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PEST分析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水质污染防治设备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一、政策环境(P)
      1.政策重视不够

      我国2008年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是最早规定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立法文件。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导向上来看,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这个问题是在201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先明确提出的。《纲要》在第二篇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下的第四节“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出了“治理农药、化肥和农膜等面源污染,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这个问题。新《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三条首次规定了关于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预警。从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政策因素追溯来看,我国关于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这个的问题重视较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在近几年才被纳入法律文件,我国有关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立法起步较晚。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数据中心整理
      2.政策规定操作性不强
      目前,我国有关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主要散见于《水污染防治法》《农业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文件中。比如:《农业法》第58条第二款、第65条及第66条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农业部门提出了相关的农业耕地与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安排;《水污染防治法》总则第三条规定了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预警。总的来说,这些法律文件中有关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规定多为一句话带过或是附带规定,这使得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的政策性规定很抽象,操作性规定也不具体。
我国农药污染现状
 
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数据中心整理
      3.各个部门之问缺乏协作
      目前,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复杂,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也需要多方面共同协作。由于缺乏关于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专门立法,而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法的政策性法规也没有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具体分工,这就降低了法律的操作性,也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在各个工作部门之间遭遇相互推诿的尴尬,进而使得农业面源污染工作的政策导向变为空谈,最终导致实践中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工作缺乏有效指导。
      二、经济环境(E)
      1.经济激励机制少

      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经济激励因素规定很少,尤其是没有单独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经济奖励制度。关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经济奖励机制只能参照与环境保护相关规定来执行,比如参照《环境保护法》第11条执行。法律法规中没有单独关于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激励性规定,这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缺乏经济激励作用,只能依赖环境保护法相关经济激励规定间接发挥作用。
      2.经济奖励规则不具体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经济激励规定不具体,不利于实际操作。如新《环境保护法》第11条中虽然有奖励性规定,但是却没有该规定的执行细则,这就使该规定在司法实践中面临执行难尴尬。具体来看,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经济激励性条文存在法律行为、法律效果等缺位,即法律法规中没有关于奖励形式、主体行为效果等具体规定,这就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缺乏统一的准则,甚至在实践中缺乏明确的执行依据,这将直接影响法律的经济激励功能。
      3.处罚力度轻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经济性处罚规范很少,纵观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几乎没有单独关于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性处罚规定。于是有关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处罚主要是参照环境资源法有关规定执行。比如参照新《环境保护法》第六章相关规定执行。但是新《环境保护法》中的经济处罚力度都比较轻。尽管新《环境保护法》第59条规定了“按日连续处罚”制度,但是该规则的适用对象主要限于企业和生产经营者,这就导致其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会出现鞭长莫及的情形。现行经济惩罚性规定惩罚力度小主要体现在罚金金额小上,与其说是经济性惩罚不如说是经济补偿,即我国造成环境污染的处罚原则是填平规则,即恢复原貌的法律责任。因此,我国现行经济惩罚性规定不能起到有效预警作用和惩戒作用,不能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工作中发挥法律的预防功能和震慑功能。
      三、社会环境(S)
      法律体现的社会因素主要是指法律法规中关于社会效益的考量,即法律规定是否能够调动社会成员积极性,鼓励社会大众参与保护法益。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涉及有关社会因素的规定主要体现在新《环境保护法》中。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第6条、第9条以及第12条中。其中第6条规定了单位和个人保护环境的义务,第9条规定了基层群众、社会组织、学生以及新闻传媒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宣传,第12条规定了“环境日”。法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一个现代社会良性运转的保障,故其对社会成员有很大影响。新《环境保护法》对社会因素考虑是比较全面的。首先,第6条从宏观上规定了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环境义务。其次,第9条先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规定了政府机构对基层群众、社会组织以及环境保护志愿者宣传引导作用;再从教育机构的角度出发,规定了教育机构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义务。最后,从社会舆论的角度,规定了新闻媒体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舆论监督作用。尽管《环境保护法》考虑了多方面的社会因素,但是该法主要是强调环境保护的社会参与,而没有突出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这个具体环境问题的社会参与,故其容易导致在社会实践中忽视社会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关注和参与。
      四、技术环境(T)
      1.缺少对防治技术的立法支持

      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课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既需要法律制度约束也需要科学技术配合,以达到双管齐下的作用。尽管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有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鼓励性规定,但这些鼓励性规定多为一种立法号召,不具有强制性效力,在实践中作用较弱。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
 
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数据中心整理
      2.防治技术与实践运用联系不够密切
      这就容易减慢新科技成果进入实践的步伐。《环境保护法》第33条仅仅是原则性指导规定,缺乏实施细则规定,这不利于实际操作。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转载请注明出处(XZ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异宠风口之上我国宠物水族快速崛起 海水观赏类与冷水淡水观赏类是主要饲养类型

异宠风口之上我国宠物水族快速崛起 海水观赏类与冷水淡水观赏类是主要饲养类型

近年来,随着消费观念变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推动,“异宠”饲养作为一种新兴养宠模式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群尝试饲养“异宠”。截至2024年底,我国有约1707万人饲养“异宠”,市场规模近百亿元。所谓“异宠”,是指有别于猫、狗、观赏鱼等的小众宠物品类,涵盖水族、爬行类、啮齿类、鸟类等。目前来看,我国异宠经济正处于风口之上,机遇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下降 政策利好远洋渔业 养殖面积扩大且模式趋向多样化

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下降 政策利好远洋渔业 养殖面积扩大且模式趋向多样化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增加值稳步提高,成海洋经济和传统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海域辽阔,超300万平方公里,能够提供大量富营养的海洋产品,我国海水产品产量保持稳定。随着国内开始设立休渔期、禁渔期制度,启动一系列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措施,我国海洋捕捞产量下降,海水养殖面积持续扩大。未来,政策将推动远洋渔业发展,海水养殖发展模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智慧农业走向全面推广期 信息化水平将提升 多方“抢食”形成多维度市场格局

我国智慧农业走向全面推广期 信息化水平将提升 多方“抢食”形成多维度市场格局

21世纪以来,各国加快智慧农业布局,我国智慧农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也快速成长,但信息化水平仍然偏低,市场具备较大增长空间。我国智慧农业产业链主要由农业数据采集和传感器技术等六部分组成,目前数字平台服务和智慧种植为市场主流。智慧农业企业可分为互联网与科技巨头、垂直领域头部企业、农业创新型企业、传统农业企业四类,多维度

2025年03月26日
中国林业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 碳交易仍是行业发展最大机遇

中国林业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 碳交易仍是行业发展最大机遇

目前林业商业模式较多,源于该行业公益属性更强,经济性并不明显,当前国内案例中主要有以下代表性商业模式,这些模式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地区和资源条件,通过创新和优化管理,实现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2025年03月22日
供给端“卡脖子”下生活用纸行业厂商成本上涨 下沉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供给端“卡脖子”下生活用纸行业厂商成本上涨 下沉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近年来,我国生活用纸市场规模连年攀升,厕用卫生纸占比超过50%,消费量稳健,但大部分企业价格与利润却未跟上,其主要原因是供给上的“卡脖子”导致纸企成本上涨。因此,越来越多的生活用纸厂商开始纷纷选择竹纤维和秸秆草,尤其是针对主打中低端市场的纸巾原料,大多数为二次回收原材料。此外,作为刚需品有价格优势,作为快消品,各大生活

2025年03月21日
全球玉米产量分布集中 中国市场供需规模持续增长

全球玉米产量分布集中 中国市场供需规模持续增长

从产量变化来看,全球玉米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不同年度间可能存在波动。2022/2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115960万吨,同比下降4.65%,USDA预计2023/24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大增,总供应量相较于上一年度增长显著。

2025年03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