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乘用车优势及威胁分析:智能化趋势助力行业发展 汽车限购或致使销量减少

       乘用车是设计目的和功能主要用于运载乘客及其随身行李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其座位不超过九个。根据使用用途划分,乘用车可分为基本型乘用车(又称轿车)、多用途车(MPV)、运动型多用途车(Suv)、专用乘用车、交叉乘用车。

乘用车分类

类别

简介

基本型乘用车(又称轿车)

用于载送人员和物品,座位分布于两轴之间,强调舒适性,以乘客为中心

多用途车(MPV)

由轿车演变而成,通常采用轿车的发动机和底盘,前轮驱动,尺寸比轿车大,内部空间宽敞,可乘坐59

运动型多用途车(SUV)

城郊实用汽车,拥有旅行车的空间功能及装配货车的越野能力

专用乘用车

用于运载物品和乘员并完成特定功能的乘用车,具备完成特定功能所需的装备,如,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等

交叉乘用车

在功能上,即可搭载乘客,也可运载货物。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乘用车产量为2136万辆,较上年同比下降9.2%;2020年,我国乘用车产量为1999.4万辆,较上年同比下降6.4%。

2015-2020年我国乘用车产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为2144.4万辆,较上年同比下降9.6%;2020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为2017.8万辆,较上年同比下降5.9%。

2015-2020年我国乘用车销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 优势分析

       (1)现阶段,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汽车销量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我国汽车需求将不断释放,乘用车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乘用车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乘用车智能化进程主要体现在乘用车智能化水平提高和乘用车智能化渗透率增加两个方面。

       乘用车智能化水平提高方面:目前,实现量产的乘用车配置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普遍在L2至L2.5级别。众多汽车公司发布计划宣布实现智能驾驶的时间表。如宝马宣布于2019年量产配备L3级别自动驾驶的乘用车,奥迪、宝马、福特宣布在2020年实现装载L4级别自动驾驶的乘用车。

       乘用车智能化渗透率增加方面:2014年前,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主要配备在豪华汽车上,如丰田皇冠、通用凯迪拉克、奥迪等车型。随着消费者对安全性需求的提高和电子器件成本的下降,多款中低端车型开始配备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装载ADAS系统,如一汽大众迈腾、长安福特锐界等车型。

乘用车智能化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公司经过多年发展,从开发低成本的汽车起步到推出高端化车型产品,努力打破早期进入市场时的低端烙印,从强大的竞争对手手中抢夺市场份额,自主品牌汽车步入快速成长阶段,为乘用车行业发展助力。

       二、 劣势分析

       (1)核心技术不足:凭借技术优势,外资公司占据我国汽车零部件主要市场。百强外资零部件公司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基本覆盖了汽车零部件全系列产品。在外资零部件公司产品结构中,技术要求高的汽车电子类产品占比最高。而国内本土汽车零部件公司在核心技术上相对落后,在高技术附加值产品方面缺乏竞争力,不利于乘用车行业的发展。

外资零部件公司在中国产品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创新能力差:1984年上海大众合资公司的建立标志着汽车公司合资的开始,我国开始实施“以市场换技术”,但当时政府对汽车厂家自主研发方面并未出台鼓励政策,导致公司研究开发投入小,缺乏自主开发积极性,忽视对引进技术的利用和再创新,对技术发展缺乏规划,自主创新能力缺乏,乘用车行业技术落后。

我国乘用车行业劣势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机遇分析

       (1)2001年至今,中国加入WTO,国内乘用车工业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加入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我国乘用车行业迅速发展壮大。中国本土汽车整机厂如注重研发,强势崛起。

       (2)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多项相关政策推动包含乘用车在内的汽车工业的发展。

       如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计划提出预计到2030年,实现智能汽车跨行业融合,利用5G通信技术等新技术,构建支持L3及以上智能驾驶汽车的技术体系。

       2019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几份并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鼓励发展更加节能的车型,支持以三元锂电池为代表的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发展,这项政策有助于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保持稳定增长。

我国乘用车行业相关政策

颁布日期

政策名称

颁布主体

主要内容

2019.07

《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几份并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工业和信息化部

鼓励发展更加节能的车型,支持以三元锂电池为代表的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发展,这项政策有助于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保持稳定增长

2018.12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

预计到2030年,实现智能汽车跨行业融合,利用5G通信技术等新技术,构建支持L3及以上智能驾驶汽车的技术体系

2018.07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

意见稿)

国务院

规范汽车市场主体的投资行为,对社会资本加以引导,防范无序发展和盲目建设,科学现划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鼓励现有自主车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新能源汽车

2018.06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

指南(总体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建设车联网产业的整体标准体系,对环境感知、决策预警、信息交互、执行系统等产品和应用制定通用规范方向,对信息通信技术、网络和设备建设信息通信标准体系

2017.04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科技部

通过十年的努力,进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重点任务是完善创新体系、攻关核心技术、推进行业支撑平台建设,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节能汽车等关键领域,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2016.07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

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需要的核心技术和发展路径做出规划,明确智能网联汽车的分级,到2025年实现高度及完全自动驾驶

2015.05

<中国制造2025>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

国务院

预计到2020年,掌握智能驾驶关键技术和总体技术,明确支持电动汽车、汽车低碳化、智能化核心技术发展,形成从汽车关键零部件到整车制造的完成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加速发展新能源乘用车是促进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式。在发展节能和新能源已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我国乘用车行业正处于重要转型阶段。以新能源乘用车产品取代传统燃油车的乘用车变革正在发生。目前新能源乘用车表现亮眼,将显著推动乘用车行业发展。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较上年同比下降4%;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较上年同比增长13.3%。

2015-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威胁分析

       (1)生产成本波动威胁:钢材、锌、玻璃等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对零部件供应商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2014年至2018年,钢铁、玻璃、铝锭、锌锭价格呈现稳定增长态势,零配件生产成本增加。当生产成本增加时,乘用车企业盈利空间将被挤压。

       (2)个人消费者消费意愿下降威胁:近年来,房屋保值增值优势突出,而汽车折旧弊端明显。居民在有限支出条件下通常选择优先购房,乘用车需求被抑制,或将导致乘用车销量持续下降。

       (3)二手车市场威胁:凭借价格低等优势,二手车受到消费者欢迎,不利于乘用车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二手车累计交易1492.28万辆,较上年同比增长8%;2020年,我国二手车累计交易1434.14万辆,较上年同比下降3.9%。

2015-2020年我国二手车累计交易数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部分地区限制购车威胁:为了改善尾气污染和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我国部分地区政府提出实施汽车限购政策,对乘用车行业的发展造成打击。

威胁我国乘用车行业发展因素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zlj)

        欲了解更多内容,请参阅我们的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中国乘用车市场调研报告-产业供需现状与投资商机研究
        《2020年中国运动型乘用车SUV市场调研报告-市场现状与未来规划分析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中国报告网专注于行业分析与产业研究,多年来持续追踪数千个细分行业,是业内领先的资深行业分析报告提供方,曾为数千家企业(包括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数十家国内五百强企业)提供了详实的行业分析报告,并获得了客户认可。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客服邮箱: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自动驾驶等渗透加持 汽车芯片行业迎风口 国产高端化潜力大 新势力正积极入局

自动驾驶等渗透加持 汽车芯片行业迎风口 国产高端化潜力大 新势力正积极入局

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普及速度快、新能源汽车持续渗透背景下,汽车芯片行业站上发展风口上。目前控制类芯片和传感器芯片占据汽车芯片半壁江山,为行业主流。汽车芯片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国际巨头和本土企业。国际巨头凭借技术、品牌和规模优势,占据中国汽车芯片市场、尤其高端领域主导地位。本土企业依托本土化、成本优势和政策支持,快速崛起

2025年04月11日
新能源车需求释放下汽车设计行业迎新机遇 国产化将提速 AI赋能设计自动化发展

新能源车需求释放下汽车设计行业迎新机遇 国产化将提速 AI赋能设计自动化发展

随着经济平稳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汽车消费市场逐渐恢复,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趋势的推动下,汽车消费需求明显释放。此外,消费者对汽车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社会意识和美学观念对汽车设计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推动市场扩容。从市场结构看,新上市车型中新能源车型数量及占比提高,在整车市场向电动智能化转型的潮流之下,汽车设计行业迎来发展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轮胎模具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增长 豪迈科技为全球市场领头羊

我国轮胎模具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增长 豪迈科技为全球市场领头羊

轮胎模具行业处于轮胎产业链的上游,终端需求来自汽车、自行车、摩托车、飞机、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等领域。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为轮胎模具行业带来新增量。2024年我国轮胎模具行业发展良好,销售收入、利润、产量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增长。从竞争来看,全球轮胎模具市场呈现以豪迈科技为领头羊的单寡头格局。2023年豪迈科

2025年04月09日
我国电动重卡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市场竞争格局尚未完全定型

我国电动重卡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市场竞争格局尚未完全定型

近年来我国电动重卡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和渗透率不断上升,但行业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市场仍是一片极具潜力的“蓝海”。当前,我国电动重卡市场由传统重卡及工程机械企业主导,同时涵盖跨界与新势力等多类竞争者。2021年以来,其头部企业格局历经多轮洗牌,目前市场竞争格局尚未完全定型。不过近3年来其集中度正逐渐提升,CR4由20

2025年04月07日
全球轮胎硫化机行业市场稳增 中国主导地位突出 电加热渗透率有望提升

全球轮胎硫化机行业市场稳增 中国主导地位突出 电加热渗透率有望提升

随着全球轮胎行业增长,硫化机市场规模稳中有升。轮胎硫化机行业需求呈现全球化特征,其中中国主导地位突出。主流硫化机中,蒸汽加热硫化机数量逐渐减少,导热油加热硫化机应用于中高端领域,电加热硫化机渗透率有望提升。全球轮胎硫化机行业高度分散,龙头企业有望通过持续渗透与并购整合,快速提升市占率并强化话语权。

2025年04月03日
轮毂轴承行业:第三代成主流 汽车整车价格下降 市场份额将不断向国内厂商集中

轮毂轴承行业:第三代成主流 汽车整车价格下降 市场份额将不断向国内厂商集中

近年来,我国轮毂轴承行业快速增长,成为全球主要市场之一。从细分市场看,我国轮毂轴承市场中后装市场占比较大,随着汽车市场持续增长、高品质轮毂轴承需求增多以及轮毂轴承性能和耐用性提升,前装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轮毂轴承装配技术迭代,受益汽车行业四化趋势,第三代成市场主流。近年来国内厂商快速崛起,产品各方面与海外差距不断缩小,

2025年03月15日
我国车用轴承行业:新能源车渗透下电机轴承放量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市场结构待优化

我国车用轴承行业:新能源车渗透下电机轴承放量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市场结构待优化

汽车是轴承最大的下游市场,车用轴承占比远超其他轴承,在轴承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车用轴承市场与汽车产业发展高度相关,2021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逐渐复苏,汽车产销量回升,刺激主机轴承市场。随着我国新能源持续渗透率,新能源车用电机轴承将持续放量。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微卡销量整体下滑但新能源微卡增长强劲 上汽五菱为行业领头羊

我国微卡销量整体下滑但新能源微卡增长强劲 上汽五菱为行业领头羊

近年来,受市场需求疲软影响,我国微卡销量呈现整体下滑态势,2024年同比下降30.64%。虽然微卡销量整体下滑,但新能源微卡这个细分市场逆势增长,销量快速上升。同时其渗透率不断提升,销量在微卡市场中的占比由2020年的0.56%上升至2024年的10.67%。目前,我国新能源微卡渗透率仍然偏低,市场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2025年03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