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网讯: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冷链系统
加强鲜活农产品冷藏冷冻设施设备投入,对部分鲜活农产品实行强制性冷链流通,保证鲜活农产品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降低鲜活农产品损耗率,建立鲜活农产品快速检测系统,保障鲜活农产品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尽可能实现产销无缝对接。从压缩“供应链”的角度,重点做好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等环节,引导鲜活农产品企业或超市加强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科学布局,提高服务效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二)采取多种形式增强鲜活农产品深加工配送能力,提高供应链核心竞争力
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可建立鲜活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提供农产品存放、深加工、分级、包装的指导,提高产品档次,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针对浙江省鲜活农产品在流通中高增长和高分散性并存的特点,应积极鼓励其他资本进入,发展有独立运营能力,积极探索农产品配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合同物流、契约物流等模式。将超市的物流业务进行外包,降低超市自身压力和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鲜活农产品供应链整体的核心竞争能力,增强产业弹性,使系统总成本最小。
(三)降低超市进场门槛,建立长期对接关系
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应适当向合作社偏斜。严禁超市向合作社收取不合理费用,超市应严格按照协议规定的结算方式收购生鲜农产品,严禁随意拖欠货款,尽量缩短账期。鼓励超市和合作社签订长期对接合同,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对接关系,如不遵守,政府应给予黑名单警告。
(四)丰富货源品种,提高价格优势
对接的专业合作社要尽量挖掘本地特产,及时反馈市场需求信息,组织农民进行规模生产,丰富货源,同时依靠农业科技适当降低种植成本,从而为本地农产品积累价格优势,能尽可能多地保证市场供应。应积极探索建设4PL物流基地,将市域、省域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围绕城市CBD超市商圈,建设鲜活农产品综合物流基地。通过EDI、RFID、SCM、VMI、ERP等现代物流信息管理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供货及物流信息的全面共享,用产业的规模化与集聚化降低地产鲜活农产品的成本,形成比较优势。
(五)培育农民诚信意识,打造合作社自有品牌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对农户签约进行专门指导,设置诚信奖项,引导鼓励农户遵守合同,诚信履约。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提高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带农民进超市,给农民看成果,培养品牌意识,树立榜样,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强其荣誉感,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二是积极建立农户“信用体系”,设立农户“信用档案”,对于恶意违规的农户实施“清退”制度,及时向市场进行公布,形成制度约束力。
(六)强强合作,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鼓励目前大型的连锁经营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与目前较大较成熟的一些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大力探索鲜活农产品与B2C、C2C等电子商务模式的融合,积极与京东、淘宝等电商进行对接,开展网上签约和交易试点,实时对外发布供求信息,鲜活商品网上订货。通过开拓市场平台,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建设线上订货线下配送网络,形成一个服务体系健全的网上生鲜商品购物平台,使浙江省鲜活农产品能够走向全国乃至全球,最终成为一种省域品牌。
结论
总之,浙江省作为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长三角的南翼,完善其农超对接模式对于全国都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当前浙江省鲜活农产品流通中还存在着农民违约、农产品价格无优势、农超对接门槛高、仓储与物流滞后、消费意识不高等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冷链系统,多种形式增强鲜活农产品深加工配送能力,降低超市进场门槛,丰富货源品种、提高价格优势,培育农民诚信意识、打造合作社自有品牌,强强合作、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才能更好地优化“农超对接”流通模式,最大力度地形成产供销多赢的局面,促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的不断完善。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