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山西省桑蚕产业运营模式现状。柳林县桑园总面积达到320hm2(每667m2桑园栽800株),其中2012年新栽桑树18.24万株,定植高标准生态地埂桑3hm2,坡地生态桑园9hm2,新建成片桑园3hm2,定植道路桑近5万株,全年共新增桑园面积19hm2;全年发放蚕种380盒,生产蚕茧17t,平均单产45kg/盒。
参考《中国桑蚕养殖机械市场现状分析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2014-2018)》
桑蚕产业现状
2012年山西省拥有桑园11330hm2,发放蚕种123982盒,生产蚕茧4960t,蚕农直接增收1.98926亿元,其中:阳城县拥有桑园5400hm2,全年发放蚕种8.0万盒,生产蚕茧3200t,平均单产40kg/盒,蚕农直接增收1.31亿元,2013年阳城县又新栽桑园670hm2。沁水县拥有桑园1860hm2,全年发放蚕种2.4万盒,生产蚕茧984t,平均单产41kg/盒,蚕农直接增收3900.0万元,沁水县14个乡(镇)全部栽桑养蚕,但以龙港、张村、郑庄、端氏、胡底、固县、土沃、十里等8个基地乡(镇)为主,基地乡(镇)养蚕量、产茧量均占全县的85%以上。高平市拥有桑园1300hm2,全年发放蚕种4058盒,生产蚕茧180t,农民收入729.6万元。
柳林县桑园总面积达到320hm2(每667m2桑园栽800株),其中2012年新栽桑树18.24万株,定植高标准生态地埂桑3hm2,坡地生态桑园9hm2,新建成片桑园3hm2,定植道路桑近5万株,全年共新增桑园面积19hm2;全年发放蚕种380盒,生产蚕茧17t,平均单产45kg/盒。垣曲县桑园面积为1467hm2,全年发放蚕种9544盒,生产蚕茧369t,蚕农直接经济收入1254.6万元(表1)。全年每667m2桑园产茧量最高的是华峰乡华峰村的张关民,0.8hm2桑园全年饲养蚕种30盒,生产蚕茧1.44t,收入约4.9万元;平均单产48kg/盒,盒种产值1633.33元;每667m2桑园平均产茧120kg,收入4083元。山西省每667m2桑园产茧量普遍偏低,柳林县每667m2桑园产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新栽植桑树多,还没进入丰产期,农户饲养蚕种数量较少;高平市每667m2桑园产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发达,桑树多,养蚕农户、饲养量均少。
栽植区域与桑树品种
主要栽植湖桑32号、特山一号、农桑14、农桑12、选792、晋桑1号、黑格鲁、白格鲁、黄格鲁桑、陕桑305、育71-1、红果2号、粤椹大10、台农9号、8632等桑品种。种植区域是晋城市的高平、阳城、沁水、泽州、陵川县,运城市的垣曲、闻喜、盐湖区,长治市的沁县、屯留、武乡、平顺县,临汾市的隰县、汾西、吉县、永和县,吕梁市的柳林、石楼县等5市18个县(市、区)。蚕桑产业被列入地方政府主要产业发展规划内容的有高平、阳城、沁水、垣曲、柳林、泽州、陵川、沁县等8个县(市、区);其它县(市、区)为零星发展。
栽植形式与树型
养成用于养蚕的成片专用桑园一般是行距1.5~2.0m,株距为0.4~0.5m,每667m2桑园栽植800~1000株,低干树型养成。
地埂桑一般是单行栽植,株距1.8~2.0m,中干树型养成。
经营方式与桑园管理
各蚕桑基地县都是以地方政府为产业引导、以农户为生产主体,以养蚕为最终目的的产业经济活动。晋东南或晋中地区及山西北方蚕区,以农户为经营单位,对桑树进行春出扦、夏疏芽、秋施肥、冬修剪的桑园管理;晋南蚕区以农户为经营单位,对桑树进行春施肥浇水除草、夏伐条疏芽、晚秋剪梢、冬整枝深耕、除蚕期外进行桑园病虫害的防治。
农户经济效益
一般情况下,山西省较好的县,如阳城县每667m2桑园平均产茧40kg,每667m2桑园产茧一项总收入约1617元(表1)。与农作物相比,由于仅靠养蚕,产品单一,抵制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而且采桑叶养蚕主要靠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用工多、成本高,导致栽桑养蚕利润不高、比较效益较低。
水土保持模式
栽植区域与桑树品种
以追求水土保持为主要目标的生态桑树,主要栽植在山西省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吕梁山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域,现有生态桑约650hm2,其中:柳林县丘陵梯田地栽植生态桑580hm2,石楼县丘陵梯田地栽植生态桑40hm2,汾西县、永和县丘陵梯田地栽植生态桑共30hm2。主要栽植陕桑305、选792、农桑14、农桑12、特山2号等桑品种。
栽植形式与树型养成分成片桑园和地埂桑2种形式。成片桑园,如果是宽行密植型,一般是行距为1.2m,株距为0.5m,每667m2桑园栽植800~1000株,低干树型养成;如果是窄行密植小株型,行距为1.0m,株距为0.5m,每667m2桑园栽植1200~1500株,低干树型养成。地埂桑一般是单行栽植,株距是1.8~2.0m,中干树型养成。
经营方式与桑园管理以农户或桑树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经营单位,采取春出扦、夏疏芽、秋施肥、冬修剪的经营管理。因地形栽植,选择优良品种,采取多种模式;条、带、片、网、乔、灌相结合;达到水土保持与林、牧、农复合经营的目的。
生态经济效益栽植的生态桑树林具有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绿化环境、调节气候、提高森林覆盖率等生态效益,同时兼顾用叶养蚕、用经粉碎后的桑枝条粉作为养羊、鸡、鸭等畜禽辅助饲料,拓宽桑叶、桑枝条的利用渠道,增加养殖农户的收入。
桑果加工模式
栽植区域与桑树品种以追求加工桑果酒、桑果汁为主要目标的果叶两用桑树,主要栽植在山西省工业欠发达地区,现有果桑约280hm2,其中:长治市沁县栽植果桑200hm2,运城市芮城县栽植果桑50hm2、盐湖区栽植果桑30hm2。主要栽植台农9号、8632、红果2号、无籽大10等果桑品种。
栽植形式与树型养成一般是行距2.0m、株距1.0~1.5m,每667m2桑园栽植222~333株,中干树型养成。
经营方式与桑园管理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如山西康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长治市沁县建成了桑果酒加工厂,流转了农户土地约200hm2种植桑果,实行基地农户进行果桑园管理、公司加工经营桑椹酒。但由于公司种植的果桑品种抗寒性较弱,桑椹产量较低。另外,在运城市有2家果汁生产企业流转了农户土地约30hm2种植果桑,加工开发桑椹酒等产品。
生态经济效益农田种植桑树,可治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防治土地沙化、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另外,每667m2果桑园丰产期可生产2000kg桑椹,农户每667m2果桑园收入可达9000元;而且,桑椹酒加工企业的利润,一般情况下投入与产出比为1∶10。
观光采摘、风景、套养家禽、桑枝工艺等模式
桑树栽植现状以追求多用途为主要目标的桑树,全省栽植观光采摘、风景、套养家禽、桑枝工艺等桑树面积共计30hm2。其中观光采摘桑栽植面积15hm2、风景桑栽植面积5hm2、套养家禽桑栽植面积8hm2、桑枝工艺桑栽植面积2hm2。
栽植区域与桑树品种观光采摘桑主要选用红果2号、无籽大10、白玉王等桑品种,栽植在运城市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盐湖区、夏县、稷山县;风景桑主要选用龙曲桑、垂枝桑等桑品种,栽植在太原市迎泽大街和运城市盐湖区嫘祖休闲广场、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夏县试验基地;套养家禽桑主要选用陕桑305、特山一号等桑品种,栽植在晋城市阳城县西河乡;桑枝工艺桑主要选用龙桑品种,栽植在运城市临猗县庙上乡。
栽植形式与树型养成观光采摘桑一般是行距2.0m、株距1.0~1.5m,每667m2栽植222~333株。风景桑栽植,如果是在街道一般栽植龙桑,株距4.0m、主干1.5m,形成9~12个枝干的中高干乔木树型;如果是在风景区一般栽植垂桑,株距4.0m、主干2.0m,形成伞状多根枝条四周垂下。
套养家禽桑一般是行距1.2m、株距55cm,实行宽行密植型,每667m2栽800~1000株,低干树型养成。桑枝工艺桑一般是行距2.0m、株距1.5m,每667m2栽植222株。
经营方式与桑园管理观光采摘桑以城郊农业科技示范园或农户为经营单位,采取春施肥浇水、夏伐条、冬剪梢等管理,可供市民休闲、观光、旅游、采摘桑椹。风景桑以城市园林景区为经营单位,采取大树栽植、浇水、修剪等零星栽植管理。套养家禽桑以阳城县绿桑生态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经营单位,采取春出扦、夏疏芽、秋施肥、冬修剪等管理措施,结合常年在桑园套养山鸡进行复合经营、放养生态肉鸡等。桑枝工艺桑以农户为单位进行春施肥浇水、夏伐条、冬剪梢的经营管理。
生态与经济效益观光采摘桑采取农旅结合的方式,一般每667m2桑园可摘桑椹1500kg,收入3万~6万元;如在县级城市附近,农户栽植果桑,发展观光采摘,每667m2桑园收入可达3万元;如在地市级城市附近,农户栽植果桑,发展观光采摘,每667m2桑园收入可达4.5万元;如在省级城市附近,农户栽植果桑,发展观光采摘,每667m2桑园收入可达6万元。
风景桑树可绿化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龙曲桑”的枝条,弯曲盘旋似飞龙行走,其叶碧绿,桑椹鲜红,既有绿化作用,又可作为观光果园受益。“垂枝桑”的枝条柔软下垂,叶片碧绿奇特,每有微风吹来,枝叶漂移,就像龙须舞动,婀娜多姿,赏心悦目。
据初步估算,每公顷桑树年吸收二氧化碳约49.29t,折合纯碳13.43t,年释放氧约为35.85t。
桑园套养家禽,如阳城县绿桑生态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在8hm2桑园内放养山鸡2万只,兴建大棚13栋,养蚕产茧6000kg,收入20万元;林下养殖生态肉鸡2万只,美国七彩山鸡5000只,养鸡收入可达到20余万元,全年收入可达40余万元。
桑枝工艺桑每667m2可产龙桑桑条3000枝、收入6000元左右。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