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分子育种商业化厚积待发。 我国农业科研无论在基因编辑领域还是在转基因领域都不落人后。
参考《2017-2022年中国转基因食品产业专项调查及十三五市场商机分析报告》
我国农业科研无论在基因编辑领域还是在转基因领域都不落人后。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以平均每年1%的速度增长,2015 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占总推动率近56%。这表明我国农业增长方式开始进入由传统要素——土地、劳动力等推动为主转为以农业科技推动为主的阶段。2017 年1 月23 日,农业部办公厅公布首批农业转基因试验基地名单,单位性质不仅涵盖研究所、高等院校,亦涵盖种业公司。可见,在政策层面大范围开放分子育种品种商业化种植的轮廓更为清晰。
2017 年2 月27 日,农业部在京召开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转基因是一项新技术,也是一个新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科学严格的安全评价,经政府批准的转基因农产品是安全的。发展转基因是国家战略,中央对转基因工作要求是明确的,也是一贯的,即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2017 年3 月7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农业部部长韩长斌、副部长张桃林指出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是可控的,其在农业的节本增效、资源高效利用、抗虫抗旱、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具有巨大的潜力;我国未来将按照由“非食用”到“间接食用”,再到“食用”的路线图推进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
由此,我们认为,分子育种大任将至,转基因作物于近年逐步放开商业化推广可能性极高,正处于产研储备迅猛增长阶段的基因编辑技术未来在我国境内的商业价值值得强烈关注。
未来,随着我国分子育种农作物商业化种植政策的逐步松动,当下积蓄在我国科研院所处的先进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及丰富遗传材料将得以迅速嫁接在种业公司的优质品种上,厚积薄发,多品种“齐鸣”,完成产研转化,量能可观。当然,此类学术成果产业化需种业公司具有相当的资金实力、技术实力及优质种质储备,故不具突出研发实力的国内种业公司借此风口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有限,因此我们认为,分子育种学术成果产业化的直接受益标的将是我国龙头种业公司,且考虑转基因商业化政策优先放开于玉米。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