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3年1-7月上海汽车进口量统计与影响因素

导读:2013年1-7月上海汽车进口量统计与影响因素,2013年7月份,我国自主品牌轿车销售19.58万辆,同期增长2.7%,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3.3%,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市场占有率降至2008年以来的新低。

       据上海海关统计,2013年前7个月,上海海关关区进口汽车19.8万辆,比去年同期(下同)减少6.8%;价值84.9亿美元,下降12.5%。

       一、2013年前7个月上海海关关区汽车进口的主要特点

       除绝大多数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外,2013年前7个月,上海海关关区汽车进口还呈现以下特点:

       (一)单月进口量连续2个月同比增加,其中7月份进口量创历史新高。自去年9月份以来,上海海关关区汽车单月进口量连续9个月呈现同比减少态势。2013年6月份,关区汽车进口量同比由减转增,7月份延续同比增加态势,进口3.7万辆,同比增加16%,环比增加18.2%,单月进口量创历史新高(下图)。

       (二)欧盟为最大进口来源地,美国取代日本成为第2大进口来源地。2013年前7个月,上海海关关区自欧盟进口汽车12.2万辆,减少5.9%,占同期关区汽车进口总量的61.7%。同期,自美国进口2.7万辆,增加16.7%,占关区汽车进口总量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0.9%提高至13.7%,超过日本成为关区第2大汽车进口来源地。此外,自日本和墨西哥分别进口2.5万辆和1.6万辆,分别减少24.1%和17.9%。

       (三)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占逾9成,国有企业进口占比提高。2013年前7个月,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关区进口汽车17.9万辆,减少10.1%,占同期关区汽车进口总量的90.6%。同期,国有企业进口1.6万辆,增加63.6%,占比由去年同期的4.7%提高至8.2%。

       (四)中等排量乘用车进口占主导地位,大排量乘用车进口大幅减少。2013年前7个月,上海海关关区进口排量在1.5升-3升的中等排量乘用车(包括小轿车、小客车和越野车,下同)15.8万辆,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占关区汽车进口总量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74.5%提高至79.9%。同期,进口排量在3升以上的大排量乘用车1.7万辆,减少51%;进口排量1.5升及以下的小排量乘用车1.3万辆,增加30.9%。

       二、近期上海海关关区汽车单月进口量连续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车市产销稳定增长,跨国车企强化在华销售。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产销数据显示,7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58.33万辆和151.63万辆,分别增加10.2%和9.9%,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由于欧洲汽车市场持续低迷,跨国公司为完成销量目标,不断强化在中国地区的销售。7月部分进口车在华销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德系豪华轿车奥迪和宝马分别销售4.1万和3.2万辆,同比增速高达27%和39%,远远高于乘用车市场的整体增幅。此外,跨国车企还将销售重点向我国中南、西南和西北市场转移。2013年前5个月,进口车销售同比增长20%以上的省市,均在中西部地区。

       (二)进口车高库存压力持续缓解,各跨国汽车逐步加大进口。为消化2012年进口车供给大幅增加所带来的高库存压力,年初各进口品牌经销商纷纷采取减缓进口节奏、降价促销等措施,截止2013年6月,进口汽车市场的终端优惠幅度平均约在7.8%。在经历将近半年的去库存后,目前已经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2013年7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3.2%,比上月下降2.9个百分点。随着进口车库存压力的持续缓解,跨国企业逐步加大进口力度,带动关区汽车单月进口量回升。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值得关注的是,2013年7月份,我国自主品牌轿车销售19.58万辆,同期增长2.7%,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3.3%,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市场占有率降至2008年以来的新低。自主品牌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跨国车企借道合资品牌抢占市场份额。尽管国内汽车市场进入“微增长”期,但跨国公司仍争相扩大合资公司产能,如德国大众准备在华建第9家工厂,沃尔沃、凯迪拉克、捷豹路虎和英菲尼迪在内的二线豪华品牌也已经或将在不久后国产。跨国公司及其合资公司欲在新一轮市场调整中获得更大优势,而本土品牌恐将雪上加霜,特别是合资品牌向低端市场进军使得本土品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受到挤压。

       (二)中西部开发政策偏向外商投资。6月10日起,《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13年修订)》开始正式施行,明确外资投资占比不高于50%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将享受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优惠政策,但目录对自主车企的鼓励政策却没有提及。鼓励外资车企开发西部市场的政策出台后,未来在西部市场的竞争中,自主品牌在二三线城市的空间或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为此建议:调整产业政策,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扶持力度,完善自主品牌的品牌和渠道建设,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提升自主品牌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能源牵引车热度持续攀升 渗透率突破30% 呈现 市场呈“你追我赶”激烈竞争态势

新能源牵引车热度持续攀升 渗透率突破30% 呈现 市场呈“你追我赶”激烈竞争态势

受多重因素推动,近年来我国新能源牵引车市场发展势头迅猛,2020-2024年实现198.8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进入2025年后,其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仅1-6月累计销量就突破5.85万辆,超越2024年全年销量。与此同时,其渗透率不断攀升,2025年上半年突破30%。从细分市场来看,纯电动牵引车持续领跑市场,2025年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中卡出口需求旺盛 新能源化步伐慢 行业集中度渐下降 一汽解放份额领先

我国中卡出口需求旺盛 新能源化步伐慢 行业集中度渐下降 一汽解放份额领先

2022年我国中卡销量大幅下降,但自2023年起强劲回升,2024年同比增长19.14%至12.76万辆;但在2025年上半年,其销量又出现下滑。从出口来看,我国中卡出口总体呈现强劲增长态势,2020-2024年出口量实现24.1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进入2025年,其出口需求依旧旺盛,1-5月出口量较2024年同期大

2025年07月18日
我国全地形车企业正在群体性崛起 外销火热、内销待释放 春风动力为“领头羊”

我国全地形车企业正在群体性崛起 外销火热、内销待释放 春风动力为“领头羊”

从全球全地形车行业的发展史来看,曾经市场一度是美/日企业的竞争史,不过当下中国企业正后来居上成为行业新势力。纵观2018-2023年的市场格局演变,全球全地形车市场呈现出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

2025年07月17日
汽车电机铁芯行业:新能源车多电机趋势带来广阔空间 竞争格局将由分散走向集中

汽车电机铁芯行业:新能源车多电机趋势带来广阔空间 竞争格局将由分散走向集中

电机铁芯是维持电机生命和正常运转的关键,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中成本占比较高,达30%。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驱动电机进入发展快车道,带动汽车电机铁芯需求增长。随着多电机成新能源汽车重要发展趋势,汽车电机铁芯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增长空间。

2025年07月17日
我国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突破14% 行业呈“双龙头”格局 中尾部企业竞争态势胶着

我国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突破14% 行业呈“双龙头”格局 中尾部企业竞争态势胶着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环卫车行业快速发展,销量从2020年的3629辆跃升至2024年的9709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89%。进入2025年后,这一增长势头更加强劲,1-5月累计销量已达4697辆,较2023年同期大幅增长超过70%。与此同时,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也不断攀升,由2020年的3.18%快速提升至2025年1

2025年07月15日
高阶智驾渗透下全球车载摄像头模组行业持续扩张 海外厂商占主导 中国企业正崛起

高阶智驾渗透下全球车载摄像头模组行业持续扩张 海外厂商占主导 中国企业正崛起

在技术升级与市场普及的双轮驱动下,高阶智驾渗透率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车载摄像头模组市场需求随之快速增多。根据预测,2022-2030年,L2+(城区NOA)渗透率将由0.8%提升至25%,L2+(高速NOA)渗透率将由0.8%提升至55%。

2025年07月10日
地方政策与DeepSeek驱动我国智能驾驶正迈向高阶市场 未来有望标配在15万左右车型

地方政策与DeepSeek驱动我国智能驾驶正迈向高阶市场 未来有望标配在15万左右车型

智能驾驶是指汽车通过搭载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通讯模块等设备,实现协助驾驶员对车辆的操控,甚至完全代替驾驶员实现无人驾驶的功能。智能驾驶是人工智能革命和新能源革命的集大成者,是下一个万亿级大赛道。当下,智驾技术正逐渐成为中国日常交通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乘用车自动驾驶的渗透率超五成,乘用

2025年07月07日
投放量超七百万辆!我国共享电单车行业价格持续上涨 氢能、无人驾驶受市场关注

投放量超七百万辆!我国共享电单车行业价格持续上涨 氢能、无人驾驶受市场关注

共享电单车是便捷、高效、安全的出行方式,对用户和社会具有双重价值,市场投放量已经超过百万辆。不过,由于共享电单车属于重资产模式,导致企业盈利困难,如青桔单车2023年单车业务所在版块的净利润亏损仍超过50亿元。因此,近几年,我国共享电单车价格持续上涨,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企业开始寻找其他盈利点。而随着产业持续降本、规模

2025年06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