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转基因现状:
我国转基因育种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起步始于上世纪80 年代,整体发展迅速。90年代中期我国就已经自主开发出转基因抗虫棉育种技术,并拥有相关专利,打破了国外垄断。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品开发的完整的转基因作物研发体系,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真正拥有转基因生物自主研发能力的国家之一。转基因技术也已经不局限于抗病虫和除草剂等第一代转基因特性的开发,开始逐渐向抗逆性、改良营养等第二、第三代转基因特性发展。目前,全国共有400多家公共科研院所,5万多人从事生物育种研发相关工作,正在研发的转基因植物超过47种。
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较小,棉花普及率较高,整体商业化推广滞缓。
1998-2007 年由于转基因抗虫棉的研制成功与大范围推广,我国转基因种植面积快速增加;2008-2015年我国整体转基因种植面积保持平稳,2016年全国转基因种植面积仅为280万公顷,同比下降24%,占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2%左右。由于社会舆论、公众接受程度等因素,我国对于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实行包括安全评价、品种审定等在内的一系列较为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在转基因作物产品取得所有证书之后仍需要得到商业化许可才可以进行产业化种植。目前,我国仅批准包括抗虫棉在内的6个左右的非主粮类转基因作物可以商业化生产,国内转基因作物种植主要以抗虫棉为主,玉米等主粮作物的商业化推广尚未放开。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转基因种子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
2、政策面松动叠加中美贸易战升温,转基因商业化有望受益
政府对转基因推广问题由严格逐渐开始松绑。自从 2007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转基因技术以来,此后与农业相关的大多数重要文件和会议,都会强调政府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2016年的“一号文件”在转基因问题上首次提出“慎重推广”,同年8月《“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文件》正式提出要“加强作物抗虫、抗病、抗旱、抗寒基因技术研究,加大转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研发力度,推进新型抗虫棉、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等重大产品产业化”。政府对于转基因推广态度开始出现明显转变。
中美贸易战升温有望利好国内转基因商业化。2018年3月23日至今,中美贸易战不断升温。目前双方第一批加征关税举措已经实施,其中包括我国进口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玉米、棉花等农作物。近年来我国从美农产品进口数量、金额以及占比快速增加。加征关税或将大幅提高大豆等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农产品价格,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成本,对国内农业造成一定程度不利影响。目前国内外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相差较大、国内土地资源有限,转基因商业化有望大幅提高国内农产品单产与质量,显著降低种植成本,增强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我们认为,随着中美贸易争端愈演愈烈,国内转基因商业化有望获益。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