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和水质污染严重,生态日渐失衡
根据环保总局的统计,我国许多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总体形势相当严峻。一是土壤污染程度加剧。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二是土壤污染危害巨大。据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三是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薄弱。这与我国农村长期以来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抗生素有着密切关系。此外,机械化养殖场的迅猛发展使大量畜禽粪便不加处理进入地上和地下水,造成水体污染,其危害不亚于生活垃圾。大量施用化肥、农药还造成许多生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破坏了生态平衡。
2、农产品质量堪忧,威胁老百姓健康,制约农产品出口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农产品短缺问题已基本解决,数量上的供求矛盾得到基本缓解。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首先,由于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农产品的品质和营养成分下降,造成瓜果不甜、肉蛋不香。其次,一些化学成分残留在产品(各类蔬菜、肉类、奶制品)中,食用这些产品会对人体造成巨大危害。长期使用和滥用农药和抗生素,可造成细菌抗药性、耐药基因转移和药物残留等问题。再次,虽然我国许多农产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药物残留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
3、传统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经济效益低下,国际竞争力较弱
目前我国生产一吨粮食所消耗的劳动力和投入的化肥、农药数量均已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我国每公斤小麦生产成本是美国的1.2倍,是阿根廷的1.4倍,是加拿大和法国的2倍以上;每公斤玉米生产成本是美国和阿根廷的1.2倍,是法国的2倍多。大豆的生产成本大约是美国和阿根廷的1.3倍。中国油料作物的生产成本是加拿大的3倍多。
二、发展生态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决定了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选择一条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生态农业就是最优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1、生态农业旨在化解不可持续性危机
生态农业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包括人类在内的系统中生物成员与环境具有内在的和谐性,生态农业强调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互相协调和系统水平的最适化,强调系统具有最大的稳定性和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是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为其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生态农业基本原理是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原理,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也影响环境,两者互相作用,协同进化。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就是由于过去粗放式、高消耗性的发展所带来的不可持续性危机问题。而保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2、生态农业着眼于综合开发与利用
生态农业着眼于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强调整体性、协调性和循环再生性,通过整体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互补充,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同时,生态农业强调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利用其不同的自然条件、资源基础,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多样化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3、生态农业注重农业生产的高效性
传统农业低质量、高成本的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也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来实现经济效益,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从而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和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生态农业通过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的各种生物在类群中各得其所,共生共荣,从而获得较高的资源利用率和生物产品产出,是一种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的有效办法。
三、发展我国生态农业的路径选择
1、基础环节:法律框架、基础设施和投资渠道建设
生态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调整、控制这个系统内的要素,必须有完善、配套的法律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的保障。一是要强化法律观念,实行依法治农,认真贯彻执行《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法规,配套、完善地方法规和政策,把农业发展全面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二是要完善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农业政策保险和风险保障机制,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生态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要建立生态农业建设专项资金,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逐步建立生产者自筹、政府投入和金融机构贷款三大投资支柱,并探索信用担保机制,吸引外资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
2、关键环节:提高科技含量,加快技术引进与创新
一是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自主技术创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区域特征。二是要加强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本地化。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远远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我们应该取长补短,加强引进国外具有较高生产水平又有实用性的农业技术,并与本地资源、技术水平、创新工作相结合,以提高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如引进国际上应用非常普遍的微生物技术。三是要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广大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也是生态农业建设的主力军和直接受益者,要努力使农民都能切实掌握各种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生态种植、养殖技术。
3、重要环节: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市场准入
建立标准化生产模式是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关键,要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实施力度,提高农产品分级、包装、保鲜、贮藏和加工标准化水平。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和灌溉、养殖用水。同时通过市场准入管理,引导农业投入品的结构调整与优化,逐步淘汰高残毒农业投入品种,发展高效低残毒品种。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