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
    1、生态农业是一种具有多种生产功能的复合系统
    它强调系统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将它们以一种较为和谐的方式联系起来,也可以说它是以生物组分为核心的生物-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整个系统的综合效益,而并不是某一单一组分的效益。
    2、生态农业突破了单一狭隘的产业的限制
    在可能的情况下,它努力将农业、林业、园艺、畜牧业、水产业以及其他生物生产整合为一个相互作用的复合系统。
    3、生态农业强调系统生产力的提高
    因为生产力水平是判断一个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这一目标的实现,将通过在时间与空间上改善系统的结构、增加系统中的养分循环和强化对系统的管理来实现,而不是仅仅依靠增加对系统的投入。
    4、生态农业通过多种物质产品的提供来满足管理者的经济需求
    它将努力克服或转移单一种植所可能带来的风险,特别是因为降水异常、市场波动、病虫害、杂草以及肥料成本较高所带来的经营风险。生态农业比一般的农业生产类型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为它可以通过农业生产的产业化或引进具有更高经济价值的物种,为农民提供一些额外的收入。
    5、生态农业还通过系统中有机物质的循环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可以作为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料。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人们使用更多的是可更新能源,加上节能技术的采用,可以弥补传统能源利用上的不足。另外,生态农业多使用有机肥料,采用生物控制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这可以大大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的生态农业并不完全排斥化学物质的投入,而是将这种投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6、生态农业可以在各种不同的水平上实现
    目前,中国的生态农业系统既有农户、农田水平上的,也有流域、区域水平上的。
    二、中国生态农业主要成绩
    尽管生态农业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在中国出现不过20多年的时间,但是生态农业的思想却可以追溯到农业发展的早期。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经济快速发展,耕地趋于减少,环境日渐恶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并逐渐达到现代科学水平。要想准确地描述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简要归纳一下生态农业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理论上,逐渐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理论体系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在生态农业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传递、结构特征、分类系统、效益评估、系统模拟、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根据这些研究,发表了一大批研究论文与论著,对于推动生态农业研究从传统的经验性描述上升到具有现代科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为适应生态农业研究,还建立了许多生态农业试验点和观测站,这些站点已经成为生态农业试验、示范、推广的重要基地。
   (二)在实践上,总结、完善了一系列适应于不同区域特点的生态农业模式
    下表列出了根据不同物种或生产方式组合的以及在不同尺度上应用的当前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类型与模式。这些模式,对于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一些模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被推广到许多发展中国家。

生态农业的类型与模式

种类

主要类型

主要模式

同一生产部门中不同物种

或不同生产过程的组合

1、作物的轮作、

间作与套种

2、水体中的复合养殖

3、混合造林

粮食作物轮作;

-经作物轮作;

-蔬轮作等

池塘中鱼类混养;

湖泊重负和水产养殖等

油松人工混合林系统;

杉木-云杉间作系统等

不同生产部门中不同物种

和不同生产过程的组合

1、农-林系统

2、林-药间作系统

3、经济林-多用途林间作

4、植物-动物共生系统

-粮间作系统;杉-粮间作系统等

-药间作系统;松-参间作系统等

-粮间作系统;果树-作物间作等

紫胶-树木共生系统,稻田养鱼系统

不同尺度的生态农业系统

1、农户庭院生态系统

2、生态村

3、生态县

4、防护林系统

三北防护林;长江防护林

不同生态系统中的

生态农业系统

1、山地生态农业系统

2、湿地生态农业系统

3、旱地生态农业系统

丘陵山地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桑基鱼塘等

绿洲农业系统;节水生态工程等

-工复合系统与能源系统

1、农-工复合系统

2、能源的多层、多级利用

玉米多级利用生态工程等

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等


   (三)在组织管理方面,生态农业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强有力的支持
    1984年,国务院颁布了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决定,并在不久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在1994年3月25日由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上批准的《21世纪议程》中,对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进行了特别的强调。在以农业部为主的有关部委的领导下,第一批50个生态农业试点县也已启动,成为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工程。与此同时,还进行了一大批省级生态农业县和生态村、镇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四)农村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生态农业,在促进包括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等在内的农村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近几年所发展完善的农-工复合系统这一新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充分体现了生态学中的物质循环与再生理论。在这一生产系统中,所有形式的废弃物都成为下一个生产环节的原料投入,减少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减轻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这一模式还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与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很大作用,从而在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个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秸秆综合利用行业经济性瓶颈待破 收储运网络构建与精深技术研发需协同发力

我国秸秆综合利用行业经济性瓶颈待破 收储运网络构建与精深技术研发需协同发力

在政策推动下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秸秆综合利用国。根据数据,2022年我国秸杆综合利用量在6.62亿吨左右,占全球的比重达23.76%,超过美国的18.31%、欧洲的8.15%。2024年我国秸秆综合利用量进一步增长至6.45亿吨。

2025年11月20日
我国辣椒种植行业:分子育种与数字化转型双轮驱动 市场集中与品牌突围趋势并存

我国辣椒种植行业:分子育种与数字化转型双轮驱动 市场集中与品牌突围趋势并存

辣椒种植上游核心为育种,目前国产辣椒种子已占主导,市占率从不足50%提升至95%,但高端品种仍依赖进口,成为辣椒种植产业链短板。近年来,辣椒产业进入“科技赋能”阶段,分子育种技术应用深入,将新品种研发周期缩短30%,定向培育出高辣度、高抗病性、耐储运的品种,为不同区域种植户提供了精准适配的品种选择,有望重塑辣椒种植品种

2025年11月17日
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短期集中涨价潮来袭 多家企业积极出海寻新增长

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短期集中涨价潮来袭 多家企业积极出海寻新增长

自2023年起,我国水产饲料产量进入持续收缩通道,行业生产格局则进一步向广东地区集聚。同时,行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马太效应持续强化。面对国内市场饱和与竞争压力,多家企业选择积极出海以开拓新增长空间。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供需基本平衡 多联产趋势下市场增量空间广 竞争格局两极分化

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供需基本平衡 多联产趋势下市场增量空间广 竞争格局两极分化

随着大米初级加工产品(如糙米、精白米)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大米深加工迎来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供需保持基本平衡。2023年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产量1584.1万吨,需求量1552.2万吨;预计2025年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产量约1699.7万吨,需求量约1668.8万吨。

2025年10月17日
产量下滑但出口增长且需求旺盛!柠檬成身价狂飙“宠儿” 市场价格一路攀升

产量下滑但出口增长且需求旺盛!柠檬成身价狂飙“宠儿” 市场价格一路攀升

我国是柠檬生产大国,近年来产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到2023年国内柠檬鲜果产量达到276.57万吨。不过自进入2024年以来,受到极端气候变化影响,国内柠檬鲜果产量大幅下降。如2024年,整个四川省平均气温16.4℃,较常年偏高1.2℃,创1961年以来历史新高。其中安岳产区从7月下旬开始遭遇长达55天的极端高温无雨天气

2025年09月28日
我国肉牛养殖行业陷入成本高企与种源之困 企业应如何降本增效?

我国肉牛养殖行业陷入成本高企与种源之困 企业应如何降本增效?

我国肉牛养殖业因本土品种繁殖周期长、增重速度慢,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养殖成本居高不下。从成本结构拆分看,仔畜费用占比近六成,凸显优质牛源稀缺;饲料成本占比近三成,反映转化率偏低问题突出。面对如此成本结构,企业需从遗传改良、精细喂养、技术赋能等多方面系统应对。

2025年09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