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油茶产业供给分析:茶油林面积不断增长 湖南茶油产量全国第一

        油茶又叫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油茶属茶科,常绿小乔木。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所以叫油茶。油茶利用价值高,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可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虫;果皮还是提制栲胶的原料。

油茶的主要价值

方向

价值

环境价值

是优良的冬季蜜粉源植物,10月上旬至12月花期,蜜粉丰富。油茶是抗污染能力极强的树种,对二氧化硫抗性强,能抗氟吸氯。

药用价值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止痛;树根可用于急性咽喉炎,胃痛,扭挫伤;茶子饼外用治皮肤搔痒,浸出液灭钉螺、杀蝇蛆。

经济价值

种子含油30%以上,供食用及润发、调药,可制蜡烛和肥皂,也可作机油的代用品。油茶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籽粕中含有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它们都是化工、轻工、食品、饲料工业产品等的原料,茶籽壳还可制成糠醛、活性炭等,茶树的灰洗头可杀死虱子包括虫卵。

食用价值

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比维生素E含量高一倍,并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茶壳还是一种良好的食用菌培养基。研究表明,油茶皂素还有抑菌和抗氧化作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油茶树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油茶喜温暖,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气温16~18℃,花期平均气温为12~13℃,所以生长在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高山及丘陵地带。2014年以来,我国实有油茶林面积逐年增加,2019年我国实有油茶林面积达到433.05万公顷,较2018年增加了6.39万公顷。

2014-2019年我国实有油茶林面积
 
数据来源:中国林业统计年鉴

        每年实有油茶林面积由当年新造油茶林面积和当年低改油茶林面积组成,我国每年新造油茶林面积和低改油茶林面积都相对稳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当年新造油茶林面积达148065公顷,较2018年增加了3499公顷;当年低改油茶林面积达164396顷,较2018年增加了28392公顷。

2014-2019年我国当年新造及当年低改油茶林面积统计
 
数据来源:中国林业统计年鉴

        油茶林根据其生长需求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集中于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西五个省份,其中湖南是我国实有油茶林面积分布最大的地区,2019年湖南省实有油茶林面积达1452518公顷,稳占第一;江西省实有油茶林面积为894100公顷,排名第二;广西省实有油茶林面积513333公顷,全国排名第三。

2019年我国实有油茶林面积排名前十省份
 
数据来源:中国林业统计年鉴

        油茶籽油是由油茶种子榨出来的油,我国种植油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油茶籽榨油,它是一种优质食用油,以油酸、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7%,被称为“东方橄榄油”。除了烹调食用,还可用于医药和化工行业。茶油籽榨油后剩下的油茶籽饼粕也有非常大的利用价值,油茶籽饼粕里茶皂素含量高,茶皂素不仅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还具有灭菌、杀虫和消炎作用,被广泛应用在日用化学、医药、生物农药、建材化工等行业。在油茶“全身是宝”的全方位应用需求的推动下,我国油茶籽产量不断增长,2019年我国油茶籽产量达267.9万吨,相比2018年增加了4.93万吨,同比增长1.9%。

2014-2019年我国油茶籽产量
 
数据来源:中国林业统计年鉴

        2019年湖南、江西、广西、湖北、广东五个省份油茶籽产量占全国油茶籽产量的80.55%,其中湖南油茶籽产量占全国油茶籽产量的41.07%,占我国油茶籽近半成产量,稳坐全国第一的位置。

2019年我国油茶籽产量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林业统计年鉴(LM)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油茶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趋势预测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燕窝,自古以来位列“八珍”之首,曾是宫廷御膳的专属珍品,承载着千年滋补文化的厚重底蕴。不过,随着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浪潮,这一传统奢侈品正悄然褪去“贵族光环”,以更亲民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日常滋养的标配。这一演变既受消费需求驱动,也依赖产业升级与标准化建设的支撑。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受供需两侧协力推动,我国运动饮料行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2019-2024年,其市场规模从345亿元增至5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6%,增速高于功能饮料行业整体及能量饮料细分赛道。当前市场品牌百花齐放,行业集中度虽呈上升趋势,但与美日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其中,外星人表现亮眼、后来居上,2024 年以22.7%的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作为功能饮料第一大品类,近年发展势头向好,销量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态势背后,是消费基础夯实、企业营销见效、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市场竞争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与

2025年10月16日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随着消费习惯养成,现制咖啡从社交饮品转向日常消费品。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饮用者人数已达1.3亿人,较2018年增长0.9亿人。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623.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930.4亿元,同比增长18.9%。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一方面,黑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虽然近两年产量、产值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2024年出现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黑茶产量为47.32万吨,同比增长3.32%,较2023年增速下降了4.12个百分点;产值为319.41亿元,同比增长2.9%,较202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近年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健康意识增强及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与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从市场结构看,行业呈现“能量饮料主导、运动饮料占比提升”的鲜明特征,其中运动饮料以9.66%的年均增速成为增长亮点。渠道布局上,线下仍为核心销售阵地,同时线上渠道份额逐步提升,渠道结构持续

2025年10月14日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我国是茶消费大国。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多饮茶、饮好茶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推动我国茶叶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达到240.4万吨,同比增长0.27%,2013-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2024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241.3万吨左右,同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近年来产量和产值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其内销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内销量和内销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红茶内销量占茶叶总内销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14.30%提升至2024年的15.90%,反映出国内茶叶消费结构逐渐向红茶倾斜。从出口来看,自2022年起,我国

2025年10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