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消费信贷初现(1995年-1999年)。我国汽车金融业萌芽于1995年。为刺激汽车消费需求,改变汽车消费低迷的境遇,以上汽为代表的汽车生产厂商联合国有商业银行,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由于缺乏经验,问题频出,中国人民银行于1996年叫停汽车信贷业务。
2.商业银行垄断(2000年-2003年)。随着2000至2003年间私家车销量的井喷式增长,汽车消费贷款也随之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从1999年的4亿元飞速增长至2003年的1839亿元。汽车消费信贷的主体也随之扩大,从国有银行主导转向股份银行。车贷成为商业银行提升消费贷款业务的主要途径之一,刺激银行间相互竞争,商业银行垄断汽车金融业。2000年,央行发布《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办法》,允许汽车财务公司开展汽车消费信贷。汽车消费金融雏形渐成。
3.汽车金融公司入场(2004年-2007年)。2004年,车价走低和征信体系不完善的隐患凸显,大量汽车信贷坏账出现。银行加大风控力度,保险赔付压力骤增,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急剧萎缩。随着风险进一步加大,2004年保监会叫停车贷险业务。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汽车厂商、经销商合作的汽车金融模式难以为继,我国汽车金融业再一次陷入停滞。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汽车金融公司受到关注。在汽车销量放缓,库存增长,消费热情遇冷,汽车贷款业务萎缩等压力下,汽车厂商、经销商等都迫切期待除商业银行以外的资金渠道出现来打破僵局,汽车金融公司这一新兴模式也因此受到关注。2004年,《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出台,明确汽车金融公司的相关政策。我国首家汽车金融公司——上海通用金融公司成立,标志我汽车金融公司出现。
4.多元主体发展(2008年-至今):随着上海通用金融公司的成立,大众汽车金融公司、丰田汽车金融公司等国际汽车金融市场主要玩家入场中国,带入新的业务模式和风控技术。2008年,新版《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颁布,为中国汽车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打开多元竞争的局面。汽车金融公司逐渐成为市场主体,渗透率不断提高。2013年,互联网金融兴起,多元主体入场。消费金融概念席卷汽车市场,国外汽车电商也进入中国,互联网汽车金融公司和汽车租赁公司作为新兴力量进入市场。至此,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汽车租赁公司、互联网汽车金融公司多元主体并存的局面逐渐形成。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预测》
商地位不对等局面。2017年《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打破整车厂垄断,保护经销商的利益。整车厂垄断地位不再,汽车金融公司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合作主体也将更加多元。
汽车金融公司的总资产、贷款总额在过去的三年中都以较快速度增长。仅2016年中国汽车金融公司资产总额就达到5,729亿元,同比增长36.7%,其中前8公司的资产达3,527亿元,占比为62.4%;贷款总额为5,209亿元,同比增长33.2%。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