990 年乘用车销量达到 500 万辆的顶峰之后,开始逐渐出现下滑,此后二十多年,乘用车增速出现正负交替的局势,2016 年乘用车销量 414.6 万辆,年均复合增速为-0.8%。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日本的市场需求量已经进入了饱和期,2016 年日本国内千人汽车保有量 612 辆,汽车市场空间有限。 
  
图表:日本新注册乘用车销量及增速(单位:辆)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韩国汽车发展趋势 

          韩国的汽车工业是从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起步的。韩国政府于 1962 年制定了汽车工业发展计划,将零散的的汽车工业纳入国家计划发展的轨道。1962 年颁布的《汽车工业保护法》是韩国正式发展汽车工业的信号。1962 年,韩国汽车产量还不到 2000 辆,到 1994 年,汽车产量已经达到 231.2 万辆,汽车出口达到 73.8 万辆,成为世界第 6 汽车生产大国和世界第五出口大国。按照国内汽车保有量增速水平,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高速增长阶段(1980-1985);80 年代,韩国政府为了应对国内政治危机导致的经济下滑,试图通过汽车产业拉动经济,通过汽车生产厂商的联合或合并,国内的汽车生产能力和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国内汽车保有量水平在该阶段也高速增长,乘用车上牌数(存量数据)从 1990 年的 25 万辆增长到 1990 年的 207 万辆,年均复合增速到达 25%。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汽车连锁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

          较高速增长阶段(1985-2000):韩国政府从 1987 年起逐渐取消了过去扶植、保护汽车工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开放了汽车市场。同时,对各汽车生产企业所生产的车种、车型等也不再进行限制,以鼓励汽车生产会社之间展开竞争,优胜劣汰。在这种形势下,韩国的各汽车生产会社都争先恐后地为开发新车种、新车型而采取措施。2000 年国内乘用车上牌数为 808 万辆,年均复合增速为14.6%,较上一阶段增速有所放缓。 

          低增速阶段(2000-2016):进入新世纪后,韩国汽车工业进入成熟阶段,2017 年千人平均保有量为 426 辆,该阶段年均复合增速为 5%,预计未来维持微增态势。 

图表:韩国乘用车上牌数(存量数)及增速(单位:辆)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我国乘用车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开始进入家庭从 2000 年开始,刚开始进入家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如 2002、2003 年乘用车销量增速分别为 63%和 69%;2000 年-2007 年复合增速达到 35%,这一阶段与日、韩第一阶段类似,高速增长,持续约 7 年时间; 从 2007 年开始进入较高增长阶段,2007 年-2016 年乘用车销量复合增速达到 19.5%;在这近 10 年发展中,除了 2008 年、2011 年、2012 年外,其它年份销量增速均维持两位数增长。2008 年销量个位数增长主要原因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制约了汽车需求,2011 年和 2012 年个位数增长主要是 2011 年刺激汽车需求的购置税政策退出导致增速回落。 


          比照日、韩汽车发展阶段,预计进入 2017 年后,我国乘用车需求将进入稳态发展阶段,预计年复合增速在 5-10%之间,且因为我国人口多、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预计汽车稳态需求释放时间将更长。 

图表:我国乘用车销量及增速(万辆、%)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轮胎硫化机行业市场稳增 中国主导地位突出 电加热渗透率有望提升

全球轮胎硫化机行业市场稳增 中国主导地位突出 电加热渗透率有望提升

随着全球轮胎行业增长,硫化机市场规模稳中有升。轮胎硫化机行业需求呈现全球化特征,其中中国主导地位突出。主流硫化机中,蒸汽加热硫化机数量逐渐减少,导热油加热硫化机应用于中高端领域,电加热硫化机渗透率有望提升。全球轮胎硫化机行业高度分散,龙头企业有望通过持续渗透与并购整合,快速提升市占率并强化话语权。

2025年04月03日
轮毂轴承行业:第三代成主流 汽车整车价格下降 市场份额将不断向国内厂商集中

轮毂轴承行业:第三代成主流 汽车整车价格下降 市场份额将不断向国内厂商集中

近年来,我国轮毂轴承行业快速增长,成为全球主要市场之一。从细分市场看,我国轮毂轴承市场中后装市场占比较大,随着汽车市场持续增长、高品质轮毂轴承需求增多以及轮毂轴承性能和耐用性提升,前装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轮毂轴承装配技术迭代,受益汽车行业四化趋势,第三代成市场主流。近年来国内厂商快速崛起,产品各方面与海外差距不断缩小,

2025年03月15日
我国车用轴承行业:新能源车渗透下电机轴承放量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市场结构待优化

我国车用轴承行业:新能源车渗透下电机轴承放量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市场结构待优化

汽车是轴承最大的下游市场,车用轴承占比远超其他轴承,在轴承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车用轴承市场与汽车产业发展高度相关,2021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逐渐复苏,汽车产销量回升,刺激主机轴承市场。随着我国新能源持续渗透率,新能源车用电机轴承将持续放量。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微卡销量整体下滑但新能源微卡增长强劲 上汽五菱为行业领头羊

我国微卡销量整体下滑但新能源微卡增长强劲 上汽五菱为行业领头羊

近年来,受市场需求疲软影响,我国微卡销量呈现整体下滑态势,2024年同比下降30.64%。虽然微卡销量整体下滑,但新能源微卡这个细分市场逆势增长,销量快速上升。同时其渗透率不断提升,销量在微卡市场中的占比由2020年的0.56%上升至2024年的10.67%。目前,我国新能源微卡渗透率仍然偏低,市场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2025年03月12日
车龄爬升及智能电动汽车渗透 我国汽车后市场迎机遇 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车龄爬升及智能电动汽车渗透 我国汽车后市场迎机遇 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保有国,2023年汽车保有量达3.4亿辆,超过美国的2.8 亿辆、欧洲的2.5 亿辆。202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进一步增长至3.53亿辆,增速为3.53%,汽车后市场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2025年03月11日
我国客车行业发展现状:产销及出口量均上升 长安汽车市场份额领先

我国客车行业发展现状:产销及出口量均上升 长安汽车市场份额领先

在长途、旅游市场复苏以及客车报废更新等利好政策加持下,自2023年起,我国客车产量和销量逐渐上升。同时自2022年起我国客车出口量也在逐年增长。目前,轻型客车为我国客车市场中的主流产品,2024年销量占比超过75%。此外,我国客车行业集中度较高,近3年CR6均在70%以上。其中,长安汽车的客车市场份额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

2025年02月28日
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总销量、出口量均上升 但渗透率偏低 未来行业仍是一片蓝海

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总销量、出口量均上升 但渗透率偏低 未来行业仍是一片蓝海

近年来,随着产品性能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以及政策推动,新能源商用车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总销量和国内销量不断攀升;同时其渗透率和出口销量也在持续增长。不过,与新能源乘用车超过40%的渗透率相比,目前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率总体偏低,未来仍是一片蓝海。从竞争来看,我国新能源商用车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其

2025年02月27日
我国冷却液行业分析:3M停产或将为国产企业带来机遇 市场需求空间大

我国冷却液行业分析:3M停产或将为国产企业带来机遇 市场需求空间大

2022年3M宣布在2025年底停止所有PFAS产品的生产,包括含氟聚合物、氟化液以及基于PFAS添加的相关产品。在此背景下,全球冷却液行业竞争格局或将重塑,但也为国内生产企业带来市场机遇。同时,随着算力规模高速提升,我国冷却液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2025年02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