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贡献率及产销量分析 (图)


          一、全球汽车行业销量稳步提升,中国市场贡献率增大 

          2018 年,全球汽车制造商已经很大程度的从召回和汽车排污丑闻中缓和过来,并且积极的开始对应相关行业在汽车电动化以及汽车无人驾驶领域的转型。一些相对较为成熟的汽车市场,例如北美、中国以及欧洲由于受到行业周期的影响,其销量在 2018 年或许会保持相对稳健,也可能小幅的下跌;而一些极具发展潜力的市场,如拉丁美洲以及东欧的一些汽车新兴国家由于持续疲软的需求量,将会更具波动性。 



           随着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在出售旗下品牌欧宝(Opel)以及沃克斯豪尔(Vauxhall),从而退出欧洲市场以后,大众汽车(Volkswagen)和丰田(Toyota)成为了全球销量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而这其中,大众汽车正在实施着年度最为戏剧性的战略转型——从大型的柴油机制造商转变为电动汽车制造商。 


           总体而言,2017 年全球汽车行业表现稳健。连续 9 个年头保持正增长,产量与销量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4.2%与 4.16%。 

图表:2008-2016 年全球汽车产销量稳步提升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下图中不难看出,全球汽车产量的主要来源集中于“金砖四国”以及老牌的汽车制造大国。除美国在近年来有微弱的放量以外,增长速度最为快速的就是中国,产量比率从 2008 年的 13%迅速增长至了 2016 年的 40%;根据 OICA 的统计显示,中国在 2009 年汽车产量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国。其余国家则均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 


           但是,中国市场的这种高速成长或许会在这几年里出现一个“过渡期”。而伴随着这个“过渡期”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汽车市场转型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茁壮发展了上百年的传统汽车行业受到了新生代技术的一再挑战。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与共享化,明确了中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绝对方向,然而在这看似非常确定的道路上,却存在着非常多的不确定性。但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汽车行业发现了一线 “希望”;弯道超车,这也许是今年国内汽车圈最为流行的一个词语;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相信这种暂时性的“过渡期”会为中国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新汽车行业。而其他的因素,如经济增长、如限购、石油的供应等,在后文都会一一展开;这些因素实际上在近几年里都一一找到了解决方案。 

图表:2008-2016 年中国汽车产量逐步成为世界第一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汽车产销稳步增长,消费升级带动市场扩张 

 

          回顾 2013 年到 2017 年末的汽车产销量,国内汽车市场的产销情况依旧明朗。从 2013 年的 2213 万辆与 2199 万辆,增长到了 2017 年的 2907 万辆与 2894 万辆,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8.69%与 8.53%;高于同期 GDP 增加值 7.18%; 




图表:2013-2017 年中国汽车产量稳步增长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图表:2013-2017 年中国汽车销量稳步增长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其中,我国乘用车产量在汽车生产总量中的占比一再提高。从 2008 年的占比 72.17% 提升到了 2017 年的 85.41%。 

图表:2008-2016 年间中国乘用车产量比率不断提高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方面,这是受到了近年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自从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将汽车产业明确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以来,政府从政策上、法规上多次刺激汽车产业发展,鼓励民众汽车消费,从而为我国汽车产业带来了井喷式的增长;从 2004 年 507 万辆的总产量增加到了 2017 年的 2907 万辆,一举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国。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一再提高。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信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 GDP 从 1960 年的 89.6 美元上升至了 2016 年的 8123.2 美元;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从而导致了以汽车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升级,从此,我国乘用车市场进入了典型的汽车消费普及期;这决定了国内私人汽车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也决定了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乘新能源车东风 我国车载电源系统OBC行业出货量上升 国产厂商占市场主导

乘新能源车东风 我国车载电源系统OBC行业出货量上升 国产厂商占市场主导

基于此,近年来,我国车载电源系统OBC行业出货量持续上升。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车载电源系统OBC行业出货量达到1049.00万台套,2019-2024年出货量规模复合增速超过59%,保持高速增长。

2025年11月04日
我国汽车天窗行业:结构性变革+技术迭代升级 头部企业盈利有望增强

我国汽车天窗行业:结构性变革+技术迭代升级 头部企业盈利有望增强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汽车天窗结构正在重塑——中低端车型天窗装配率增长,而高端车型装配率小幅回落。在8万元以下的低端车型方面,2021-2023年,全景天窗装配率分别为10.30%、12.11%和15.34%,小天窗装配率分别为31.25%、35.13%和43.07%,均呈上升趋势。

2025年11月01日
汽车电喷系统行业分析: 需求稳步提升 技术呈绿色化、数字化双轨并行升级趋势

汽车电喷系统行业分析: 需求稳步提升 技术呈绿色化、数字化双轨并行升级趋势

随着汽车销量增长,汽车电喷系统需求稳步提升。2024年我国汽车销量达3143.6万辆,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超过700万辆,其中油电混合动力车(HEV)销量94万辆、增程式电动车(REEV)销量突破11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销量514万辆。

2025年10月31日
新能源与消费升级驱动 我国汽车外饰件行业规模增长 轻量化与智能化成趋势

新能源与消费升级驱动 我国汽车外饰件行业规模增长 轻量化与智能化成趋势

汽车外饰件是构成汽车整车外观、影响空气动力学性能,并直接决定消费者第一印象的关键部件,主要包括保险杠、格栅、车灯、车门、天窗、后视镜等。作为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汽车外饰件行业正伴随整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而持续扩张。

2025年10月31日
需求与技术双轮驱动 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市场规模将迈向三千亿新纪元

需求与技术双轮驱动 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市场规模将迈向三千亿新纪元

中国汽车产销量屡创新高,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超35%的同比增速,为内饰件行业提供了强劲的扩容动力。更为关键的是,在电动化简化动力总成后,车企竞争焦点转向由内饰打造的“第三空间”,推动大屏、智能座舱、高端座椅等配置渗透率快速提升,促使行业单车价值量稳步增长。在此背景下,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市场规模于2024年已达约2888亿元

2025年10月30日
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下智能座舱显示迎机遇 OLED、AR-HUD等新型显示技术正加速渗透

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下智能座舱显示迎机遇 OLED、AR-HUD等新型显示技术正加速渗透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市场持续回暖,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渗透,直接推动了智能座舱显示需求的激增。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新车渗透率达48%,智能座舱相关功能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已超70%。

2025年10月29日
我国本土智能座舱企业崛起 下个竞争点将围绕AI认知能力与跨域融合展开

我国本土智能座舱企业崛起 下个竞争点将围绕AI认知能力与跨域融合展开

近年来,随着智能汽车从“功能机”向“智能终端”的转型,全球智能座舱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数据显示,2021-2024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从331.6亿美元增长至706.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66%。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797.7亿美元,并在2030年达1484.1亿美元。

2025年10月27日
“端到端”与“智驾平权”共振 未来我国智能驾驶传感器需求市场将迎来量级跃升

“端到端”与“智驾平权”共振 未来我国智能驾驶传感器需求市场将迎来量级跃升

近年来,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通信和新能源等领域技术的发展驱动汽车产业不断向电动化、智能化及网联化变革,智能驾驶作为引领汽车智能化变革的关键变量,已成为汽车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当下,国内政策层面正通过多维度举措积极推动智能驾驶落地。

2025年10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