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尿素市场仍将持续供过于求


近年来国内尿素产能迅速扩大,2006年我国尿素产量超过4600万吨(实物量),2007年我国尿素产量将达到5500万吨,增长19.6%,但同期全国尿素需求增量仅为5%,所以,出口成了缓解国内供大于求格局的重要途径。今年进入之后4.20号由于出口之路基本被堵死,加之下游复合肥和板材等行业需求持续萎缩,国内尿素行情连续下挫,目前全国各地区市场全面跌破1600元/吨大关,其中山东下跌至1570-1600元/吨,成交清淡。

  我们如果以中国每吨尿素的平均离岸价为300~350美元计算,在淡季出口税率为10%情况下,相当于国内出厂价约1855~2163元(以美元与人民币比率1:6.8计算,下同);如果以旺季110%实际税率计算,则出口意义不大。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目前的价格下,淡季出口价格要高于国内价格,在这个价位下国内大型龙头企业依然有一定的利润。

  长期来看,中国尿素市场仍将持续供过于求,但短期内在春耕淡储的拉动下以及关税政策作用下,一些有成本优势的大型企业如湖北宜化、华鲁恒升等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的困境,他们拥有先进的粉煤气化技术,目前粉煤的价格在600元/吨左右,而无烟煤价格在1000元/吨左右,以每吨尿素耗煤 1.2吨计,每吨尿素的成本优势在400~500元/吨。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嘬虾季”来临 我国小龙虾行业供过于求 “龙虾+”多业态成商家生存策略

“嘬虾季”来临 我国小龙虾行业供过于求 “龙虾+”多业态成商家生存策略

消费的高涨也带动产量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达约2800万亩,2023年约2900万亩。在产量方面,近年来国内小龙虾年产量也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2022年小产量已达约289万吨,同比增长9.76%,位列我国淡水养殖品种第4位,预计2023年产量将达到300万吨左右。

2024年05月14日
我国花卉有机肥行业:花卉产业发展带动需求增长 未来市场集中度有望不断提升

我国花卉有机肥行业:花卉产业发展带动需求增长 未来市场集中度有望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消费结构逐渐升级,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花卉作为愉悦身心的一种装饰品,市场需求逐渐增长。到2022年我国花卉零售市场总规模达1986.8亿元。在此背景下,我国花卉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有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花卉市场规模达到2291亿元。

2024年05月13日
我国苹果行业现状分析:两大优势产区已形成 产量和表观消费量逐年增长

我国苹果行业现状分析:两大优势产区已形成 产量和表观消费量逐年增长

苹果是我国最具优势的农产品之一,其种植面积居全球首位。目前,我国苹果种植已形成“黄土高原、环渤海湾”两大优势产区和和黄河故道重要产区以及西南冷凉区、新疆等特色产区。近年来,我国苹果种植面积趋于稳定,始终保持在2800万亩以上,2022年达到3000万亩,较2021年同比下降4.22%。

2024年05月10日
我国辣椒红色素行业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下游应用广泛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我国辣椒红色素行业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下游应用广泛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辣椒红素行业产量9745吨,估计2023年将达到11937吨左右。从地区来看,目前我国辣椒色素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河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东省、河南省、云南省等地。

2024年05月09日
我国花生油行业需求拓展受限 市场或将向细分化、多元化、个性化等方向发展

我国花生油行业需求拓展受限 市场或将向细分化、多元化、个性化等方向发展

到2023年由于种植收益相较竞争作物出现改善,且产区无极端不利天气,我国花生大幅恢复性增产。例如由于天气条件良好,主产区山东和河南的产量比2022年明显增加,单产为2016年以来最高。根据中国农产品网的数据,预计2023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将增加至4440千公顷。

2024年05月09日
我国高粱市场供不应求 净进口量和贸易逆差额呈扩大之势

我国高粱市场供不应求 净进口量和贸易逆差额呈扩大之势

自2019年起,我国高粱净进口量和贸易逆差额也呈现逐年扩大的态势。数据显示,其净进口量由2019年的79.09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1013.66万吨;贸易逆差额则由2019年的12.31亿元扩大至2022年的246.22亿元。

2024年05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