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标准 |
类型 |
定义 |
标准 |
|
纯果汁 |
果汁(浆) |
采用物理方法,将水果加工制成可发酵但未发酵的汁(浆)液;或在浓缩果汁(浆)或中加入果汁(浆)浓缩时失去的等量的水,复原而成的制品 |
具有原水果果汁(浆)的色泽、风味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调整风味添加的糖不包括在内) |
≥2 |
浓缩果汁(浆) |
采用物理方法从果汁〔浆)中除去一定比例的水分,加水复原后具有果汗(浆)应有特征的制品 |
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和原汁(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比 |
≥10 |
|
低浓度果汁、中浓度果汁 |
果汁饮料 |
在果汁(浆)或浓缩果汁〔浆)中加入水、食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饮料,可加入柑桔类的囊胞等果粒 |
果汁(浆)含量(质量分数,%) |
≥10 |
果汁饮料浓浆 |
在果汁(浆)或浓缩果汁〔浆)中加入水、食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稀释后方可饮用的饮料 |
按标签标示的稀释倍数稀释后,其果汁(浆)含量 |
≥10 |
|
复合果汁饮料 |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果汁(浆)或果汁(浆)的制品为复合果汗(浆);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果汁(浆)或其混合物并加入水、食糖和(或)厂甜味剂、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饮料为复合果汁饮料 |
应符合调兑时使用的单果汗(浆〕的指标要求 |
≥10 |
|
果肉饮料 |
在果浆或浓缩果浆中加入水、食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饮料。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果浆的果肉饮料称为复合果肉饮料 |
果浆含量〔质量分数,%) |
≥20 |
|
发酵型果蔬汁饮料 |
水果或果汁(浆)经发酵后制成的汁液中加入水、食糖和〔或)甜味剂、食盐等调制而成的饮料 |
待定 |
||
水果饮料 |
在果汁(浆)或浓缩果汁(浆)中加入水、食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等调制而成,但果汁含量较低的饮料 |
果汁含量(质量分数,%) |
5-10 |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果汁零售量为117.5亿升,较上年同比增长0.4%;2019年,我国果汁零售量为118.5亿升,较上年同比增长0.9%。

一、 优势分析
(1)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和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天然食品、绿色食品消费成为时尚,而营养丰富的果汁正顺应了这一潮流,果汁消费开始加快进入平常百姓家庭。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天然健康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为116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3%;2019年,我国天然健康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为131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3%。

(2)我国水果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客观上也有力地推动了果汁业的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柑橘类、苹果、梨、葡萄、西瓜等水果的产量分别达到4138.1万吨、3923.3万吨、1607.8万吨、1366.7万吨、6153.7万吨。
(3)随着果汁行业竞争加剧,果汁生产企业把产品差异化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带动了原料果汁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市场进一步扩大。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果汁行业市场规模为116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4.1%;2019年,我国果汁行业市场规模为1219.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4.8%。

二、 劣势分析
(1)虽然我国水果产量较高,但是水果产区集中在华东、华中及西北,不合理的种植结构导致部分果汁原材料需要依赖进口,此类果汁饮品的价格较易受国际水果价格的影响。
(2)果汁生产设备一般为完整的生产线,非浓缩还原果汁的生产线技术含量高,我国果汁行业大型生产线需依赖进口,中型以下生产线多为国内制造。
类型 |
主要供应商 |
产能(升/小时) |
价格(万元) |
微形果汁生产线 |
山东安丘轻工机械厂、黄岩飞云机械、中国山东、浙江等地区的中小企业 |
800-1500 |
10-15 |
小形果汁生产线 |
合肥轻工机械厂、广东轻工机械厂、中国浙江、广东、安徽等地区的中小企业 |
2000-5000 |
20-30 |
中形果汁生产线 |
南京轻工机械厂、廊坊包装设备制造公司、中国河北、广东、江苏等地区的中小企业 |
7000-10000 |
35-50 |
大形果汁生产线 |
瑞典利乐;德国BOSCH、H&K、PLK;日本东洋、三菱重工;中国合肥通用机械所 |
15000-20000 |
100-220 |
(3)现阶段我国果汁市场以低浓度果汁饮品为主,纯果汁饮品份额较发达国家市场有明显差距。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纯果汁饮品市场份额均达到50%以上,而我国仅为5.9%。

三、 机遇分析
(1)冷链物流快速发展以及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数量不断增加,满足了果汁行业向高端化转型升级所需冷链服务需求。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冷库容量为5238万立方米,较上年同比增长10.3%;2019年,我国冷库容量为5725.1万立方米,较上年同比增长9.3%。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冷藏车保有量为14.8万辆,较上年同比增长13.8%;2019年,我国冷藏车保有量为16.5万辆,较上年同比增长11.5%。

(2)近年来,国家食药总局等部门多次颁布果汁行业利好政策,设定行业食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追溯体系,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如2017年12月,国家食药总局制定《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规定了饮料生产的许可范围、生产场所核查、设备设施核查、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人员核查、管理制度审查和试制产品检验等标准。
2018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关于加强现制现售奶茶果蔬汁监督管理的通知》中提出禁止使用腐败变质的水果、蔬菜以及超过保质期的果酱、糖浆等原辅料加工制作饮品。奶茶、果蔬汁等饮品的公示信息和广告宣传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存在虚假内容。产品宣传中使用“无糖”“低脂”“鲜奶”“现切水果”等内容的,要与实际相符;对现场检查、产品抽检和投诉举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责令经营者立即整改,要及时将违法违规经营者名单及其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记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时间 |
政策名称 |
制定部门 |
主要内容 |
2018.06 |
《关于加强现制现售奶茶果蔬汁监督管理的通知》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禁止使用腐败变质的水果、蔬菜以及超过保质期的果酱、糖浆等原辅料加工制作饮品。奶茶、果蔬汁等饮品的公示信息和广告宣传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存在虚假内容。产品宣传中使用“无糖”“低脂”“鲜奶”“现切水果”等内容的,要与实际相符;对现场检查、产品抽检和投诉举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责令经营者立即整改,要及时将违法违规经营者名单及其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记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
2017.12 |
《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 |
国家食药总局 |
规定饮料生产的许可范围、生产场所核查、设备设施核查、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人员核查、管理制度审查和试制产品检验等标准 |
2017.04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
国务院 |
要求相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法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加强食品安全基础和能力建设、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等12项任务 |
2017.03 |
《关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若干规定》 |
国家食药总局 |
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通过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产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究,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
2016.09 |
《总局关于推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完善追溯体系的意见》 |
国家食药总局 |
鼓励生产经营者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食品药品追溯体系。鼓励信息技术企业作为第三方,为生产经营者提供产品追溯专业服务。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不得强制要求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接受指定的专业信息技术企业的追溯服务 |
2015.12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 |
国务院 |
围绕婴幼儿配方食品、水果制品、肉制品、乳制品等食品,督促和指导生产企业依法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
四、 威胁分析
(1)我国软饮料市场相对饱和,各种类饮品竞争激烈成为制约果汁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果汁市场份额低于饮用水、碳酸饮料、茶饮料,且呈逐年下降态势。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果汁市场份额由2015年的18.3%下降至2019年的15.3%。

(2)纯果汁产品是果汁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纯果汁产品中,营养成分的保留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浓缩还原果汁(FC)、非浓缩还原果汁(NFC)和超高压冷杀菌果汁(HPP)。其中NFC和HPP果汁对于生产线的要求高,冷压果汁机的价格较普通榨汁机器的价格高出7-10倍。此外,NFC和HPP果汁对冷链物流的要求高,运输成本高,这些因素导致高端果汁产品单价较高,难以进入市场。
根据数据显示,超高压冷杀菌果汁(HPP)、非浓缩还原果汁(NFC)、浓缩还原果汁(FC)、中浓度果汁饮品、低浓度果汁饮品单价分别为68.3元/升、45.2元/升、15元/升、12.2元/升、8.9元/升。

(3)受消费习惯影响,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消费者果汁消费意愿较弱,不利于行业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日本、欧盟、美国、中国台湾、中国人均果汁消费额为696元、615元、576元、260.1元、112.5元。

《2021年中国果汁市场调研报告-市场运营现状与发展动向预测》
《2021年中国冷热饮果汁机市场分析报告-行业竞争现状与发展前景预测》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中国报告网专注于行业分析与产业研究,多年来持续追踪数千个细分行业,是业内领先的资深行业分析报告提供方,曾为数千家企业(包括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数十家国内五百强企业)提供了详实的行业分析报告,并获得了客户认可。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客服邮箱:sales@chinabaogao.com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